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壽康
婦女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體現,婦女權利是一個國家法制的象征。而實現勞動權是婦女獲得經濟獨立和爭取男女平等的前提和基礎。婦女社會地位的下降就是從封建社會將婦女排除在社會勞動以外開始的。只要婦女仍被排除在社會的生產勞動之外,那么婦女的解放,婦女同男子平等的實現將遙遙無期。我國《憲法》、《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都有關于保障婦女勞動權的條款,但執行力度遠遠不夠。現實中隨處可見婦女勞動權益受侵害的事例。因此,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救濟等方面對婦女勞動權的實現進行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中國婦女勞動權益保護的現狀
(一)婦女勞動權益概述
人權保障的核心內容是對生存權的保障,而勞動權又是生存權的重要前提,所以婦女勞動權是憲法賦予的一項重要權利。在社會文明進程中,婦女起到和男性勞動者相同的作用。歷史上絕大多數的社會結構中,婦女的職責一直是撫養兒女和承擔家務勞動,這往往會將婦女排除在付酬勞動者行列之外。然而,婦女勞動權益對于婦女的社會地位至關重要,只有“社會性別”的概念得到廣泛關注,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性別歧視的社會觀念,女性才能以獨立人格存在于社會經濟中,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男女一律平等”這項憲法權利。
(二)中國法律確立和保護的婦女勞動權益
1.平等勞動權
我國《憲法》規定:“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和選拔婦女干部。”法律禁止一切因性別而導致的婦女在擇業中遭遇不平等待遇的現象。用人單位招聘時對婦女實施的直接或間接的歧視行為都被法律所禁止,用人單位不得提高對婦女錄用的門檻也不得增加對其錄用的限制條件從而侵害婦女勞動權益。
2.同工同酬權
國際公約中《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明確規定:“不能因性別而對薪酬的數額做出區別對待,不同性別進行同種工作,給付的薪酬應當是相同的。”因此,用人單位不得因為性別因素而規定有差別的、不公平的薪資報酬,付出同樣的勞動、創造同樣的價值,就應當享受同樣的報酬。我國勞動法中也做出相關規定:職工工資應當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同工同酬。女性勞動者獲得工作報酬的權利也應當受到保護,杜絕任何形式的侵害。
3.對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
基于女性的生理特點,我國制訂了強制性法律規范以強化對女性勞動權利的特殊保護。考慮到女性生理上的特點,以及體能和身體素質等方面與男性的先天差異,這種“差別對待”在實質上來看,從宏觀角度來考慮其實是對社會公平的實現。法律明確規定四期(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內對于婦女的保護。在這四段特殊時期,國家及社會要為婦女給予充分的保障,比如津貼、生育保險、假期等。《勞動法》還對女性不宜參加的高強度工作的范圍進行了界定,用人單位不得在女性勞動者的四期內安排其從事低溫、冷水、高處作業以及三級體力勞動強度以上等不適合其從事的工作。
二、中國婦女勞動權益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機會不平等
就業機會不平等一方面指的是婦女在擇業時得不到平等對待,另一方面是指即便就業以后,婦女在晉升方面也得不到與男性同等的機會。一些企業在招聘設置性別門檻,增加對婦女錄用的限制條件,在勞動合同中違規增加侵犯婦女生育權的不平等條款,而婦女為了爭取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只能選擇屈服于此類條款。社會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存在明顯的性別歧視現象,即便是政府組織的公務員考試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男女分開錄用的現象,這無形中給了女性考生更大的競爭壓力,更不用提一些私人企業。由此可見,婦女的平等勞動權受侵害的現象十分嚴重。
(二)企業用人制度不規范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應當簽訂勞動合同”。但社會現實是,部分用人單位直接跳過勞動合同,口頭約定與女性勞動者的工資待遇,顯然也就不會存在“五險一金”等福利保障。大部分女性勞動者因為自身缺乏法律意識、維權意識差,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事實上,這對女性勞動者非常的不利,一旦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勞動爭議,女性勞動者無據可依,無法舉證,最終敗訴。部分用人單位雖然與女性勞動者簽下招工協議,但其中所規定的工作時間都嚴重超標、工作強度超越婦女身體上所能承受的范圍、薪資待遇遠低于應有的水準。由于女性勞動者缺少選擇的余地,為維持基本的生存,最終只能無奈接受。
(三)女職工四期保護落實不力
生育權是一項基本人權,我國法律也規定了婦女的生育權是其公民基本權利之一。可社會現實是,女性勞動者經常因懷孕或生育被用人單位拒絕錄用或辭退。一些用人單位通過公司章程和晉升機會上的黑幕來限制女性勞動者結婚、生育,導致女性勞動者只能為了工作的機會放棄自己的生育權,丁克家庭被迫形成。此外,法律明確規定四期(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內對于婦女的保護。但是,一些用人單位只顧自身的經濟利益,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長期讓女性勞動者在噪音和污染超標的環境里工作。部分用人單位甚至明目張膽地驅使女性勞動者在經期內從事不適宜的超強度工作;一些用人單位為節約成本甚至不給女性勞動者發放保護用品,嚴重危害她們的身體健康,導致職業病的普遍存在。
三、婦女勞動權益屢遭侵犯的原因分析
(一)女性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女性勞動者對自己的權益認識不夠,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于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夠了解。此外,中國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即便是學歷再高的女性,也無法完全脫離這種思想。大部分女性勞動者在權益受侵犯時,出于對失業的恐懼,想到再就業的不易,于是便放棄起訴和仲裁的法律途徑。女性勞動者維護自身權益時總是處于被動地位,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對勞動合同的內容缺乏了解,對自己享有的合法權益全然不知,也就更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訴求。此外,女性勞動者在勞動糾紛過程中,也沒有收集證據的意識,導致最終的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