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逸欽
當“魔法語文”遇上“人工智能”
梁逸欽

葉開先生與持盾星際魔法學院的孩子們
2017年,人工智能從一個相對“極客”的專業名詞變成了各大媒體、發布會、互聯網+行業言必提及的年度熱詞,從科學家的實驗室和科幻作者的筆下開始和生活方方面面更密切聯結,也從AlphaGo與人對弈轉向對教育施以全面影響,面對以算法、數據為主導的智能學習時代,變化頻仍,我們的老師和學生該怎樣思考、怎樣學習、怎樣迎接呢?
每一次重大變革的前沿,總有少部分人提前預知、判斷、行動,他們推動了時代的前進,葉開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有魔法洞察力的老師。2016年7月葉開老師通過CCtalk直播授課,面向全國各地500多位付費學員,講述寫作虹吸知識,幫助孩子們打開想象,讓學生的人文與科學素養同步生長。
“葉開老師的寫作課”一共八講,最后一節課的主題是《人工智能時代與未來世界的想象》。課程一開始葉開老師就指出“萬物互聯是互聯網之后的最大現實”——大數據信息正在指數級地爆炸,面對海量知識信息,我們的孩子決不能再不加分辨全盤接收,而應該儲存高保值率知識,減少高折舊率知識。
我們要學習的所有知識,現在在網上幾乎都能搜到,人工智能較之人腦儲存、檢索、反饋信息的效率更高、更精確,我們的孩子應盡早培養機器所難以取代的想象力、創造力、學習力,否則人工智能將取代我們所有的技能,人類將無技可施。
打開想象力的魔盒
在一個閱讀快餐化、碎片化的時代,經典著作被束之高閣,淺層閱讀大行其道,有人哀嘆“詩歌已死,文學已亡”,文學還有什么價值?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終身教授錢谷融先生曾說過“文學是人學”,作為人類文化中的核心組成部分,文學的核心價值是“人道主義”。葉開老師主編的《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就閃耀著“人道主義”的光輝。沒有“道德說教”,但是“真、善、美”的高尚品德卻處處彰顯。文學的價值不在于考高分,不在于GDP,不在于任何功利主義,而在于探索人類想象力的極限。學生在本該恣意汪洋寫文章的年紀,不得已寫下的是抒情化、模板化、“崇高化”的程式化文字,讀來味同嚼蠟,而破除文學弊病的第一要點就是:真。
在葉開老師的網絡課堂里,每一節課后都會布置一個作文小作業,在這里葉開老師對學生要求最多的就是真實寫,不限文體、字數地寫,怎么想就怎么寫,錯字、措辭都不必太在意。成人放開手中的線,孩子的想象一飛沖天。在葉開老師所有作文作業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就是科幻類文章,全中國如此重視科幻素養的老師大概無出其右,更何況還是一位語文老師。難怪一段時間葉開老師把頭像也換成了《X戰警》里的金剛狼,這樣的老師是真實鮮活的,才有超能力把同學的心凝聚住。
可能在有些老師眼中非主流的科幻、奇幻、玄幻,《哈利波特》《納尼亞傳奇》等魔幻著作,在葉開老師學生的筆下成為了他們最拿手的寫作題材和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這些文章充滿了奇妙的幻想,詳實的細節描述,甚至反轉的情節走向,讓人讀來有一種久違的清新暢快感,還原了文學的純“真”。葉開老師常常表揚大家的文章不遜于成人作家,對于學生精彩文章葉開老師總是不吝贊美之辭,自己卻甘當“墊腳石”和領路人:
六年級女生“狼昨”是寫作能力超強的全能型小天才,不用說熱愛編程,數學超棒這些指標了,她的“硬科幻”小說,各種元素都有結實的合理性。讓我覺得簡直是一秒鐘變“廢柴腦師”了。不得不老!
科幻小說小天才王沼澤同學不知怎么的突然進入了寫作的最好境界,構思新穎,材料扎實,人物生動,故事曲折,語言有趣,而思考深刻,其中還有很生動的現實反諷。這篇科幻小說是我命題的,有限制——“不許超光速飛行,不許穿越,不許飛出太陽系”——而五年級的小學生能寫到這種程度,為師也是醉了!我深受打擊!深受打擊!他一年之內突飛猛進!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十分奇怪,為什么孩子在寫學校作文時像擠牙膏一般,而在自由寫作時卻感覺下筆如有神。那是因為自由寫作讓孩子盡情施展了他們這個年齡段所特有的能力,那就是想象力和創造力。葉開老師說過“孩提時代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人生最寶貴的能力,一旦失去了不可逆。”但是在“魔法語文”課堂里這兩種能力被最大程度的呵護與鼓勵。
持盾星際魔法學院
作為老牌文學博士,葉開老師卻酷愛硬科幻文,熱衷探索人工智能;本應是“中年危機”的父親,葉開老師對女兒還是不加“調教”,學習就是散養;作為學生的好朋友,葉開老師見面教孩子們“爬樹翻墻”之流,卻從來不讓孩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外人看他太瘋癲,他笑眾人看不穿。
在每周一次網絡直播課不能滿足廣大同學日益增長的文化學習需求情況下,由葉開老師擔任首任校長,網絡課堂里最積極最有才華的27名學員組成的“持盾星際魔法學院”于2016年10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2017年1月15日在上海龍湖召開了“持盾星際魔法學院”第一屆大會,校長葉開老師親自主持會議,眾弟子及各位粑粑麻麻緊密團結在校長先森的周圍,高舉持盾星際偉大旗幟,深刻領會貫徹校長先森的核心思想與理念,會議最終在親切友好熱烈的氛圍中圓滿閉幕,并達成了一項重要共識——好好寫作,天天向上!
名字看似二次元,但是持盾星際魔法學院卻是萬物互聯時代社群學習的高階版。在這里有社群的準入門檻,有學員自己設計的徽章,有自發固定開展的學習活動,還有最重要的——尊重每一個孩子的“胡思亂想”。
葉開老師曾說過“每一個孩子代表了一顆星球,在孩子們的創造下,這里會慢慢變成一個超級學院,終將集合全宇宙的力量。在這個學院里,不管你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網絡與葉開老師,與全國各地的學員們交流閱讀心得,開展想象寫作,得到名師指導,參與自主學習,不但能將你所知道的的分享給大家,更能從不同學員這里學到不同的知識。而這一切的管理者和推動者,都是孩子們自己。”
在學院里,孩子們會聊起《銀河帝國》《三體》的讀后感想和寫作心得,會徜徉莎士比亞的戲劇世界,會敲響架子鼓奏起古典音樂,每個孩子都是“星主”,都是獨一無二的“作者”,他們的成長故事自己書寫。
持盾星際魔法學院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報名加入的開放學習社群,但決不是急功近利的應試“學院”。“母語學習核心在于有效積累與訓練,在于對好作品的深閱讀,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思辨力,提升自己的寫作力。這樣有效積累,從小學四、五年級到初中三年級的五年關鍵時刻扎實了自己,今后高考應試取高分倒也是牛刀小揮而已。”在應試教育重壓之下,很多家長對于給孩子是否進行素質教育非常猶豫,一方面希望孩子快樂學習多元發展,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兼顧考試分數,現實殘酷,取舍艱難。但是葉開老師告訴大家,真正的“素質教育”培養出的孩子不會害怕一張卷子,因為他們早已進化出自主學習的強悍能力。
人工智能是魔還是佛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說到:人類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秘訣在于人類能創造并且相信某些“虛構的故事”。虛構故事賦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得以突破人數的限制,集結大批人力靈活合作。國家、法律、宗教、金錢、公司、商業市場本質上都是一種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虛構故事。文學何嘗不是一種想象,是更優美的“虛構”呢?
在沒有實體的互聯網空間,知識以比特的形式存儲在云端,成為硅基設備的數據。記憶性的知識重要性愈發降低,外接設備甚至芯片可以讓我們隨時調取。但是預存儲知識——決定一個人的見識、底蘊、情商的知識卻只能持續累加,不斷內化,成為碳基生命的一部分。策略可以通過算法窮盡,但是素養卻還不能被編譯。
在《未來簡史》中,尤瓦爾·赫拉利又闡述了一個觀點:未來社會將由以人類及人文主義主導的社會,向以算法為中心、由數據主義主導的社會轉變。還指出了由于人工智能將在大量行業中取代人類,而導致數十億人將成為政治、經濟上的“無用階層”的看法。看似來勢洶涌的人工智能浪潮,但是至少在2065年人工智能擁有“人格”之前,生命生存權還算可以保障,但是當真的如雷·庫茲韋爾預言那樣,人工智能突然有了自我意識,升級為超級人工智能,我們的孩子60歲上下退休的年紀,他們面對全能全知的萬物之神,是否還有還手之力?
幸運的是,一批有理想更有危機感的教育人已經覺醒,正在未雨綢繆,重塑教育。葉開老師帶著孩子們穿越古今,預見未來,持盾星際魔法學院里的星主們目光炯炯,準備著改寫歷史。
48年,與“奇點臨近”不過只有一個葉開老師年齡的距離,那時,在持盾星際魔法學院,王沼澤同學剛剛敲完《地球帝國三部曲》,掰了下響指,拿起盾牌,輕觸按鈕,給人工智能發出一道指令: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作者單位: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