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通俊
【摘要】文化傳播體系的構建有利于不同地區的相互理解和協同發展,為當前國際社會提供和平、穩定的環境。當前,文化傳播體系存在著受眾范圍較廣、構建難度較大、各國文化觀念分散獨立等現實問題,這也成為“一帶一路”文化傳播事業面臨的挑戰。文化傳播體系的構建,需要找準文化定位、充實文化內容、豐富傳播媒介,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 文化體系構建 文化定位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長,文化體系建設亟待提上日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國文化傳播體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機遇。與此同時,“一帶一路”眾多沿線國家的復雜情況也提升了文化傳播的難度,如何構建系統的文化傳播體系成為我們面對的重大挑戰。
文化傳播體系受眾范圍較廣、構建難度較大、各國文化觀念分散獨立等現實問題,成為“一帶一路”文化傳播事業面臨的挑戰
“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宏偉的構想,在此基礎上建立的文化傳播體系也有著極為廣泛的覆蓋面,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的對外文化傳播事業帶來了挑戰。
文化傳播體系受眾范圍較廣。“一帶一路”建設所包含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涉及中亞、歐洲、東南亞等多個區域和國家,在此基礎上建立的文化傳播體系,受眾范圍較為廣泛。不同國家的人,由于其長期生活的文化環境不同,導致其對相同的事物存在不同的理解。此外,如此廣大的傳播地域,受眾在價值觀念上呈現出的差異也十分明顯。因此,“一帶一路”文化傳播體系的構建,不僅要考慮地域等方面的因素,還應考慮受眾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念以及宗教信仰的差別,如何彌合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代溝,成為對外文化傳播的重要問題。
文化傳播體系構建難度較大。相比國內文化傳播,“一帶一路”文化傳播體系的建立需要考慮的因素更為復雜。首先,由于涉及國家多、地域廣,作為重要傳播媒介的中文在溝通多國時較難發揮作用,如何讓當地人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接受中國文化,成為一大難題。其次,“一帶一路”牽涉的國家政治狀況復雜,一些國家戰亂頻繁、政治動蕩,使得文化傳播缺乏穩定的社會基礎和政治基礎,為文化傳播體系的構建增加了難度。
文化觀念分散獨立。文化的傳播需要傳播方與接受方達成一定的文化共識,從已有的共識入手,逐步擴大傳播方的文化影響。“一帶一路”范圍廣闊,包括了北端的俄羅斯,西端的中亞國家,南端的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由于在文化傳播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共識,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文化觀念,且很大程度上是相對獨立的,并不集中。如何盡可能地在不同文化觀念中尋找文化共識,是我國對外文化傳播事業中需要關注的重要課題。
文化傳播體系的建設有利于不同地區的相互理解和協同發展,為當前國際社會提供和平、穩定的環境
文化傳播體系的建設能夠促進“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貿易往來。在“一帶一路”文化傳播體系的建立過程中,也能夠促進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和發展,這將有利于經濟貿易中貨物的流通和買賣雙方的交流;而以文化為中心創作的文化產品及其塑造的文化品牌,也會逐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對經濟發展形成助力。當然,文化傳播體系最主要的影響在于,“一帶一路”的各國人民將會在這一體系的影響下,逐步加深對中國文化、思想觀念、生活習俗的理解,增加對我國文化產品的認同感,從而促使我國“陸上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得到發展。
“一帶一路”文化傳播體系的建立可以使區域內的國家聯系更為緊密,從而增進政治互信。系統的文化傳播能夠擴大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展現我國強大的綜合國力,提升我國的國際話語權,加深彼此在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的了解和互信,建立國際社會共同發展的政治經濟聯盟。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文化傳播體系構建,需關注媒介渠道的建立、傳播內容的充實和文化品牌機制的建立
媒介渠道的建立。文化傳播需要一定的媒介和渠道,“一帶一路”文化傳播體系的構建涉及到國家間的文化交流,對此,我們可以通過教育、貿易和旅游等方式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通過跨國界教育傳播中國文化有兩大途徑,一是對來華的外國留學生進行中國語言文學和中國文化的教育。進入21世紀后,受中國文化以及經濟發展的影響,來華留學生的數量迅速增加。留學生往往會在中國境內生活較長的時間,期間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學習環境、語言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特別是會逐漸對中國文化的內涵產生一定的認同和理解。二是在外興辦如孔子學院等中國文化教育機構,將中國文化作為教育內容輸出到對象國家中。因此,吸引留學生來華學習以及在國外興辦文化教育機構,都可以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對文化傳播體系的構建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另一個重要的文化交流載體就是貿易,在貿易發生的過程中,往往也傳遞著中國文化。以貿易為媒介的文化傳播體系有其特殊性,貿易中的經濟利益使人們產生貿易需求,源源不斷的利益需求也同時增加了文化交流的需求。作為貿易的一種,旅游經濟在文化傳播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實施,積極開展來華旅游項目,將有助于世界人民更為深入地感知中國文化。
文化傳播內容需要進一步充實。除了考慮傳播媒介和載體外,我們也要思考文化傳播的具體內容。“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國文化傳播尚未形成統一的綱領,傳播內容會因傳播主體的變化而造成諸多差異。縱觀當前對外文化傳播的具體內容,其重心較多偏向歷史、風俗習慣等素材,這也容易使我們在看待古今文化時產生一些偏差。另一方面,西方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西方文化在中國受到了一些人的推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國當代文化的國內認同感相對薄弱,當代文化的傳播力度較為欠缺。
文化的持久傳播離不開系統的文化傳播體系,中國文化傳播體系的建立應避免以偏概全,要重視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文化內容,吸收國內外優秀文化,從而充實自身的文化體系。此外。文化傳播的內容在系統化的基礎上,還應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創新充實,構建更加全面的文化系統。因此,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文化傳播的內容需突破狹隘的文化觀,將古今中外的不同文化系統地融入整個體系中。
構建文化品牌機制。文化的傳播離不開經濟的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使不同國家間的交流更為密切,為了打造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產品和品牌,我們需要鼓勵文化創新并加強文化產品的對外輸出,積極培養文化人才,因地制宜地設計出更多大眾所需的中國文化產品,由此增強中國文化的跨地域、跨國界影響力。文化產品的輸出和文化品牌的打造,會在無形之中鞏固中國文化的世界地位,并對輸入國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文化品牌的塑造同時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文化產品對外輸出的過程中,也要求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引導、促進。除了與目標國家建立和諧的外交關系、制定有利于文化發展的外交政策外,當前快速發展的互聯網、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對文化傳播的影響都是舉足輕重的,這些基礎設施的建立往往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
中國文化傳播體系從建立到穩定發展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期間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文化傳播體系的構建,需要我們找準文化定位、充實文化內容、豐富傳播媒介,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作者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隗斌賢:《“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化傳播與交流合作戰略及其對策》,《浙江學刊》,2016年第2期。
②李康化:《“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青海社會科學》,2016年第5期。
責編/王妍卓 美編/宋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