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
哈薩克斯坦與中國雖然國情很不相同,但都面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完成從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的轉型、如何突破中等收入發展的屏障,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堅定不移對外開放的發展戰略方面也不乏相似之處,兩國領導人近年交往頻繁。哈薩克斯坦近30年來推出了四大堪稱“千年大計”的重大國策,其中蘊含的治國理政理念值得仔細研究。
中國人常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治國理政何嘗不是如此。不過,我們最常研究甚至對標的國家是美國、英國、日本和歐陸諸國,對于其他國家往往著眼不多。但事實上,有一系列特殊國家值得我們關注,尤其是我們周邊一些風土人情、人文歷史與中國有千絲萬縷聯系的鄰國。
納扎爾巴耶夫堪稱哈薩克斯坦的“孫中山”加“鄧小平”。
最近,筆者有幸參加了在哈薩克斯坦舉辦的阿斯塔納經濟論壇以及阿斯塔納世博會,會議期間有機會與該國總理薩金塔耶夫單獨見面,也和其他十余位與會嘉賓一起應邀同納扎爾巴耶夫總統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深入對話,感想頗多。總的體會是,哈薩克斯坦為中國提供了很好的參照。事實上,中哈關系密切,兩國高層領導交往頻繁,哈薩克斯坦治國理政的經驗已經為中國所借鑒。
淳樸善良的民風,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
此前,我印象中的哈薩克民族還是歷史上那個民風彪悍的游牧民族。來到哈薩克斯坦之后,我的一個直觀感受是當地百姓十分淳樸,似乎愿意接受政府各種相對嚴格的管理,民眾之間信任度比較高。舉例說來,在當地工作十年的中資企業高層告訴我,哈薩克斯坦街頭很少看到人吵架斗毆,馬路上偶爾發生交通事故,事故雙方也都會友好禮貌地走下車,相視一笑,各自找保險公司處理。而在白天迎面駛來的汽車如果突然閃起高燈,則意在提醒對面司機后方有警察,請注意。
我自己在哈薩克斯坦經歷的一件事情也佐證了這一說法。有天晚上結束活動后,我本嘗試走回酒店,但后來發現距離很遠,而在阿斯塔納街頭卻幾乎沒有看到一輛出租車,于是我找到一位懂英語的哈薩克美女,請她幫忙叫車。只見她非常嫻熟地在馬路上揮手,一輛30多年車齡的小奔馳車迅速停下,美女與司機簡單交流幾句,跟我說需要500堅戈(約相當于12元人民幣)。上車后,司機非常友好地向我微笑,坐在后面的似乎是他的家人。20分鐘后,我們到達酒店,可我尷尬地發現手中并沒有當地貨幣,便解釋說等我進酒店換好錢后出來。司機耐心地在車里等待,絲毫不擔心我一去不返。事后我了解到,在哈薩克斯坦大家都是這么隨手打車,只要有需要,司機就會停下,友好協商價格,然后高高興興送人到家。因此,正式的出租車在當地幾乎沒有市場。由此可見,哈薩克斯坦百姓之間的信任度很高,而信任度高、百姓順從是決定國家治理體制的一個重要基礎環境。同樣的機制,在不同民風下,效果會完全不同。
哈薩克斯坦是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度,除了石油天然氣,還有大量的原始草原和森林。一下飛機,一位德國朋友,當地大企業的CEO,非常熱情地帶我去他的別墅吃晚飯。而所謂的晚飯,按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從11點才開始吃。他自豪地向我展示自己親手獵回的熊皮和狼皮,把它們擺在客廳里有辟邪作用。他說政府鼓勵當地居民獵熊打狼,因為這些野生動物太多了。
強人總統納扎爾巴耶夫
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任26年,是全世界執政時間最長的國家領導人之一。事實上,上任前他是前蘇聯時代哈薩克加盟共和國最高領導,相當于我國的省委書記。1991年國家獨立后,他迅速宣布脫離原有政黨,以個人身份參選,并以極高的勝選率擔任總統;隨后的幾屆大選,均是高票勝出;最近又通過修改憲法,可以無任期限制,持續參選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
納扎爾巴耶夫出身工人,讀過業余工人大學,在當年的國有企業做過管理者,有豐富的基層經驗,在國內享有極高的威信,在中亞地區也是德高望重。當地朋友介紹說,最近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去世,該國領導人第一時間邀請納扎爾巴耶夫協調平衡各種事務,并幫助政權交接。在區域事務中,納扎爾巴耶夫是一位最重要而又低調的協調者、斡旋者,在中國、俄羅斯、中亞各國以及歐洲各國,他也享有極高威信。可以說,納扎爾巴耶夫是哈薩克斯坦的“孫中山”加“鄧小平”,他既是國父,也是國家不斷改革創新的推手。
千年大計之一:遷都阿斯塔納,鏟除國家分裂的隱患
納扎爾巴耶夫總統深謀遠慮,力排眾議,傾20多年之精力,完成了首都搬遷的重大工程。在這次的外國專家座談會上,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做總結發言,他情不自禁地講:“1994年我提出在阿斯塔納設立新首都時,我們的經濟情況極其困難,通貨膨脹率達到每年2000%以上,很多人說我瘋了。但現在我站在辦公室窗口,一眼望去,我感到無比驕傲,哈薩克斯坦又多了一個百萬級人口的城市。”的確,阿斯塔納堪稱現代城市的典范,城市規劃、建筑風格都是國際一流。在這里能看到超現代化的建筑設計,有的像星外飛來的太空船,有的像蒙古包,當然更有宏偉的清真寺,莊嚴的國會、檢察院、法院大廈以及氣勢恢宏的總統府。
20多年過去了,用“千年大計”形容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的遷都之舉一點不為過。歷史上,哈薩克斯坦的人口、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長期在東南角的阿拉木圖,阿拉木圖距吉爾吉斯斯坦是一山之隔,距我國的新疆也非常近。而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整個北方是俄羅斯族聚集區,也與俄羅斯臨接。很多人認為,如果當年哈薩克斯坦不遷都,哈薩克斯坦的中心仍然在東南方,那么今天其北部乃至整個國家都有可能陷入克里米亞困境,即,居住在北方的俄羅斯族通過類似于公投的民主程序要求自治甚至加入俄羅斯聯邦。通過遷都,使得整個國家的重心北移,并使整個北方更加哈薩克族化,讓哈薩克斯坦變得更加統一穩定。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遷都阿斯塔納雖然具有長遠的政治經濟意圖,目前看也完全達到了目標,但是從自然地理邏輯而言,卻不一定是最明智的。因為阿斯塔納氣候條件惡劣,是全球最冷的首都之一,冬天白雪皚皚,溫度長期在零下40度。“阿斯塔納”在哈薩克語中的意思是首都,而該市之前的名稱則是“白色的墳墓”,即由雪堆成的牛羊的墳墓,意指牛羊在這里都難以過冬生存,它是赫魯曉夫當年為了解決前蘇聯的農業問題而強迫移民建成的。如今,阿斯塔納的大街上仍然很少看到比人高的樹,因為冬天太長,夏天的成長季節比較短,而且這里相當缺水。但人類社會的發展,往往是后天因素在相當程度上彌補先天的不足,畢竟阿斯塔納僅僅是一個人口不到百萬的城市,自然條件的不足包括缺水等問題不是一個無法彌補的因素,而民族分裂則是致命的。
哈薩克斯坦的首都北遷至阿斯塔納,有利于國家的整體穩定。
千年大計之二:語言文字改革
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另一項堪稱“千年大計”的變革就是改革哈薩克語。百聞不如一見,來到哈薩克斯坦后,有一個事先早已熟知的事實還是讓我備感沖擊。 雖然哈薩克語是該國唯一的官方語言,但俄語在當地卻有點像普通話,在商界、社會中非常流行,幾乎人人都會講俄語,這當然是前蘇聯的遺產。
納扎爾巴耶夫對此想得非常清楚,哈薩克斯坦是歐亞經濟聯盟的創始成員國之一,短期內可以運用俄語的影響與俄羅斯及周邊中亞國家密切合作,但是從長遠來看,各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獨立的語言和文化,而且本國的語言文字必須易于同世界最流行的語言文字接軌。為此,納扎爾巴耶夫已經著手推廣語言文字改革,哈薩克語從今年開始將采取羅馬文字的拼音,而不是以俄語為主的拼音。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哈薩克斯坦與非俄語國家的文化交流。這種語言文字改革,恐怕也能成為納扎爾巴耶夫為哈薩克民族所謀劃的千年大計。
千年大計之三:“中國就是我們的出海口,就是我們的大海”
在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召集的專家座談會上,有一位俄羅斯專家明確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并沒有經過認真構思,它的執行過程會有很多問題,建議納總統一定要仔細考慮,三思而行,要真正讓一帶一路的倡議為該地區包括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等國在內的人民造福。這顯然是一個話中有話的發言。但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在最后的總結中明確指出,哈薩克斯坦是全球國土面積最大的內陸型國家,長期以來發展受到沒有出海口這一因素的約束和困擾。有很多阿拉伯國家包括阿聯酋,提出愿意為哈薩克斯坦提供長期的出海口。他說:“這些建議我都沒有采納,因為我看到了中國,中國就是我們的海洋,中國的14億人口就是最大的市場和經濟動力。跟中國一起合作,就等于為哈薩克斯坦找到了最大的海洋。”
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的說法極其精辟地總結了哈薩克斯坦的發展戰略,因為在其周邊國家中,中國的的確確具有最大發展潛力,中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戰略也最能夠配合哈薩克斯坦等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周邊國家的發展。納扎爾巴耶夫總統這種積極務實、堅定不移的態度讓人想起當年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氣魄。
千年大計之四:公眾意識的現代化
哈國百姓溫順平和中帶著幾分隨意和閑散。記得幾年前我參加圣彼得堡國際金融論壇時,有一位哈薩克斯坦朋友跟我自嘲說,哈薩克人是全世界最懶的民族,他們的自然資源太豐富,因此不思進取。這次來到哈薩克斯坦,確實覺得哈薩克朋友不愛著急。陪同我們的是一名來自該國最好的國際化大學——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一年級學生,她在當地應該是非常優秀的學生。哈薩克斯坦每年有6000人參加高考,其中300人能夠進入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競爭比中國孩子上清華北大小多了。作為志愿者,她對一些具體行程的安排,比如活動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結束,如何注冊,怎么去機場,經常一問三不知。看著她慢悠悠的可愛神態,我也急不起來。跟我同行的是以色列央行的前行長,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當過教授,他有典型的以色列猶太人積極進取、風風火火的性格。我們三個人在一起形成了非常有意思的反差:以色列的朋友是急性子,什么事情都要問得一清二楚;而哈薩克斯坦的小姑娘從容不迫,雖然是一問三不知,但永遠是笑臉相迎,不慌不忙;我則處于中間,心里著急,表面不慌,多渠道打聽,爭取自己搞定。
對于哈薩克斯坦人這樣一種國民性,納扎爾巴耶夫總統恐怕比我們理解得更深,為此,他作了深謀遠慮的籌劃。他在座談會上講,我們的國家除了進行經濟和政治上的現代化之外,還要搞第三種現代化,那就是社會大眾思想意識的現代化。他說,我們作為一個游牧民族,要融入世界的大家庭,思想必須現代化。他說,這件事情非常難,當年如果他不把首都從阿拉木圖搬到阿斯塔納,那么這種思想現代化很難形成。遷都時,有相當一部分思維模式陳舊的政府官員不愿意離開,那正好就讓他們留在阿拉木圖,政府在阿斯塔納重新建立了一支官員隊伍,他們的思想更加開放和先進,這就是國家的希望。
哈薩克斯坦的基本經驗:長期穩定,深謀遠慮,集中力量辦大事
在阿斯塔納,能看到最先進的機場、博物館、會展中心等建筑,建筑標準和設計水平應該說超過了中國的北上廣深。但是,阿斯塔納大街上的汽車卻很破舊,當地朋友介紹說,哈薩克斯坦沒有汽車強制報廢的說法,有大量使用30多年以上的歐美日品牌的汽車仍然在運行。我估計過幾年,中國大量強制淘汰的汽車或許會流向哈薩克斯坦。當然,由于當地沒有什么重化工業,而且地域開闊,汽車并沒有帶來空氣污染的問題。
從汽車和建筑的反差來看,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在單獨與總理見面之前,該國的女財政部長向我介紹說,哈薩克斯坦所有的自然資源尤其是石油所帶來的收入中,有相當一部分比例會直接納入國庫,為長期發展備用。但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哈薩克斯坦非常開放,當地的石油公司并沒有掌握主要的油田,其大量油田是與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的企業合作開發的。中石油在當地機構的領導也說,哈薩克斯坦是中石油最主要的海外收入來源。這次在哈薩克斯坦舉辦的能源方面的特殊世博會,也是其舉國辦大事的一個重要體現。
對于一個資源豐富、民眾心態相對平和放松的國家,通過長期穩定的政治體制安排,由一位具有高瞻遠矚和積極務實品質的領導人精心策劃施政,顯然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發展路徑。當然,很多人在會上也談到,哈薩克斯坦未來的政治交接極其重要。客觀地講,這是發展之后的課題,好比大學畢業如何就業,但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上大學。而國家的第一要務是如何利用好自己的自然資源,凝聚民心,集中力量調整好發展的姿態和基本方向。在這些方面,哈薩克斯坦都做到了。
哈薩克斯坦非常地幸運,它有一位既是國父,也是改革開放的領導者長期執政。中國領導人和哈薩克斯坦領導人有長期交往的關系,我相信哈薩克斯坦的一些發展經驗,會通過各種方式逐步地被中國所借鑒。盡管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國情很不相同,但是在某些重要方面,其經驗也許值得我們特別關注。
對于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或欲查看其他資本圈精英評論,請掃描版權頁二維碼,下載并登錄“新財富酷魚”和我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