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2日,第三屆合成生物學青年學者論壇在滬舉行,40余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合成生物學領域知名青年學者圍繞合成生物學的最新前沿熱點議題,如基因組合成與編輯、元件與底盤設計、線路設計和動態調控、代謝工程、基于基因和細胞的疾病治療、環境修復、新技術與理論、生物安全與倫理等進行了研討與交流。
此次論壇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國家重點實驗室、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戰略聯盟、上海市生物工程學會等單位共同主辦。來自MIT的Timonthy Lu、中國科學院遺傳和發育研究所的高彩霞老師、四川大學魏于全院士和華東師范大學Tetsuya Yomo給出了精彩的特邀報告。
合成生物學是繼DNA雙螺旋發現所催生的分子生物學和“人類基因組計劃”實施所催生的基因組學的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利用合成生物學理論和方法,有望創造解決醫藥健康、環境能源、材料制造等問題的細胞和蛋白(酶)等新“生命”,從而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在帶來巨大社會財富的同時,促進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
據介紹,上海曾在上世紀60年代誕生了舉世矚目的“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重大成果。“十二五”期間,上海在合成生物學基礎、應用和平臺建設上,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上海市在合成生物學研究上已形成了一批優勢學科方向和研究團隊,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占據重要一席之地。經過“十三五”的發展,預計上海將成為合成生物學的主要國際研究中心,對我國相關領域發展起到引領作用,將占領該領域的知識產權高地,助推化學化工和生物產業的快速發展,并將對醫療、農業、化工、新材料等一系列下游產業起到關鍵的支撐作用,展現出解決人類面臨的資源、能源和環境等重大問題的巨大潛力。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勇表示,上??茖W家在植物、微生物、昆蟲的合成生物學研究上取得一批成果。以人參為例,其種植可能需要10年以上,而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通過酵母,可能只需一兩天時間,就可以大批量獲得人參中的珍貴活性成分。他透露,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戰略聯盟2015年在上海成立,接下來,希望能建成合成生物學的國際研究中心,助推化學化工和生物產業的快速發展,并對醫療、農業、化工、新材料等一系列下游產業起到關鍵支撐作用。
據悉,“合成生物學青年學者論壇”由活躍于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一群青年學者于2015年發起組織,旨在著眼于最前沿的合成生物科學理論與技術,緊密鏈接世界頂尖水平的合成生物學研究,為國內外志同道合的青年合成生物學研究者提供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第一屆和第二屆論壇分別在2015年和2016年由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