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羅亮亮
全域旅游激活六枝發展新動力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羅亮亮

六盤水市第四屆旅游發展大會主戰場—六枝特區江畔。(龍尚國 / 攝)
近年來,六枝特區圍繞“井噴式”增長目標,全力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全域旅游催生出來的發展新動力,正在六枝城區、鄉鎮、村寨與農家間煥發生機。
“這里的氣候太舒服了,離我們又近,是避暑首選。”7月下旬,唐女士一家到“涼都”六盤水避暑,站在六枝特區牂牁江景區觀景臺,她指著眼前的老王山告訴兒子:這座山又叫老郎山,古夜郎的“郎”字就源于這個地方。
今年即將舉行的六盤水市第四屆旅游發展大會,主戰場正是老王山下的牂牁江畔。
六枝,隨著“三線”建設而發展起來的城市,素有“盆景山城”之美譽。境內旅游資源富集,不僅有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更有良好的生態資源。
近年來,六枝特區圍繞“井噴式”增長目標,全力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全域旅游初見成效。去年,六枝特區告別無A級景區歷史,AAA級景區增加到3個,并成功入選“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今年上半年,全區共接待游客67.9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76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141.5%和175.6%。
全域旅游催生出來的發展新動力,正在六枝城區、鄉鎮、村寨與農家間煥發生機。
來到六枝,記者驅車從城區前往落別鄉,再從落別鄉出發往西,途經月亮河鄉到達郎岱鎮、牂牁江,最后北上去往巖腳鎮,大致體驗了由“村村通公路”串聯起來的“大三角”六枝全域旅游路徑。
從南到北,落別鄉的奇山異水、郎岱鎮的古樸神韻、牂牁江的自然壯美、巖腳鎮的山美水秀,一路走下來,滿眼盡景。
“從巖腳鎮再往北走,還有一個‘小三角’,梭戛、新場、牛場三地豐富的旅游資源仍在開發中,接下來,這里將為六枝全域旅游增添色彩。”六枝特區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萬軍介紹,六枝編制《六枝特區旅游發展“十三五”規劃》并推進實施,初步形成了“一江一園一館一泉”,另外,在牛場鄉,正著力打造“一島”。一江即牂牁江,一園即月亮河布依文化生態園,一館即梭戛長角苗生態博物館,一泉即廻龍溪溫泉,一島即“西部內陸第一島”。
牂牁江省級風景名勝區蘊藏著深厚的古夜郎文化;在月亮河鄉布依文化生態園內,有布依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的中國布依第一村;中國第一座生態博物館—梭戛生態博物館,是融民族文化風情、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為一體的獨特旅游區;巖腳鎮廻龍溪溫泉度假山莊集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適合不同年齡段游客游玩;正在打造中的牛場鄉“島嶼”僅比中國第一內陸島湖南省沅江市境內的赤山島小約30平方公里,建成后將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大內陸“島嶼”。
六枝特區圍繞全域旅游策劃定位,把六枝作為六盤水市融入黔中經濟帶節點,作為全省融入云南曲靖等地旅游的支點進行打造,讓到黃果樹、盤州、云南等地的游客都能在六枝駐足休憩,暢享自然山水、探秘夜郎文化。
每年4月,在落別紅櫻桃基地、壩灣櫻桃采摘園里,國家地理標識產品落別櫻桃進入采摘季,紅彤彤的櫻桃催熱了市民下鄉休閑的熱情,連續4年舉辦的落別櫻桃節也為落別鄉帶來了不少人氣。
農旅結合,使“落別櫻桃”名聲不斷遠揚,也讓落別鄉櫻桃產業不斷升級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六枝特區采取“三變+”發展模式,引導農民將村集體荒山、耕地、勞動力等入股,連片打造落別鄉萬畝紅櫻桃基地。農民通過底金分紅、薪金分紅和收益分紅實現增收致富。紅櫻桃基地種植規模3萬畝,其中車厘子1.8萬畝,落別櫻桃7000畝,瑪瑙紅櫻桃5000畝。投產后年產值可達6.04億元,帶動項目覆蓋農戶人均增收1800元。
在落別鄉牛角廣場旁浪哨創客文化村經營農家樂的聶興洪告訴記者,旅游旺季一個月的收入能達到20萬元左右。
六枝特區還充分利用高原山地資源、生物植被資源,大力發展以蜜蜂產業為重點的生態農業體系和高原山地生態全域旅游業。建成以油菜、苕子等為主的粉源植物基地120余萬畝。其中,尤以油菜種植最具規模,面積達30余萬畝。
“長期以來,六枝農民愛養蜂,蜂產業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蜂產品在周邊區域有著良好的口碑。”在六枝特區養蜂基地,六枝特區強農公司董事長葉文海介紹,區里陸續出臺政策措施,不斷擴大油菜等優質蜜源植物種植,推動蜂產業與全區四季花海有機融合。這片花海不僅留住了游人的腳步,更釀造了“甜蜜的事業”。
2017年,六枝特區養蜂戶將發展到5000余戶,共養中蜂6.2萬群,年產蜂蜜達450噸以上,年產值達5000萬元,直接幫助3000余戶貧困群眾擺脫貧困。
六枝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多元的旅游城市。牂牁江流域曾是古夜郎國的腹地,留下了寶貴的古夜郎文化,境內居住的彝、苗、布依、仡佬等32個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
為加快休閑文化旅游項目的建設和提升,促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六枝特區采取措施推進文旅體旅融合發展。
“我16歲就學會了刺繡,以前把刺繡產品拿到當地的集市上去賣,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落別鄉牛角村村民伍艷稱,加入合怡興民族手工藝品農業專業合作社后,刺繡產品由合作社銷售,一年能有一大筆收入。
合怡興民族手工藝品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于落別鄉布依風情小鎮,由布依族婦女韋厚珍借助國家民族文化扶貧資金50萬元創辦,主要發展刺繡、蠟染產業及民族舞蹈表演。
落別鄉充分發掘布依族獨特的傳統文化,打造布依風情小鎮,不僅使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從中獲益,布依風情游、農事節慶游等各式鄉村文化旅游品牌更讓游客對落別醇厚的民族風情贊不絕口。
牛角村采取“三變+”模式,全村816戶農民變成股東,村級集體經濟積累達33.44萬元。今年以來,牛角村共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000余萬元,村民人均增收5300多元。
2013年以來,六枝特區結合落別“瀑布源頭·泉鄉落別”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投入近20億元建成了具有布依族文化元素的牛角廣場、布依民俗博物館、農事體驗館、牛角浪哨文化創客村、龍井溫泉小鎮、螃蟹峽養生谷、山泉濕地公園、婚紗攝影基地等旅游休閑度假場所,在推進落別特色文化鄉鎮建設的同時,將文化產業、旅游發展、精準扶貧有機結合,形成新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責任編輯 / 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