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推行以及校企合作的深化改革,“訂單班”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應運而生。該模式能有效實現高校、企業和學生的三方共贏,目前已被很多高職院校采用。本文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例,積極探討“訂單班”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過程,提出并推進實施該模式的有效發展措施。
關鍵字:訂單班;職業教育;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1 引言
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深化,以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為載體的多元化職業教育模式成為改革的趨勢和熱點。其中,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礎之上的“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是近年來各大職業院校推行工學結合的新型人才培養途徑,該模式既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又能提升學校培養人才的質量。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實行的“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大多還處在初級階段,校企合作的實施過程還不夠嚴謹,主要表現為企業的參與度過低,且參與的形式較為傳統;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生、學校、企業三者期望的差異導致的利益沖突等。因此,探討如何進行“訂單班”式的人才培養,使之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成為各大職業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訂單班”指的是企業根據人才需求,和高校合作,選拔出來的在校生所組成的班級。“訂單班”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校通過調查了解企業相關專業的需求,有目的的與其建立定向的合作關系,并且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享師資、設備、技術等資源,簽訂訂單協議,共同負責學生的培養和就業。本文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例,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積極探討“訂單班”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過程和完善措施,以期實現高校、企業、學生三者之間的互利共贏,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依據。
2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訂單班”式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實施過程探究
“訂單班”式的人才培養基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既能解決學校招生就業的問題,又可以給企業提供真正需要的人才。本文立足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深入企業調研,確定合作企業;達成訂單,簽訂合作協議;招錄學生,優化訂單班生源;校企共同制定和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實施“訂單班”校企考核;建立并實施信息反饋機制。具體情況如下:
2.1 深入企業調研,確定合作企業
高職院校要及時的了解人才市場的信息,通過訪談和實地調研的方法,對職教專家、政府部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負責人進行實地了解、親自走訪、定期座談等,來獲得真實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現狀和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企業作為合作對象。
2.2 達成訂單,簽訂合作協議
作為“訂單班”實行的推動者,高職院校要善于建立學校與企業的共同利益點,讓企業看到“訂單班”給他們到來的好處,從而達成校企雙方的人才培養訂單,并對“訂單”培養的人才要求,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畢業生的就業和待遇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簽訂合作協議。
2.3 招錄學生,優化訂單班生源
依照校企雙方達成訂單的規定與要求,宣傳和招錄工作面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宣傳方面,學校要協同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宣講會,真實并充分的向學生及家長介紹“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企業的實際情況、就業上崗后的薪資福利、未來發展前景等,讓學生及家長全面了解“訂單班”;在招錄方面,學生可以自愿報名,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對報名的學生進行筆試和面試,并立足企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初步篩選和公布出合適的人選,然后結合學生的意愿,確定最終的學生名單,組建“訂單班”。
2.4 校企共同制定和實施人才培養方案
由學校和企業共同開發教學計劃、設計相關課程、安排理論與實踐的教學等,具體而言,可將課程設置為專業理論基礎課、實訓課、定崗實習三類,其中專業理論基礎課由校內高資歷,授課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實訓課可由具有豐富人力資源管理崗位實踐經驗的企業人員擔任,此外還可安排學生定期去企業定崗實習,讓他們了解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職責要求
2.5 實施“訂單班”校企考核
“訂單班”的考核遵循理論考試、職業能力評價與崗位專項技能評估相結合的原則,即專業理論基礎知識的考核由學校實施;職業能力考核,如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由國家相關部門實施;崗位的專項技能考核考由企業實施。同時,以校企雙方共同制定的培養方案為立足點,定期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考核通過的學生才能到企業頂崗實習,并享受企業的相關待遇,沒通過的學生則需留校繼續培養,直到通過為止。
2.6 建立并實施信息反饋機制
“訂單班”成立后,高職院校和合作企業需要跟蹤調查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建立共同的信息反饋機制,完善培養的模式。例如學校可以需選派 “訂單班” 班的專業教師到企業共同管理學生,現場了解學生的崗位實習情況,協調學生與企業發生的糾紛等,對表現差的學生實行“回爐”教育,提高“訂單班”的質量。
3 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訂單班”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
3.1 注重教學任務的分工與合作,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
在實施“訂單班”培養模式時,校企可實行課程雙負責人制,即每門核心課程由一名校內專任教師和一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共同承擔,并在課程實施前,兩位教師要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之上,明確課程的實施方法及過程,使學生既能掌握理論知識,又能提高崗位技能。此外,“訂單班”培養模式的不僅僅是培養適應企業的學生,同時也要注重教師的培養,組建和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的學術能力和實踐能力。學校可鼓勵教師到合作企業掛職、調研和實踐,讓教師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和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最新職位要求,以此充實教學內容,確保向學生講授的是最新、最實用的知識。
3.2 修訂與完善培養計劃,校企聯合編寫特色教材
“訂單班”的培養計劃要立足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將來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來制定,由于不同時期,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需求和要求的差異,“訂單班”的培養計劃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多次修訂和完善。此外,學校一般通用的教材很難適用“訂單班”學生的培養目標,因此需要專業教師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專家,結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和崗位的實際情況來修訂或重新編寫教材,使理論與實踐無縫對接,從而讓學生學到更貼近企業需求的專業技能。
3.3 校企雙方要保障學生的權益
高職院校與合作企業在實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訂單班”的人才培養模式時,一方面要保證學生以學為主,不能將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轉變為“中職化”教育或“培訓班”教育,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到企業實習納入規范的教學管理中;另一方面,無論學生是在學校學習,還是在企業實習,學校、合作企業、學生三方都應遵守“訂單班”的相關規定。特別是校企雙方要注重引導學生向優秀的員工學習,并定期開展文體活動和思想政治教育,關注學生的工作表現及心理健康,讓學生在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下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單磊,陳樂平,唐磊,等.高職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以我院軌道交通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9):273-274.
[2]陳烈強,張志霞,金傳偉,等.高職“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障礙與發展策略研究[J].職教論壇,2015(24):9-12.
作者簡介
彭金霞(1988-),女,湖北武漢,碩士研究生,助教,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