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任廷海 田霞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文葉飛
“同頻共振”傳捷報
——沿河自治縣脫貧攻堅“大比武”成效初顯
文_任廷海 田霞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文葉飛
沿河自治縣以“精準管理、精準幫扶、減貧成效、整改成效和資金使用成效”為重點,掀起脫貧攻堅“大比武”熱潮,助力脫貧攻堅穩步推進。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武陵山片區特困縣。目前,全縣有貧困村230個,農村貧困人口8.1562萬人,貧困發生率13.18%。如何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共奔小康?
從最偏遠、最貧困、最落后貧困村入手,大力實施基礎設施扶貧、搬遷扶貧、產業扶貧、智力扶貧、勞務扶貧、保障扶貧“六大精準扶貧”措施和一系列產業扶貧新舉措,沿河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群眾歡迎的脫貧攻堅路子。
“自全省脫貧攻堅‘大比武’戰略行動拉開以來,我們緊盯目標,以‘精準管理、精準幫扶、減貧成效、整改成效和資金使用成效’為重點內容,拿出決心信心,亮出真招實招,全面掀起脫貧攻堅‘大比武’熱潮,助力脫貧攻堅穩步推進。”沿河自治縣委書記任廷浬說。
“1”份實施方案形成統領。沿河在“如何開展好脫貧攻堅‘大比武’”上下功夫,積極探索“比什么”“如何比”等內容,結合實際第一時間制定了《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脫貧攻堅“大比武”實施方案》,經反復論證后,在縣、鄉鎮(街道)、村形成統領作用。
“2”種督查方式強化督促。一是鄉鎮(街道)和部門開展自查,各級各部門通過自查方式進行糾錯,及時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二是開展暗訪督查,將暗訪結果作為干部晉職晉級、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
“3”個有力舉措提供保障。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對照目標任務,細化任務分解,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二是強化統籌協調,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充分發揮牽頭、協調、統籌等作用,原則上每季度舉行一次“大比武”。三是強化督查問責,將督查結果納入對鄉鎮(街道)和縣直部門的績效考核內容。
“4”種思想意識夯實基礎。一是增強責任意識,各級各部門對照目標任務,細化任務分解,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推進。二是增強學習意識,增強扶貧戰線領導干部脫貧攻堅能力和水平,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三是增強糾錯意識,以“一旬一督查,一月一評比,一季一末位現場會”的方式進行及時糾錯,確保各項工作有效推進。四是增強落實意識,力求實干求成,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5”項比武內容明確責任。細化了“比責任擔當,比路徑方法,比干部作風,比精神狀態,比群眾獲得感”的具體內容和考核細則,積極動員各級各部門深入開展“精準管理”大比武、“精準幫扶”大比武、“資金使用成效”大比武、“減貧成效”大比武、“整改成效”大比武五項內容,進一步明確比武目標、內容、細則和方法,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實有序、有力、有效。
產業脫貧方面,實施3000畝花生種植項目,覆蓋貧困戶347戶1246人;發展菊花產業項目1200畝,覆蓋貧困戶215戶670人;安排600萬元用于草地生態畜牧業項目,建立專業合作社13家,投放貴州白山羊母羊3000只、公羊150只,投放努比亞母羊750只、公羊150只,覆蓋貧困戶300戶;安排815.73萬元量化到2017年出列的3589戶貧困戶,戶均2200余元,用于今年擬脫貧對象直接發展產業或入股分紅。
教育脫貧方面,安排300萬元作為“雨露計劃·圓夢行動”補助資金,覆蓋貧困對象750人;資助24791位貧困戶子女就讀高中、中職、普通高校,資助金額3810.04萬元;利用銅仁市脫貧攻堅基金,安排4000余萬元,兜底資助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2.4萬余人。

沿河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業,實現貧困山村產業扶貧全覆蓋。圖為中寨鎮中寨村村民在養殖基地務工。(沿河自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易地扶貧搬遷方面,全縣計劃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958戶1802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22戶14697人。
生態補償方面,從2017年擬脫貧對象中安排護林員185人;安排800余萬元財政扶貧資金用于1.3萬畝油茶、1.2萬畝花椒和0.45萬畝軟籽石榴等退耕還林產業的第一年管護,涉及擬脫貧對象137戶369人;涉林貧困戶退耕還林371畝,兌付補助資金27.82萬元。
精準管理創新升級。清洗貧困人口重復信息39條,錯誤身份證及名字信息1916條。在429個行政村創建以“一戶一檔”為重點的精準扶貧檔案,共建立貧困戶“一戶一檔”42066戶144372人,每戶收集整理形成的材料一般在10件以上,最多的超過30件。推進“一戶一檔”數字化,實現“扶貧云”與檔案管理建設線上線下有機銜接。
精準幫扶切實有效。出臺相關文件并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及金融扶貧資金項目,做到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實現2017年擬退出貧困戶全覆蓋。全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金融扶貧資金實施方案全部編制完成并啟動,組織相關專家對22個鄉鎮(街道)2017年的市級脫貧基金項目進行評審,下達了資金安排文件。積極推進出列村“三變”改革及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實現村集體經濟組織覆蓋貧困戶達100%,今年擬出列的56個貧困村全部組建農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貧困戶覆蓋率達100%。2個項目通過省級基金項目銀行風控,投資9060萬元,占省下達計劃數7億元的12.9%;7個項目正待通過銀行風控,投資238975.7萬元。農業技術培訓顯成效,“雨露計劃”培訓工作已開展12期培訓1005人。金融扶貧顯成效,全縣累計貸款貧困戶3913戶,累計發放“精扶貸”資金19195.15萬元,實現2017年出列村全覆蓋。
整改“問效”驅動有力。根據《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印發〈貴州省脫貧攻堅存在問題整改方案〉的通知》要求,及時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出臺了《關于印發沿河自治縣2016年扶貧開發成效考核及省市督查考核反饋問題整改落實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整改措施、整改牽頭部門、責任單位和整改時限,要求相關部門和鄉(鎮、街道)根據存在問題,舉一反三、制定整改落實方案,按時將整改落實情況報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目前已上報了《關于銅仁市督查組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報告》和《關于脫貧攻堅工作存在問題整改階段性情況的報告》。
資金使用有序規范。2017年第一批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601萬元,已全部到縣財政扶貧資金專戶;2017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10個,已全部啟動實施;2017年各類扶貧資金項目實現出列村和脫貧人口全覆蓋;整合約15748.56萬元財政專項涉農資金和其他渠道籌措資金用于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310個重大項目謀劃,涉及資金124.17億元;完成340個省級脫貧攻堅基金項目申報并通過省發改委備案,申報資金1381805萬元;市級脫貧攻堅基金“5433”項目已全面編制結束并上報審批;啟動建設專項基金項目實施工作,目前已使用鄉村旅游項目1.46億元,醫療救助資金28.5萬元、教育資助資金3800萬元。
“精準‘滴灌’摘‘窮帽’,產業‘造血’闖‘富路’,真情幫扶斷‘窮根’。當前,沿河正嚴格按照2017年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重點圍繞56個貧困村出列1.5萬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如火如荼開展‘大比武’,有序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沿河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何支剛說。
(責任編輯 / 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