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仲 荷 本刊記者/阮慶文 陳 陸
江蘇掛縣強農富民工程掠影
特約記者/仲 荷 本刊記者/阮慶文 陳 陸
今年以來,全省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實施單位按照省農委、省財政廳制定的《2017年省級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項目實施指導意見》要求,緊緊把握全省農業重大科技需求和重大推廣計劃兩個導向,充分利用“江蘇省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和“江蘇省農業科技服務云平臺”兩個平臺,因地制宜創造性開展工作,進一步挖掘專業、科技、人才資源優勢,發揮各自在教學、科研、推廣等方面的特長,不斷創新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機制和服務模式,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農技推廣服務新路子。

南京農業大學:賽葡萄 品龍蝦
7月21日,南京農業大學與灌南縣農委成功舉辦掛縣強農富民工程“賽葡萄品龍蝦”特色活動。來自灌南田樓融盛葡萄園、萬年達現代農業產業園等9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報送的10份葡萄樣品分獲一、二、三等獎。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葡萄專家陶建敏教授作評分說明和技術點評;動物科技學院教師方星星對選送的小龍蝦樣品進行了點評,并給予種養建議。省農委科教處姜雪忠處長表示,“賽葡萄品龍蝦”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特色活動必將大大提升科技推廣效果。
南通市農科院:創新實施模式 提升項目效能
南通市農科院在實施掛縣強農富民工程項目過程中,提出了“四措施”與“五結合”的新型推廣方式,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四措施”包括:印制工作名片,將團隊成員姓名、聯系方式、專業特長等信息印制在一張名片上,便于農民咨詢;發放農事掛歷,將農業技術分解到月份,并編制成農事掛歷發放,便于農民保存與查詢;協助項目實施,協助新型農業主體申報、實施各級科研項目,并將推廣的新技術植入項目之中;拓展服務內容,根據農戶需求不斷延伸服務內容,包括產業規模、產品注冊、網絡營銷、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服務農民。“五結合”包括:駐村專家與農技人員結合、基地服務與面上推廣結合、示范推廣與攻關研究結合、駐點服務與流動服務結合、廣泛培訓與重點培育結合。(配圖如下)

鹽城市農科院:創新服務新方式 協同推廣農技耘
日前,鹽城市農科院赴鹽都區開展掛縣強農富民服務,并面向對接服務村的科技示范戶開展“農技耘”APP專題培訓。“農技耘”APP派出運維人員參與授課,鹽都區農委有關人員和全體駐村專家共同組織并參加了本期培訓。授課專家從“農技耘”APP的功能實用、資源集聚、服務精準及典型案例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自2016年11月以來,鹽城市農科院銜接江蘇農業科技服務云平臺,協同開展全天候線上服務,指導示范戶應用云平臺手機客戶端“農技耘”APP。目前,鹽城市農科院對接服務的5個村,已有600多位科技示范戶安裝應用了“農技耘”APP,解決了許多當地農業生產上的“疑難雜癥”,農戶積極安裝應用,并與專家進行在線互動,科技服務效果顯著。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推廣新品種 服務到農戶
為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今年,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掛縣強農富民工程駐姜堰工作組在泰州市姜堰區婁莊推廣蘇牧I號白鵝。該品種是學院充分利用國家水禽基因庫中繁殖性能高、肉質好的地方鵝品種和生長速度快、體型大的國外品種開發出的生長速度快、肉質好、繁殖率高的白鵝品種,具有抗病能力強、生長速度快等優點,商品仔鵝70日齡上市平均體重達3.9公斤,成年鵝平均體重4.4~4.8公斤,年產蛋量達70個。工作組專家不但將1000只蘇牧I號白鵝送到農場主手中,詳細講解了養殖關鍵要領,還將對這批白鵝的養殖過程進行跟蹤服務,為養殖戶保駕護航。
淮安市農科院:轉化科技成果 開拓香豬產業
近日,淮安市農科院相關領導及香豬繁育項目組成員來到淮陰區劉老莊香園果牧家庭農場,與該農場正式簽訂協議,共同研發香豬產業。此次簽約是落實2017年掛縣強農富民工程項目實施方案的一個標志,利用淮安市農科院的自主知識產權和科研能力,結合對接點實踐能力,共同創新,研發香豬新品種,推動香豬產業化。(配圖如下)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科學把脈 對癥下藥
近日,江蘇各地烈日炎炎,是葡萄上市的重要時節。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的專家們來到位于如皋市長江鎮五零村的海亞果園進行技術指導。今年夏季持續高溫少雨,對葡萄生產造成一定影響,專家們就高溫天氣葡萄生產情況進行了詳細了解和現場指導,建議園區利用早晚及時澆水,有效控產,合理負載,科學修剪,增加通風降溫,適施鈣、鎂、硼等微肥來保障葡萄產量和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