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筱
摘要:基于我國稅法的要求,企業對固定資產的折舊一直采用直線折舊法,2014年出臺的固定資產折舊新政允許企業對部分固定資產采用加速折舊方法進行折舊。本章通過折舊方法的改變分析其對企業的影響,發現加速了這些企業的資產更新速度、為企業節稅并增加了整個社會的投資力度,從而有利于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要求,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針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完善的意見。
關鍵詞:固定資產折舊;加速折舊法;企業所得稅
2014年10月2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對固定資產折舊政策做出了新的規定。此次固定資產折舊政策的更新促進了這些產業對用于研發的固定資產的更新和投資,并進一步影響了這些企業應上繳的所得稅,進而推動了這些產業的發展以及激發這些產業對經濟的拉動和調節作用。
一、固定資產折舊新政的解讀
《關于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主要圍繞三種情形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進行了完善:
第一種情形是針對所有企業制定的,同時限定了是2014年1月1日之后購進的用于研發的固定資產才可以享受到新政策,而不是用于研發的設備則享受不到該項政策,那么之前用于研發后來又用于非研發用途的資產則未做說明,因此目前尚不能斷定這部分固定資產是否能享受到新政策。另外對資產規模也做出了區分,以100萬元為界,小于或等于1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并用于抵扣所得稅,也就是說在購買當期即可以一次性扣除購買該研發設備的成本,而不用分次計提折舊;而大于100萬的用于研發的固定資產則可以按照60%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按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方法(包括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但這里的折舊年限要以稅法的最低折舊年限為底線,即縮短之后的年限不可低于稅法的最低折舊年限。
第二種情形是針對所有企業的所有固定資產而言的,一方面沒有規定資產的購置時間,另一方面沒有限定資產的使用用途。但這些資產的規模較小,只針對5000元以內的固定資產而言,可以在購置時將其成本一次性計入當期的成本費用,但這里要注意的是只針對固定資產,而不包括非固定資產,比如5000元以內的周轉材料等仍然只能采用原來的攤銷法。
第三種情形是針對生物藥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表儀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6個行業的,而這6個行業都屬于新興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而這種情形和第一種情形類似,但這里的固定資產沒有限定使用的用途,也沒有區分資產規模,但同樣限定了購置時間,是在2014年1月1日之后購進的固定資產。針對這些行業在2014年1月1日以后購進的固定資產可按規定年限的60%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按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方法(包括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縱觀上述情形可知,此次新政在資產類型上,主要針對用于研發的固定資產;在企業類型上,主要針對新興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由此可以窺見,固定資產折舊新政迎合了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一方面重視研發和技術創新,利用創新驅動發展,另一方面調整產業結構,加大新興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規模,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流動。
二、固定資產折舊新政對企業的影響
在此次固定資產新政未出臺之前,我國企業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按照稅法要求只能選擇年限平均法,即按折舊價值在折舊年限平均分攤。這種要求使得企業每年的折舊額更加均衡,同時對企業所得稅額的影響在折舊年限內更加穩定,但這種平均分攤折舊額的做法不符合固定資產對企業貢獻價值的真實分布情況,也不能幫助企業更好的發展。原因有兩點:一是,在使用初期固定資產的使用性能更好,并且根據凱恩斯的經濟學理論,邊際報酬是遞減的,因此,固定資產在使用初期相對于后期而言為企業貢獻了更多的價值,所以固定資產在其使用年限內將其價值逐漸轉移到企業成本中,并且這種轉移速度越來越慢,前期相對于后期而言轉移了更多的價值到企業成本中去;二是,企業的發展是有周期性的,在其初創期,利潤值較小,而企業卻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發展,而在其成熟期,利潤值較大,但此時企業并不像初創期那樣急需大量資金進行發展,因此,企業應該在發展前期相對于后期來說應該有更多的資金支持,而企業購置的固定資產通常使用年限都至少在一年以上,因此,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往往也和企業每個發展周期相對應。
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對于企業而言,最優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應該是前期折舊較多的數額,后期折舊較少的數額,即采用加速折舊法,包括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其中雙倍余額遞減法指的是用年限平均法折舊率的兩倍作為固定的折舊率乘以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期初凈值,得出各年應提折舊額;年數總和法指的是以計算折舊當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數做分子,以各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數的總和做分母,分別確定各年折舊率,然后用各年折舊率乘以應提折舊總額計算每年折舊的一種方法。而在新政中提到的按照60%縮短折舊年限指的是縮短折舊年限但不改變按年限平均分攤折舊額的方法,那么這就意味著企業可以加速對固定資產的折舊,比如企業有一臺200萬元的研發設備,之前規定的折舊年限是10年,每年的折舊額是20萬元,而現在根據新政可以更改折舊年限為6年(前提是稅法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不低于6年),那么每年的折舊額就變為33.33萬元。由此可以看出,通過采用固定資產折舊新政,企業在使用該固定資產的第1至6年,每年可以節約稅金3.33萬元。由此可見,根據新政采用加速折舊法可以使得企業在使用固定資產期間獲得稅金節約額,也就是相當于政府為企業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
通過上例,我們還發現,新政不僅使得企業在使用固定資產前期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用于發展,而且還加速了固定資產的更新速度,尤其新政中提到的研發設備和新興服務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研發設備是用于技術和產品創新的,因此其更新換代的速度一般要快于生產用的固定資產,而新興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了迎合市場的變化,其使用的固定資產也會面臨較快的更新速度。因此新政同時加快了企業對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的速度,迎合了產品和市場的發展。
由上述分析可知,固定資產新政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使得固定資產價值在企業使用年限內的轉移和分配更加科學合理,符合成本和收益相對應的原則;另一方面,通過縮短折舊年限和采用加速折舊法加快了企業對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的速度,從而有利于企業適應產品更新和市場發展的步伐,同時也有利于提升社會整體的投資水平;再一方面,由于企業縮短折舊年限或采用加速折舊法,使得企業在使用固定資產前期階段繳納的所得稅相對于以往而言有所降低,從而也就意味著政府為企業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這對于處于發展階段的企業而言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支持;最后一個方面,由于新政側重于研發設備和新興服務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因此能夠促進企業的創新力度,符合當前我國經濟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同時也加大了新興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競爭力,有利于調整社會整體的產業結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穩定的發展。
三、完善固定資產折舊新政的建議
此次固定資產折舊新政對企業而言固然是有利的,但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第一點,新政中提到的按60%比例縮短折舊年限,但同時也限定了折舊年限不得低于稅法最低年限,這就使得年限的縮短力度減小,那么其帶來的益處也要打折扣;第二點,該新政主要針對研發設備以及新興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那么生產用的固定資產和其他行業產業都享受不到該新政的益處,有失公平合理。因此,針對新政的不足之處,建議如下:第一,增強新政的普遍適用性,惠及更多的產業和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第二,調整企業會計準則和稅法的相關規定,使之更加符合固定資產使用價值的分配規律;第三,取消稅法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的要求,針對不同企業的情況作出相應調整,尤其是創新要求較高,更新速度較快的固定資產,要進一步降低其折舊
年限。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A].2014-10-20.
[2]李青.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新政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23):169.
[3]楊臻.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新政解析[J].中國稅務,2015(1):48-50.
(作者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