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楊+劉順
[提要] 在互聯網金融不斷發展的同時,校園網絡貸款也得到迅速發展,在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一些不良網絡貸款平臺利用大學生群體存在的虛榮攀比消費心理,引誘大學生過度消費,致使他們淪陷于“高利貸”而無法還清的地步。高校校園網絡貸款平臺存在著隱瞞夸大誤導性宣傳、平臺審核不嚴謹、市場監管能力較弱、非理性消費等問題,這對大學生健康成長及其家庭和睦都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應通過加強網絡貸款平臺風險管理、凈化高校校園環境、培育大學生科學的消費觀、加強社會行業監管力度等舉措,進一步整治和改進。
關鍵詞:校園網貸;原因;問題;相關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4月20日
現代社會中互聯網金融行業和電子商務得到極速發展,有許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為了賺得更多的利益,將競爭目標轉移到高校大學生市場。目前,我國校園網貸平臺中只有少數平臺能夠得到外部的融資需求,各個網絡貸款平臺為占據更多的市場極力進行宣傳推廣,不需要任何的擔保抵押,貸款程序十分便捷,會根據不同類型的學校設置不同的信用額度。校園網貸平臺會收取高額的利息和服務費用,一旦大學生無法還清貸款金額,不僅會對個人日常生活產生影響,還會造成家庭經濟負擔,甚至會導致命案,對整個社會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
一、校園網絡貸款產生的原因
(一)大學生消費觀念的轉變。現如今大學生受到當今社會成長與發展的影響,私人消費中品質、形象消費所占比重越來越大。不少商家為了賺取更多的利益,進行極具誘惑力的宣傳,推崇物質消費,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消費觀念。大學生不僅好奇心強、追求個性獨立,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產生模仿和從眾心理,許多大學生心理不夠成熟,存在虛榮攀比消費的念頭,容易沖動為滿足一時的消費欲望而進行網絡貸款。
(二)社會消費方式的改變。隨著電子商務平臺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大學生的消費地點從實體店漸漸轉移到線上網絡消費平臺。網上購物的物種豐富、經濟實惠、方便快捷,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較容易受到大學生的歡迎與接受,支付寶等移動支付平臺在大學生之間已經被普遍應用。
(三)網絡貸款平臺的吸引力較大。校園網絡貸款不僅方便快捷,而且門檻較低,大學生只需提供身份證、學生證等證件信息就能申請到分期付款或者提現,不需要任何擔保抵押。在需要更多的錢財來滿足自己,但又愿被父母得知的情況下,就能彰顯出網絡貸款平臺所特有的極大的誘惑力。
二、校園網絡貸款中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貸款平臺存在隱瞞誤導性宣傳。一些網絡平臺在宣傳時以虛假口號吸引學生貸款,實際上在背后變相收取高額利率,而且在宣傳的時候并沒有明確說明貸款逾期之后的責任,貸款人不能及時還貸時,需要支付高額的滯納金,使用野蠻催債的方式時有發生,這嚴重損害了大學生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人身財產安全等合法權益。
(二)相關平臺審核不嚴謹。網絡貸款門檻較低,無需任何擔保抵押,不需要核實貸款人的身份就能夠進行借貸。平臺審核非常不嚴謹,不僅可以在多家網絡貸款平臺進行重復貸款,而且有些學生利用身邊同學的信息獲得貸款,事后發現無力償還,不僅破壞彼此的友誼,還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壓力。
(三)存在非理性消費行為。絕大多數大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大學生又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虛榮心作祟,致使盲目攀比消費。校園網絡貸款激起了大學生的消費動機,能夠滿足大學生的消費需求,易于形成活在當下、及時享樂的心態,乃至出現了非理性消費的行為。不合理非理性的消費不僅會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學習,還會加重家庭經濟負擔。學生用更多的生活費來償還網絡貸款,只能加劇對父母的依賴心理,拆東墻補西墻向同學借錢,又或者向其他的網絡貸款平臺借錢,陷入高利貸的怪圈無法自拔,嚴重危害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四)行業監管缺失。社會監管職責分配不合理,加上互聯網金融產業不停地推陳出新,以至于相關行業監管嚴重滯后。
(五)校園綜合治理難度增大。一些大學生貸款后自己無法還清又不敢告訴家長,也不敢跟老師溝通交流,在網絡貸款平臺債主的威逼利誘下,有的大學生鋌而走險走上搶劫偷竊的犯罪道路,犧牲自己的前途和幸福,有的大學生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跳樓自殺,這些都不利于校園的綜合治理。
三、校園網絡貸款管理相關對策
(一)高校層面。首先,學校應當了解各個試圖進駐校園的網絡貸款公司,堅決禁止那些有不良企圖的公司到學校宣傳;其次,學校要加強對學生消費方面的重視,開設互聯網金融、消費理財和經濟信用等方面的選修課和講座,幫助學生了解掌握相關知識。經常組織班會或者以校園廣播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網絡貸款的風險性教育,如若發現有學生進行網絡貸款卻不能償還,要及時與學生家長聯系,讓網絡貸款學生及早還清貸款;再次,高校要增強消費教育,可以與一些正規的金融機構合作,以更專業更有用為出發點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金融理財知識,為大學生對自身消費結構的合理分配和金融產品的審慎選擇提供幫助。與此同時,學校要意識到信用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領會到他們的每一次消費活動和貸款記錄都將被社會征信體系記錄在冊,要珍惜并主動維護自己良好的信用記錄,不能為了眼前的消費沖動而忽視自身還款能力,影響今后在信用體系中的個人信用級別。
(二)網絡貸款平臺。大學生網絡貸款平臺應該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其正常營業,能夠承擔信用支付可能會面臨的風險。對大學生借款人群的借款資格進行嚴格的審查,核實貸款人的身份,在宣傳時說明實際利率以及貸款逾期應該負的責任。網絡貸款平臺應本著真誠服務的理念,遵守相關行業法規,實心實意為社會服務企業的盈利才會長久。
(三)大學生。大學生已經成年,作為成年人應該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更加自立自強,思想更加成熟,尊重父母的辛勞,少讓父母擔憂。高校大學生應該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金融消費與理財方面的知識,自覺養成科學的消費觀,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對待自己的消費能力,規范自身網絡消費行為。牢記網絡貸款的危害,必要時通過合法可信賴的網絡貸款平臺籌資,清楚自己的還款能力,具備應有的風險意識。
(四)家庭方面。家長作為孩子容易模仿的對象,應該擁有健康理性的消費觀念,從小給孩子潛移默化的正確影響,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家長不應忙于事業卻用金錢來彌補對孩子的愧疚,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實時了解他們心里的真實想法,教導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把錢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不能被外界誘惑一時沖動而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同時,要告誡孩子網絡貸款的弊端,不能為圖眼前利益而誤終身,有需要可以直接跟父母說,一起想辦法解決。
(五)周邊同學。當同學向你借錢或是想要了解身份信息時,作為同學,或是好朋友,不應當礙于面子講表面義氣,要注重保護自己的隱私,要樹立正確的借錢觀,了解對方真正用途,結合自身能力判斷是否借錢給他,一定不要答應他人以自己的名義通過網絡貸款平臺辦理分期貸款。多留意身邊同學,若發現有不正常借貸行為,及時勸阻,或者與老師溝通交流,而不能坐視不理。
(六)社會行業監管。行政部門要規范網絡貸款平臺的行為,明確網絡貸款機構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建立健全完備的專門性的經營監管法律體系,維持金融領域的有序競爭和合理發展。應當對那些進駐高校校園的網絡貸款公司的利率進行明確的限定,并且對于大學生貸款的金額、貸款的范圍都要明示。加強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法律監管,建立風險測評和內部監控體系,互聯網金融消費平臺一定要對大學生做特別的風險提示,倡導其適度消費,在評估信用水平和授信額度時,審核標準應高于其他群體。社會各部門分工合作,明確各自的權力與義務,共同維護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的健康發展。
總之,大學生應當量力而為,適度消費,網貸有風險,借貸需謹慎。
主要參考文獻:
[1]柳慶.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主要模式及法律監管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7.
[2]傅幼萍,馬利國,王聰聰.大學生網貸存在的問題、原因與對策[J].高教論壇,2016.11.
[3]逢索,程毅.大學生網貸成因分析及其風險規避路徑[J].實踐研究,2017.2.
[4]張淼.大學生網貸行為法律規范分析[J].法制博覽,2016.32.
[5]陳衛東.“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校園網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