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路平
(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一帶一路”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研究
孫路平
(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得到了快速發展。 “一帶一路”經濟模式的開展,更是給其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背景下本文對北部灣的現狀加以說明,并對北部灣經濟區怎樣才能夠更好的創新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帶一路”;北部灣經濟區;創新發展
1.1 經濟發展迅速,成為廣西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北部灣經濟區以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個城市為主形成發展區,在2009年到2015年間,其經濟發展有了迅速的增長,是我國沿海地域經濟開展的亮點所在。如表1所示:

表1 2009-2015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主要經濟指標(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廣西統計局網站)
2009年到2015年間,北部灣經濟區(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市)GDP不斷增長,年平均增速為15.47%;財政收入年平均增長37.07%;社會消費品批發總額年平均增長15.14%。同時在2015年,經濟區GDP達到5867.32億元,比較2009年增長135.35%,增長速度翻倍,同比增長7.68%,對全區GDP增長貢獻度為34.92%。因而我們可以看出,經過這7年的發展,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成效顯著。
1.2 北部灣經濟區物流業迅速崛起
1.2.1 港口物流吞吐量,港口物流中心地位凸顯
近年來,由于北部灣與別國的對外貿易互補性很強,其對接東盟融入“一帶一路”的“黃金通道”效應顯現。港口貨物吞吐量以及外貿貨物吞吐量逐年遞增,年均增幅達到16.72%(貨物吞吐量)和15.51%(外貿貨物吞吐量)。說明北部灣港口的物流發展正在崛起,跟上了現在物流的發展步伐。
1.2.2 保稅物流體系逐漸完善
目前,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北部灣區內已經建設了三個保稅物流區。一方面,這些物流區成為了中國與東盟相互合作的平臺。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貿易進口加工成本,讓東面連接的珠江三角洲區與北部灣的經濟合作加強,西面銜接越南,陸路能夠直通東盟各國。
另外,利用國外貿易的物流平臺,欽州保稅港區除了促進中國與東盟的雙向貿易外,還為中國和東盟第三方國家的貨物貿易提供了方便。企業一旦入駐保稅區,保稅區內就可以為其提供功能齊全,政策優惠以及開放程度高的海關特殊優惠條件,為企業節約了物流的各種轉向成本,為企業帶來了便利。
1.3 邁向工業化階段的進程加快
據研究發現,欽州在近10來,開始不停引進龐大的工業產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以及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等一些大型公司的入駐。我們可以看出,廣西逐漸改變了其農業為導向的經濟構架,邁進了工業發展的中段進程。
北部灣經濟區的另一個港區——防城港經濟區,綜合實力也邁上了新臺階。防城港市近幾年來,在不斷貫徹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展布局之下,迅速引入了如鋼鐵,裝備制造以及糧油食品制造等項目,形成了自己的上中下游產業鏈,從而打造了自己的現代工業園區,不斷完善現代工業體系,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工業指數逐年上升。
2.1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背景
“一帶一路”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陸上部分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部分的“海上絲綢之路”。其中陸上主要憑借一條國際大通道,一同打造中國與中、西亞,中國與南半島等的國外經濟銜接;而海上部分則依靠部分港口為主要節點,一同創立一條平安而且高效的運輸路線,共謀發展。一旦推動“一帶一路”這個發展理念,必將會推動中國與邊境貿易國家達到一種和平發展的狀態。
廣西提出踴躍參加一帶一路建設,努力成為一帶一路建立的著力點。同時廣西提出要繼續深化推進與東盟之間的互通,主要是以南寧為節點,重點發展北部灣經濟區。
2.2給廣西區內帶來的新便利
跨境電商更為方便快捷。廣西臨近越南,老撾,緬甸,泰國等國家。隨著“一帶一路”的開展,各種道路將會更加便捷,隨之而來的便是沿線國家的進口商品價格會更加的便宜,同時品種也會更加豐富多彩。而且,我們與這些沿線國家做生意的手續會更加簡單,跨境人民幣結算也會更加方便。
跨國之間旅游業會更加多元化。一帶一路的出現,將會使得中國的護照更加國際化,同時去沿線國家旅游需辦理的手續會不斷簡化。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加強,必將使國內人民對國際旅游產品的選擇更具多元化。
2.3 “一帶一路”給北部灣經濟區帶來的機遇
2.3.1推動沿邊地區發展
首先,推動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物流的發展。北部灣地區包含著北海,防城港以及欽州三個港口。隨著中國南寧-新加坡之間的經濟走廊建設完成,將會進一步帶動北部灣地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同時,北部灣港過去發展滯后,管理不當等問題將會逐步得到解決。
只要自由貿易區能夠持續開展下去,“一帶一路”將會使沿線國家進出口商品的價格變得更加便宜,產品種類越來越豐富,進一步推動我區與越南之間的跨境電商交易。促進了銀行間交易量的擴大以及經濟的發展,同時使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生意動機更加明顯,手續也會相繼變得簡單,中小企業的進入門檻降低。
2.3.2北部灣實現其通道價值
統計表明,2014年經廣西港口到東盟地區的貨物總價值達到人民幣1630億元,然而,僅僅廣西區內港口進出口貨物就達到人民幣1374.5億元。由此可以看出,廣西目前已經成為了與東盟對接的一個巨大市場,從而北部灣港口也轉型成為了國際通道。
3.1北部灣港口交通網絡不發達,缺乏信息化水平
北部灣港口區尚未建立一個完善的物流網絡體系,同時,各港口之間,與公路、鐵路、機場等其他交通運輸工具之間也沒有實現互聯互通,各種配套設施欠缺,無法滿足當下經濟快速發展對物流體系的要求。另外,缺乏一個統一的信息存儲規劃網絡,導致北部灣經濟區在貨物運輸物流方面的信息化水平相對滯后不能滿足當代物流的開展。
3.2來自周邊及內陸港口的威脅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最大的周邊港口威脅源于廣州地區的港口競爭,廣東具備特別的區位勝勢,是西南地區出海的重要口岸,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同時擁有豐富的物流來源,再加上其擁有發達的海路也為其港口的開展帶來了方便。另外,越南境內的蓋林港在深水港方面也對北部灣港口造成威脅。北部灣區內深水泊位相對比較少,但是蓋林港的深水港擁有3個深水泊位。
區內的憑祥市是廣西區內與越南相隔最近的地區,而且憑祥可以憑靠其鐵路聯運的優勢,與越南境內進行陸路運輸,這對廣西北部灣內的現代物流業發展來說也是一個相當大的威脅。
3.3開放程度低,產業結構不高
北部灣經濟區出口的商品以低附加值商品為主,出口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其所面向的東盟國家大多為東盟國家內欠發達的國家。其次,北部灣經濟區內的產業以糧油食品,冶金,石化類等重化類工業,以及資源型和初加工型產業為主,其產業鏈向下以及向上發展的延伸不夠。新型技術產業處于一種待萌芽階段,新興產業的發展滯后,信息化以及信息服務發展較為緩慢。
4.1北部灣自貿區建立的必然性
僅2014年間,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就達到了4804億美元,中國-東盟貿易區成為了全球第三大貿易區。因此,東盟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對外貿易伙伴。而廣西又處于一個較有優勢的地域,因而,在此次“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動下,廣西有必要抓住機會,在區內建立一個面向東盟國家的自貿區。
4.1.1建立北部灣自貿區的意義
其一,可以有效的督促政府進行完整的配套設施建設,同時加快完善自貿區的管理體制,形成一個更加完善的網絡貿易導向。同時可以很好的解決區內中小企業之間對外貿易管理體制上的混亂問題,穩定經濟秩序,更好的建立面向東盟國度的高效的貿易通道。其二,能夠有效滿足區內海關特殊監管區的繼續開展。廣西區內建立了一些具有自由貿易區中部分功能的特殊海關監管區。這些特殊監管區不同于真正的自由貿易區,無論在配套設施方面還是在經濟基礎方面,都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因此,北部灣自貿區的建立應立足于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目標,在北部灣經濟區的基礎上選擇最具有優勢的區域,選擇合適的自貿區示范點,形成“以點帶面”的方式。
4.1.2北部灣自貿區建立戰略思路
首先,完善相應的政策與法制法規,使整個市場健康發展。我們可以將廣西特殊的監管區進行統一整合,同時制定統一且整的管理條例。這樣,不光可以維護職工的合法權利,還能推動知識產權的管理,促進國民對知識產權重要性的認識,從而避免因知識產權而產生的糾紛。
其次,進行完整的配套設施建設,實現互聯互通。一個完整自貿園區的建設,最重要的是高科技的產業配套設施的支持。因此,首先要解決的便是建成一個互通的網絡系統,實行海陸空三個環節的聯運。
最后,實現方便快捷的貿易服務通道。第一,進行跨境電商業務的整合并且對海關以及企業之間的數據進行互通,形成一個完整網絡系統。第二,對出入境的門檻進行管理,利用電子平臺,實現對整個貿易口岸的資源的監管,搭建區內數據共享平臺。
4.2港口物流的創新
4.2.1推動綠色物流的產業發展
首先,發展港口的綠色物流技術。政府部門應該以稅收或財政支出的方式鼓勵中小型企業參與到建設綠色港口中來,改進生產技術,建立一套包含綠色理念在內的生產管理體系。改變傳統的物流發展方式,努力提倡綠色建設,把綠色港口發展作為一個長遠的發展目標。
4.2.2物流體系的金融服務創新
物流金融服務體系意為在面向物流流通過程中,開辟全套金融產品,融資企業可以在平臺中得到安全靈活的融資物流服務,實現資金的融合;而物流公司也能夠在平臺中獲得額外的物流增值的服務,同時增加物流資金營業收入。對于北部灣經濟區而言,我們應爭取獲得中國—東盟海上合作上資金方面的支持,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服務物流平臺,以現代信息化服務,發展第三方綜合創新產品服務于東盟國家。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服務,進行“互聯網+港口物流”探究。利用大數據,對港口區內的企業,物流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評級,整合。
4.3加快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
隨著港口物流的快速發展,對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北部灣經濟區應鼓勵高校與大型物流企業之間開展合作辦學,聯合推動新型教學模式,全面逼真模擬教學,加強實驗基地等基本教學設施建設。積極開展外出留學,交流合作的模式,共享國內外教學資源,為“一帶一路”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帶一路”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不僅給北部灣經濟區帶來了各種機遇,也使其面臨了巨大的挑戰。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的借鑒成功先例,結合自身經濟區的發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有效實現北部灣經濟區的可持續發展。
[1] 李軍,張文韜,鄧靖.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12).
[2] 劉波.“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廣西外貿的機遇、挑戰及對策[J].2015(04).
[3] 甘海,石榮.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現代物流發展的SWOT分析[J].當代經濟.2015(36).
[4] 趙序海,曹汝華.“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國(北部灣)自貿區建設思路研究[A].2015.2.
[5] 王景敏.中國—東盟互聯互通背景下港口物流人才的培養策略[J].人才培育.2013.8.
2017年西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優秀學生培養工程項目資助,項目號:2017ZYXS105
孫路平(1994.07-),女,漢族,碩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專碩。
F127
:A
:1672-5832(2017)09-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