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貴媛
摘要: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是企業所得稅管理的重點,積極響應十二五規劃的號召,從具體工作措施中體現出來。但該項工作存在很多風險,需進行管理并控制風險,了解管理背景,明確管理的對象與環節。本篇文章是以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為切入點,分析風險管理。
關鍵詞: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風險管理
匯算清繳工作,是對企業一年內的所得稅進行評估,實現匯總計算。自從我國頒布《企業所得稅法》以來,財政與稅務部門紛紛頒布了有關的政策,廢止了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文件,要求企業根據政策的調整,計算所得稅的匯算清繳,規避風險。
一、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工作難點
近幾年,稅務機關加大了稅務對各項工作處理力度,要求企業做好納稅工作,嘗試風險管理工作,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因為受到企業自身主觀因素的影響,所得稅清繳工作仍有很多難點沒有解決,存在管理風險。
(一)納稅人財務核算有失規范
納稅人財務核算工作規范性不足的體現為兩方面,一是匯算清繳職責認識不明確,二是忽略財務核算。
首先,前者是說,納稅人對納稅申報真實性的認識有待提高,可能出現內容不準確或缺失的情況,法律意識較弱,同時,對企業所得稅計算工作需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尚未有一個明確的概念[1]。又因為基層稅務部門審核時,工作沒有進一步深入,而匯算清繳結束后工作隨即結束,并未進行后續監管,而審核企業年度報表時,根據表中內容審核數據,簡單推理邏輯數據,讓企業形成錯誤的認識。
其次,后者主要出現于中小企業,其會計核算工作沒有按照規范進行,偶爾會出現資料不完整的情況。就像是一些小型企業,企業內公司人數較少,用工制度簡單,雙方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企業沒有為員工上交五險一金;而有的企業并未準確記錄成本與費用的使用情況,企業和個人的經濟活動混淆,區分不明。
(二)稅務部門觀念滯后
其一,匯算清繳工作水平較低。雖然各稅務機關會把企業所得稅作為一項內容重點培訓,但內容過于寬泛,沒有針對性,實用性有待加強,并且,企業匯算清繳工作沒有專門的操作指南,稅務相關人員的審核較為片面。這些都是觀念滯后的體現,降低了管理的水平。隨著企業數量的增加,稅務人員工作量變得繁重,經常會忽略申報表、財務報表之間的關系,對企業跨期結轉項目審核不及時,有些企業需要由稅務部門提醒才會完成,匯算清繳工作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結果有失真實性。
其二,需更新稽查、評估觀念。為讓工作更具實效性,稅務稽查、評估工作展開時,可能會出現重視收入、忽視管理的現象,稅務人員會從增值稅著手工作。同時,稅收管理人員由于工作內容繁瑣,很難把注意力放到某一項工作上,即專而精,輕視企業所得稅的管理[2]。
(三)匯算清繳軟件需進一步完善
當下,稅務計算審核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時,多以手工操作為主,雖然有軟件但應用較少,處于初步應用的階段。而國家稅務總局提供的各類軟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比如政策更新滯后、報表數據邏輯不全面等,同時,網上申報系統落實后,有關數據即便沒有通過審核也可以申報,導致軟件數據導入出現失誤。
這些都會給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工作帶來不穩定因素,增加了管理的風險,降低了匯算清繳工作的工作效率,水平有待提升。
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風險管理
(一)重視企業所得稅的匯算工作
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是,統計最后的匯算結果,分季度完成預繳工作,而匯算清繳展開的時間是企業完成納稅工作的五個月后,企業通過這項活動,可自我檢查與審核,同時也是最終的調節機會。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管理辦法》規定,納稅人是繳納的主體,其需要按照企業所得稅等有關文件,用正確的方法計算所得稅的數額,正確填寫申報表,保證填寫內容的真實性,了解自己須承擔哪些法律責任,控制匯算工作的進行,消除潛在的風險[3]。
(二)明確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范疇
根據《管理辦法》提出的內容,只要在納稅年度內有任何的生產、經營活動,或是中途因為不同原因終止活動,不論最后結果如何,都要根據法律要求計算所得稅,并進行匯算清繳的計算。但如果是按照核定定額征收稅款的企業,可取消匯算清繳。所以,明確哪些納稅人需進行匯算清繳,哪些人可以避免,可有效規避風險,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三)按時進行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
根據 《企業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企業要在年度結算后的五個月內,把整理好的申報表交給稅務機關,并展開匯算清繳工作。如果納稅人受到不可抗力的影響,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把申報單上交,可根據規定適當延期。如果納稅人可以正常上交,但申報單據上交的期限超過規定期限,需由稅務機關提醒,根據情節嚴重的程度,適當罰款,而如果出行解繳稅款不及時的情況,會按照稅款萬分之五的比例增收。這會讓匯算清繳工作如期完成,盡量消除了企業主觀因素的影響,客觀分析企業的財務情況,減少風險出現的概率[4]。
(四)了解稅收政策新的變化
企業落實該項工作時,會因為沒有履行義務,使企業財務出現損失,其主要原因是不了解稅收政策的變化情況,對它存在誤解。匯算清繳是以政府下發的文件為依據,會根據政策法規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企業稅務人員為避免工作存在風險,需通過報刊、網絡等了解最新的政策變化,引導企業正確納稅,為規避風險提供支持。
(五)辦理匯算清繳備案事項
企業所得稅中,有很多優惠政策,包括免稅收入、優惠稅率等,企業想要享有這些優惠,就必須向稅務機關備案。備案方式包括兩類,包括事先備案、事后備案,納稅人要及時把申報內容上交到稅務機關,提請備案,稅務機關審核通過后可繼續執行,享有優惠政策。辦理匯算清繳的備案,會對企業起到制約作用,約束企業的行為,按照規定的程序完成工作,降低了風險出現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情況,即需要實現備案卻沒有備案的情況,納稅人會失去享有優惠的資格,而稅務機關審核未通過時,也不能享受優惠[5]。
(六)優化企業的匯算清繳自查工作
匯算清繳是對企業財務情況的重新分析,也是一次自查,其計算、繳納的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法律法規,并融合企業會計的相關信息,需要避免不必要的風
險[6]。從以下幾方面展開論述:
首先,自查時檢驗企業收入是否有涉稅內容,即收入是否按照相應的標準,計算所得稅,上一年的收入是否延續到下一年;有無利用往來賬戶,使企業利潤發生變化;進行非貨幣交換時,比如貨物、贊助等,是否用銷售、轉讓等途徑處理。其次,企業成本是否存在涉稅事項,既成本核算的真實性;開具的發票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員工福利費等設置是否在計稅標準以下等。最后,關聯交易是否有涉稅內容。從這三方面進行工作自查,可及時發現企業財務出現的問題,預防風險。
(七)規范會計核算的操作
匯算清繳使用的數據是會計數據,由此,企業要規范會計核算的操作,從操作入手,利用會計法、會計準則等內容,建立會計賬冊,按照工作程序工作。并且,會計核算是以真實發生的經濟活動為依據,計算企業得到的收入,列出稅前需要扣除的項目,盡量為匯算清繳提供真實的數據依據,且數據完整,以減少稅收風險。
三、結語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的進行,是企業對自身財務情況的自查,及時發現工作中潛在的風險,并加大對風險的管理力度,用不同方式盡量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出現的概率,比如按時進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規范會計核算的操作等,以提高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工作效率與水平。
參考文獻:
[1]林綏,葉永青,馬昀昀,黃坦亞.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中的風險管理[J].上海國資,2012,03:92-93.
[2]薄月麗.如何做好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J].冶金財會,2012,04:29-31.
[3]陳愛香.淺談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J].當代經濟,2012,10:124-125.
[4]林春微.房地產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中的風險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4,22:251-252.
[5]李喆,李偉.關于加強企業所得稅風險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17:158-160.
[6]黎濤.強化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及后續管理的思考[J].注冊稅務師,2016,08:42-43.
(作者單位: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廣東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