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艷
摘要:自2016年5月1日起,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試點工作將生活服務業、建筑業、房地產業等行業統一納入試點范圍,標志著我國“營改增”改革的全面推廣。“營改增”有助于消除多年來服務行業存在的重復納稅現象,對我國服務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小型服務行業作為我國第三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一直面臨著資金緊張、產業結構調整、競爭缺乏優勢等難題,“營改增”稅制改革既帶來了發展機遇,又對其經營管理提出一定挑戰。本文整理了“營改增”稅制改革的推進歷程,并分析、探討了“營改增”對中小型服務行業造成的影響,提出中小服務行業應對“營改增”機遇與挑戰的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中小服務行業;影響;措施
一、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的實施
“營改增”是指對企業征稅時,由征收營業稅改為征收增值稅,使得稅收體制更加科學、合理,更加符合國際稅收慣例與做法。增值稅與營業稅的主要區別在于:1)征收對象的不同。營業稅征稅對象為納稅人取得的營業收入,增值稅征稅對象為商品或服務流轉過程中的增值部分。2)稅率不同。營業稅根據行業不同設置了不同的稅率,如通訊行業為3%,服務行業為5%-20%;制造業的增值稅則根據納稅人身份不同分別為11%、13%、17%,服務業稅率分別為3%、6%。
二、“營改增”對中小服務行業的影響
(一)“營改增”對中小服務行業稅負的影響
“營改增”對中小服務行業稅負的影響主要有:1)稅率的影響。“營改增”前企業營業稅稅率為5%,“營改增”后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為6%、小規模納稅人為3%。由于營業稅為價內稅,增值稅為價外稅,經過計算,一般納稅人增值稅較營業稅實際稅率上升了0.66%,例如某企業年營業收入為100萬元,營業稅時應繳納營業稅為100*5%=5萬元;增值稅時應計價收入為100/(1+6%)=94.34,應繳納增值稅為94.34*6%=5.66萬。2)重復征稅的問題。增值稅消除了重復征稅的問題,并且增值稅能夠保障中小服務行業享受一些優惠政策(出口退稅或零稅率等)。3)對營業稅金及附加的影響。由于一般納稅人稅率較“營改增”前上升0.66%,其教育費附加和城市建設稅稅率也上升了0.08%。4)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營改增”前營業收入為含稅收入,“營改增”后營業收入為不含稅收入,即營業收入下降5.66%,而營業成本減少了14.53%,即 ,收入下降比例小于成本減少比例,造成企業所得稅上升。
(二)“營改增”對中小服務行業稅務工作量的影響
“營改增”后,造成中小服務行業稅務工作量的增加。首先,稅務申報對象增加。企業要同時向地稅部門和國稅部門進行納稅申報,不同申報對象對應的申報程序也不同。其次,增值稅稅務管理更加嚴格,手續更加繁瑣復雜。發票的購買、開具、接收、傳遞以及報稅各環節均須嚴格遵循相關操作規范,操作過程的差錯可能引致罰沒成本,或因無法抵扣遭受損失。最后,增值稅發票管理具有特定的限制條件。增值稅發票具有最高開票限額,如企業單筆交易金額超出限額,就必須分多筆開具發票,造成購票及開票工作量增加。
(三)促進中小服務企業的業務發展,優化服務業產業結構。
促進中小服務行業的出口業務。“營改增”后,中小服務企業可更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使得服務貿易、技術咨詢、技術轉讓、國際運輸等服務實現稅率降低甚至零稅率優惠政策,從而形成了出口貿易的出口退稅效應,激發了中小型服務行業擴大對外業務的積極性。
為中小服務行業提供了新的業務發展空間。“營改增”前生產型企業一般繳納增值稅,而服務型企業一般繳納營業稅,導致生產型企業從服務型企業購買的服務無法抵扣增值稅。“營改增”打通了生產型企業和服務型企業之間的抵扣鏈條,加強了服務型企業與生產型企業的稅務關聯,激發了生產型企業對服務企業的需求,為服務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業務空間。
三、中小服務行業應對“營改增”的措施
(一)稅務管理方面
完善企業稅務制度。“營改增”后,中小服務行業面臨的稅務工作量增大、稅務程序更加復雜繁瑣,相關稅務管理規定更加嚴苛,若中小服務行業處理不規范易造成罰沒成本。這就要求中小服務行業應根據“營改增”政策規定,完善其稅務管理制度,使得稅務工作有序、規范地開展。企業應根據相關稅法、政策規定制定全面、詳細的納稅管理辦法。詳細規定納稅申報流程,規范稅務操作流程,明確各部門、崗位對各操作環節的職責、操作權限,建立授權審批、崗位牽制的人員崗位分工和流程;制定規范的、涵蓋發票購買、開具、接收、傳遞以及報稅等各環節的操作規范;明確增值稅的繳納期限,增值稅的繳納期限有1、3、5、10、15或一個月,中小服務企業應根據繳納期限及時繳納增值稅。
規范稅收賬務處理。首先,加強增值稅稅收制度的理論學習,重視企業會計準則、稅法等稅務法律、規章的理論學習,保障企業會計核算的合規性。其次,強化對增值稅稅法等制度的培訓與學習,讓財務人員熟悉并掌握增值稅的計算方法與賬務處理,保證企業能夠正確計算出應納稅額。最后,熟悉增值稅繳納流程。中小服務行業應加強與稅務機關的聯系,積極參與稅務機關組織的關于增值稅征收方面的培訓與會議,熟悉并掌握增值稅繳納流程,規范企業納稅行為,有效避免因操作差錯造成的不必要損失。
強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首先,財務會計和發票管理人員應高度重視發票管理,熟悉稅務機關關于增值稅發票購買、開具、抵扣、納稅等各個環節的嚴格規定。其次,掌握增值稅抵扣方面的管理規定。增值稅的抵扣實行“先比對后抵扣”的管理辦法,即企業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后,應在收到發票起180日內至稅務機關進行票據的查驗、對比。最后,建立增值稅專用發票責任制度,增值稅發票由專人保管,及時對取得的增值稅專票進行在線驗證,并嚴格審核增值稅專票取得的渠道、票面的規范性,對費用開支的合規性、合理性進行判斷。
(二)稅收籌劃方面
根據增值稅納稅人的身份進行納稅籌劃。1)選擇納稅人身份。增值稅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對應的增值稅稅率低,僅為3%,但該類納稅人不得進行進項抵扣。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為6%,但可以進行進項抵扣。同時,應加強與當地稅務部門的溝通交流,爭取一定的稅收優惠,如某旅游單位可享受門票收入增值稅減免的政策等。中小企業應權衡對比、分析小規模納稅人納稅身份帶來的納稅減少額、納稅人購買行為帶來進項抵扣額,若前者大于后者,則選擇小規模納稅人身份。2)合理利用銷售方式進行稅收籌劃。采用實物折扣銷售的中小型服務企業,可將實物折扣轉化為現金折扣以實現稅收籌劃。3)利用固定資產采購進行稅收籌劃。“營改增”后企業購進固定資產允許進行抵扣,中小服務型企業可將固定資產購置計劃與稅收籌劃結合,為企業降低稅負。4)利用混合經營的模式實現稅收籌劃。若公司存在子公司,則可以將不同的產品或服務分離開來,避免所有業務均采用高稅率。同時,可實現稅負在企業內部間的平衡,并適當享受各地的稅收優惠政策。
注重供應商納稅人身份。中小服務型企業采購的設備、低值易耗品、固定資產等均可進行抵扣,而抵扣的前提是取得該類采購行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倘若供應商為小規模納稅人或非增值稅納稅人,則無法提供抵扣的憑證。因此,中小型服務企業在采購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購進商品的價格、質量以及供應商的聲譽,還要將增值稅抵扣因素考慮在內。
四、結語
營改增稅制改革對中小服務企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中小服務也應充分利用此次稅制改革,不斷完善企業稅務制度,規范企業稅務處理、增值稅發票管理。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積極進行稅收籌劃,合理選擇納稅人身份,采用合規、合法的稅收籌劃方法降低企業稅負。同時,加強與當地稅務機關溝通交流,爭取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
參考文獻:
[1]鄭國秀.“營改增”對中小型服務行業的影響[J].當代經濟,2016(23):16-17.
[2]毛海靜.“營改增”對服務行業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J].當代經濟,2016(20):24-25.
[3]張貴軍.“營改增”對中小型服務行業的影響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5 (17):335+337.
[4]溫毓敏.“營改增”對中小型服務行業的影響[J].中國總會計師,2014(12):138-139.
(作者單位:陜西自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