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夢佳
(廣西大學文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40)
對孫詒讓《古籀拾遺·晉姜鼎》考釋的幾點不同意見
秦夢佳
(廣西大學文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40)
孫詒讓《晉姜鼎》考證精嚴,對前人的觀點作了有力補充。但由于時代的局限性,孫詒讓對晉姜鼎的考釋仍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目前學界對晉姜鼎的研究頗多且意見不同,將各家觀點與孫詒讓的考釋相比對,則可從中得出相對可信的結論。
晉姜鼎;考釋;不同意見
晉姜鼎(《集成》·5·2826),最早見于歐陽修《集古錄》(《歐陽文忠公集·卷134》),作韓城鼎。《集古錄》皆載劉敞(原父)與楊元明(仲南)的釋文,結合楊仲南“嘉佑己亥歲,馮掖有得鼎韓城者,摹其款識于石。”與歐陽修言“原父既得鼎韓城遺余以其銘”,可知晉姜鼎的現知最早發現者為劉敞,發現時間是宋仁宗嘉佑四年,發現地點是陜西韓城。后世金石著作對晉姜鼎發現地點的記載都沿襲歐陽修的說法。最早以“晉姜鼎”為名的應該是呂大臨的《考古圖》。除《集古錄》記作韓城鼎,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從元手拓本記為己亥鼎,謂其陽文為草篆糾結不可盡識,與他書所載晉姜鼎銘相校,即晉姜鼎也。晉姜鼎原器早已失傳,但各家對其的著錄卻頗為豐富,對晉姜鼎銘文的考釋既富,且各家所持觀點不一,與孫詒讓《古籀拾遺》相互比對,則可從中得出相對可信的結論。





孫詒讓博聞強識,考據功力深厚,在《古籀拾遺》中,他不僅對前人的金文考釋作了梳理與考證,還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其部分觀點現今仍被后世學者所借鑒和沿用。但由于個人考證精力有限,且由于時代的原因,一些關鍵性的鐘鼎彝器還未被發掘出來,所以其考釋還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需要結合各家,尤其是孫詒讓之后學者的說法辯證看待。
[1] 陳連慶.《晉姜鼎》銘新釋[M]. 金文文獻集成(卷29) .北京:線裝書局,2005:390—393.
[2] 裘錫圭:戎生編鐘銘文考釋[M].裘錫圭學術文集(卷3).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102—123.
[3]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M].郭沫若全集.考古編(卷8).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483—486.
[4] 于省吾.雙劍誃吉金文選[M]. .中華書局,1998:147—148.
[5] 王國維.釋辥[M].觀堂集林(卷六).中華書局,1959:280.
[6]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 中華書局,1981:495.
秦夢佳(1993-),女,江蘇無錫人,廣西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元明清方向。
B224
:A
:1672-5832(2017)09-00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