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琛
摘要:“互聯網+”作為國家戰略已付諸實施,基于“互聯網+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網絡財務報告系統成為現代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這篇文章通過搜集近幾年滬市A股制造業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數據著重分析了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
一、研究背景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了“互聯網+”,其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的新階段,“互聯網+”已成為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的重要標志。“互聯網+”時代正影響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樣,“互聯網+”時代也必將深刻影響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發展趨勢。
作為財務會計的最終產物,財務報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各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同時,高質量財務報告不僅能夠提升資本市場有效性和維持資本市場良序運轉,而且在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和保障市場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紙質財務報告在大眾經濟活動的網絡化和企業對互聯網技術的重視下有了很大改變,網絡財務信息披露成為企業對外披露信息的新形式,基于網絡的電子財務報告得到廣泛重視,網絡財務報告代替傳統紙質財務報告成為如今的發展趨勢,網絡財務報告系統也應運而生。
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來看,研究并加快網絡財務報告系統發展都是完全必要的,在“互聯網+財務會計信息披露”背景下建立高質量的網絡財務報告系統不僅能夠提高企業財務處理效率、促進企業提高透明度,進而更有效的滿足利益相關者對財務信息的需要,完善的網絡財務報告系統還可以改進企業的管理效率,使企業運作和管理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因此需要我們從戰略高度予以認識、予以重視網絡財務報告系統建設。
二、網絡財務報告系統概要
網絡財務報告被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解釋為“企業通過萬維網或者相關的基于Internet的通信技術來公開報告經營和財務數據的一種方式”,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從顯示和內容兩個基本維度討論,將網絡財務報告定義為“一種新的信息流結構或報告”。以上兩種觀點均認為網絡財務報告是傳統財務報告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網絡財務報告系統就是以網絡財務報告為基礎,突破傳統財務報告的認識束縛,綜合考慮多元性、相關性、完整性構建的一套完善財務會計信息披露體系。
網絡財務報告系統不屬于傳統財務報告披露形式和方式的簡單拓展,而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企業提供全面財務信息服務的新型交流平臺。因此,網絡財務報告系統的構成應結合提供者視角和使用者視角全面考慮:從財務信息披露企業來看,這套系統包括網絡財務報告的設計、生成、披露以及后臺支持和維護;從用戶角度出發,這套系統包括網絡財務報告信息、網絡財務報告工具以及保證系統正常運行的網絡財務報告安全體系三個方面。網絡財務報告信息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要素包括網絡財務報告披露的內容、形式和披露渠道三個方面;網絡財務報告工具是指幫助利益相關者獲取和使用網絡財務信息的二次加工工具;網絡保證網絡財務報告系統正常運行的財務報告安全體系是指具體的軟件安全措施。
三、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分析
王海林,張書娟(2012)將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評價體系分為三級,第一級包括網絡財務報告披露、網絡財務報告工具以及網絡財務報告安全體系三大類,第二級是對第一級的細分,囊括了公司一般信息、財務及相關信息、披露形式、工具、披露渠道與安全共5個評價項目,第三級為5個項目的91個具體評價指標。以截止2012年初442家符合條件的滬市 A 股制造業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發現:(1)評價指標總體披露比率約為42.40%,相對較低;(2)由于“財務及相關信息”50個評價指標中有31個上交所強制性披露指標,因此在5個評價項目中得分最高,披露比例為53.05%;(3)“公司一般信息”披露比例為39.80%,“披露形式”、“工具”、“披露渠道與安全”的指標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和網絡財務報告系統建設的結果,披露比例分別為21%、19.59%和33.94%,得分都較低,反映出披露形式單一、缺乏信息再加工工具和安全措施較少等問題。
張翰文(2014)借鑒了張天西(2006)構建的三層次五方面的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評價指標體系,第一層總指數(84個指標)包括兩個第二層計量尺度,分別為內容指數(45個指標)和形式指數(39個指標),第三層計量尺度是強制披露指數(24個指標)和自愿披露指數(21個指標),其是對內容指數的進一步分解。選取截止2014年初經過篩選后符合條件的489家滬市A股上市制造業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研究發現:(1)84個指標中公司披露平均值約36.99個,披露比例約為44.04%,說明逐步將網絡財務報告系統作為資本市場中的一個主要信息披露渠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樣本企業中最大得分為滿分84分,說明法規要求的強制性披露的內容和企業自愿性披露的內容都在相關網站上進行了充分披露,而有的企業網絡財務報告信息基本無披露,得分為0,企業的披露程度參差不齊差異較大,說明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系統披露的市場的監管與規范。
王海林,李斌(2016)在2012年研究基礎上將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評價體系的5個評價項目擴展為包括公司一般信息、財務報表信息、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信息、輔助及預測信息、財務數據披露形式、網絡財務報告工具、安全保證體系7個評價方面的76個指標。以截止2015年初滬市822家各行業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樣本按產權類型劃分為中央政府控制企業、地方政府控制企業和非政府控制企業,本文只節選其中的制造業作為研究。統計數據顯示:(1)中央控制制造業、地方政府控制制造業以及非政府控制制造業平均披露了35.26、33.81和34.57個指標,披露比率為46.39%、44.48%和45.49%,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總體不高;(2)公司普遍重視一般信息披露,政府控制和非政府控制“公司一般信息”披露比率相對其他方面最高,分別為63.63%和61.28%;(3)政府控制制造業的“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信息”“輔助及預測信息”“財務數據披露形式”披露比率分別為43.05%、44.28%和45.82%,普遍低于非政府控制制造業的44.81%、45.52%和54.12%;(4)政府控制制造業更重視“財務報表信息”披露,得分為42.23%,高于非政府控制的40.40%;(5)“網絡財務報告工具”和“安全保證體系”得分明顯較低,都不足40%。
通過對比分析上述滬市A股制造業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數據發現:總體上,網絡財務報告系統披露質量雖穩步提升,但水平然較低,不足50%;從具體指標分析,公司在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財務信息披露時是具有選擇性的,即使是相關規定要求強制性披露的內容,披露比例也并不是很高,自愿性披露的內容更多的都是那些表面的、邊緣化的信息,企業對于那些關鍵的和定量的核心信息往往選擇了加以回避;橫向比較相同年份的樣本公司,總體得分和分項得分差異都很明顯,說明了上市公司對網絡財務報告系統建設重視不足,也反映出網絡財務報告系統缺乏統一建設標準以及強有力的監督與管理。上述問題嚴重影響了網絡財務報告系統披露質量,因此致力于提高其質量仍是我們面臨的十分重要的題。
四、網絡財務報告系統發展建議
(一)公司層面,提高管理者重視網絡財務報告系統程度
網絡財務報告系統用戶涵蓋了政府單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以及眾多海內外投資者等社會各方面利益相關者,發展網絡財務報告系統關系到上市公司能否更加全面、實時地為用戶提供網絡財務信息服務,不但關乎公司價值,而且其作為完成社會信息化的核心要素,甚至影響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公司管理者應該重視發展高質量網絡財務報告系統的作用,嚴格執行信息披露方面的規定,在保證網絡財務信息披露內容真實可靠的基礎上加大對其的披露力度,從網絡財務報告設計、生成、披露以及支持維護各環節考慮網絡財務報告系統建設問題,使其真正成為提高公司價值、為眾多利益相關者提供服務的平臺。
(二)標準層面,完善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規章制度
網絡財務報告系統是以網絡財務報告為核心形成的財務會計信息披露體系,構建體系就要先從標準入手,沒有標準,其質量也就得不到保障。至今,網絡財務報告還沒有一個國際通用的規范模式,這使網絡財務報告的信息披露質量受到一定的質疑,相應會計準則遲遲不出臺將極大地受到阻礙網絡財務報告的發展,也更難談及發展高質量的網絡財務報告系統。相關機構應加快制定網絡財務報告準則框架和公司網站網絡財務報告系統建設基本標準,闡明網絡財務報告相關者的權利和義務,規范網絡財務報告披露內容、形式,使公司披露信息有章可循,從而最終達到規范網絡財務報告系統的目的。
(三)監管層面,加強網絡財務報告系統監督管理
網絡財務報告系統的監管應內外結合,從內部控制和外部審計兩方面入手。網絡財務報告系統內部控制方面,企業可以設置網絡管理中心,由其負責全盤規劃和布局網絡財務信息的相關工作,另外要充分利用內部審計部門,優化配置相應專業人員,持續對網絡財務信息系統的質量進行獨立公正的監督評價。網絡財務報告系統更需要外部審計的監督,要強化監管、審計部門的職能,重視對公司網絡財務報告系統審計和鑒證的研究和實踐,加快制定有關網絡財務報告的法規和制度,出臺相應的措施來保證網上披露內容的真實與可靠,從而使我國上市公司的網絡財務報告系統從建設初期就處在良性發展軌道上。
參考文獻:
[1]孫永慧.信息技術下財務報告創新研究——基于網絡財務報告的視角[J].財會通訊,2010(7):151-152.
[2]尹鋒.上市公司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評價[J].武漢商學院學報,2016(4):80-82.
[3]于曉東.關于構建網絡財務報告體系的研究[J].商業經濟,2014(2):89-90.
[4]張書娟.網絡財務信息披露對公司財務績效作用研究——基于滬市上市的制造企業[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05.
[5]王海林,張書娟.上市公司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評價研究[J].審計研究,2012(5):76-85.
[6]張翰文.我國上市公司網絡財務報告質量影響因素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4-10.
[7]王海林,李斌.政府控制、公司特征與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研究——基于公司網站數據的分析[J].審計研究,2016(4):50-60.
[8]秦悅,蔣亞朋,陳旭.上市公司網絡財務報告質量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會計之友,2015(3):100-103.
[9]張秋靜.網絡財務報告的誕生——計信息披露的革命[J].會計之友,2009(1):95-98.
(作者單位: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