遺產
有人拼命想留下自己的痕跡,最終被抹去。有人要求身后不被世人瞻仰,卻得不到尊重。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去世前曾留下遺囑:必須拆除他的故居,以免成為“供人崇拜的遺跡”。但身后的事,他說了不算。兒子李顯龍作為繼任總理,就是不愿意拆掉這座房子。對他來說,故居是父親留下的重要遺產。并非關乎金錢,而是一種更加隱晦的影響力。房子在那兒,這位現任政府首腦、政治資源的繼承者,似乎就能更好地凝聚權力。這棟房子也帶來了割裂。弟妹與他反目,聲討“李光耀的價值觀哪去了?”沉寂了多年的“演說者之角”,重新喧嘩起來。
白猴子
曾有兩年時間,大衛·博倫斯坦每天醒來后,像變魔術一樣地“變臉”:有時,他是著名黑管樂手,千里迢迢遠赴中國表演音樂;有時,他是個加拿大運動員,在重慶郊區參加國際漂流比賽;有時,他又是美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出現在重慶某樓盤啟動儀式上。在來中國前,大衛的身份倒是很確定,他是個人類學博士,美國人。來了中國之后,他的身份變得極富戲劇性,國籍和職業隨時可以調整,以配合需要的“國際化”“高大上”場景。按行話說,他成了一只“白猴子”——專門在中國各種商業活動上走穴的外國人。如今,他不再是“演員”了。他索性成了導演,拍了部關于“白猴子”的紀錄片。在這場“變形記”里,他和曾經的同事們,沒有變成大甲蟲,他們變成了一只只“動物園里的猴子”,中國觀眾愛看什么,他們就賣力表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