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作為“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的張靜江, 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在國民黨黨內威望極高,孫中山稱其為“革命圣人”,并手書“丹心俠骨”四字相贈;蔣介石尊其為“革命導師”……一個人的威望,不是平白無故就有的,但凡具有崇高威望的人,都是因為身上擁有某種或數種能令人敬服的人格魅力,具體到張靜江身上,其人格魅力有多種,其中的一種極具凝聚力和向心力:他是一個重視承諾的人,只要承諾過的事,就一定會照辦;別人是一諾千金,他則可說是“一諾萬金”!
18歲那年,張靜江乘船去上海,但走到中途的時候,輪船被撞、開始下沉,危急之時,在船主的幫助下,張靜江脫險上岸。張靜江是個慷慨豪俠之人,看到仍有一些人在水中掙扎,便立即大喊道:“誰能救出一人,愿賞大洋一百元!”張靜江是富商子弟,家境殷實,是出了名的“張公子”,而且,說話一向算數,因此,他的話很有號召力,話音剛落,就有14個鄉民跳下水去救人,使十多個船客脫離了危險。張靜江便當場寫了14張紙條給救人的鄉民,讓他們到自己家里結賬。
事后,張靜江在查賬時,發現只有8個人來領了謝銀,還有6人沒有來拿錢。照理說,張靜江完全可以不再理會——誰讓你自己不來領取呢?讓此事就此了結,自己還能省一筆錢。但張靜江卻沒有那樣做,而是讓賬房去查明姓名、將銀子親自送上門去。
張靜江雖然身為清政府駐巴黎使館的隨員,卻是一個激進的反清革命的倡導者。1905年,張靜江坐船外出,得知孫中山當時在船上,就去拜見孫中山,兩人相談甚歡。當聽說革命經費非常緊張后,張靜江對孫中山說:“近數年在法經商,獲資數萬,甚欲為君之助,君如有需,請隨時電告,余當悉力以應?!币驗樗纳矸荼容^特殊,所以,他與孫中山約定匯款的暗號:A、B、C、D、E,分別代表1、2、3、4、5萬元。
孫中山與張靜江是萍水相逢,所以,對他所說的話并未信以為真。兩年以后,東京同盟會遇到了財政危機,經費枯竭、籌款無著,萬般無奈之下,孫中山想到了兩年前張靜江做出的承諾,便和黃興等人談起了這件事。大家聽罷,都認為不太可能——僅發一個字母過去,對方就能匯錢來?太不可思議了吧!但孫中山還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給張靜江發了一封電報,電文中寫了一個“C”字;沒想到,數日后,張靜江從巴黎匯了3萬法郎給孫中山,兌現了他當初在船上的承諾。此后,孫中山又兩次給張靜江發電報,電文分別是“A”和“E”,張靜江接到電報后,如約給孫中山匯去了1萬元和5萬元。因此,孫中山曾感慨道:“自同盟會成立之后,始有向外籌資之舉,當時出資最勇而名者,張靜江也,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萬元,盡以助餉?!?/p>
重承諾、講信用,是做人做事的底線,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張靜江就是一個一諾萬金的人,所以才會受到那么多人敬重。1923年,張靜江因病在浙江南潯家中休養,孫中山聞訊親書一副“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讓人送到張靜江府上,可見張靜江在孫中山心目中的極高地位。這副對聯,也可看作是張靜江高貴人格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