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雪
規范行權 把好“微權力”關
雷雪

圖/視覺中國
蠅貪雖小,其害如虎。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國有企業有大量“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的部門和崗位”,這就意味著貪腐問題在國企中,不僅限于中高層管理人員,還可能出現在那些雖然權力不大,卻實實在在管事的一線員工手中。
一是“微權力”的行權人職務不高。如采購單位計量員、建設單位現場代表、金融服務單位項目經理等等,從行政職務來看可能只是公司普通員工,但由于直接跟客戶單位往來,是客戶或服務對象不可繞過的門檻。二是企業中“微權力”的使用極其頻繁。如計量員過磅、計重,現場代表到施工現場檢查,是日常工作的正常流程,發生頻率極高。三是“微權力”引發的“微腐敗”通常難以察覺。如在處理工作時態度生冷、接受服務對象一包香煙、一點特產。四是社會公眾對企業“微權力”的態度相對寬容,認為引發的“微腐敗”危害小。尤其是企業一線員工,沒有黨員、干部的衡量標準,有時一句“下不為例”就輕易帶過。
首先,廉潔意識淡薄。國有企業對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警示教育比較充分,形式多樣,但對普通員工特別是非黨員員工的思想教育相對較少。有的國企通過培育廉潔導向的企業文化引導全體員工形成廉潔理念,但對普通員工并沒有特別側重,導致大量基層員工廉潔意識淡薄。
其次,利益的驅動。哪怕只是手中一點微小權力,有人發現可以謀取私利,就變著法子吃拿卡要,腐敗現象也就隨之產生。有些甚至把“雁過拔毛”當作辦事原則,即使能馬上辦的事也要拖延,借此索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從微貪變巨腐。
第三,制度不健全。一是業務制度本身尚不完善,為濫用“微權力”留下尋租空間,如有的關鍵崗位沒有設置分級復核,存在弄權的操作空間;二是制度執行缺乏剛性,有的企業雖然有制度,但形同虛設,講人情不講程序,自然難以約束權力;三是監督問責制度缺位,在監督中存在“上級太遠、同級太弱,下級太難”的現象,對“微權力”的監管存在“空白點”。
一是培育廉潔文化。營造廉潔奉公的良好氛圍,從思想源頭杜絕貪污和腐敗,才能使國有企業保持旺盛的活力。通過對企業廉潔文化的傳播,打造企業自身的軟文化實力,使每一位國企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是健全制度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同時要加強頂層設計,注重懲防并舉。對于腐敗高發領域,應輔以崗位說明、流程圖、權力清單以及負面清單,厘清廉潔風險點,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三是拓寬監督渠道。暢通現有的監督渠道,有針對性地增加意見箱、舉報電話等投放點位。推廣《廉潔告知書》 《廉政合同》等告知手段,在業務開展伊始就亮明身份,講明利害。
四是嚴格懲處問責。企業應按照《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確立市場用工理念,調整用工管理方式,建立《員工違紀違規行為處分規定》,按照情節輕重設定相應處罰措施。
(作者單位:成都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