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到創造 變從技起
如何實現制造到創造的轉變,唯有依托科技技術等加快推進創新,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電子郵箱:zhangc@ccbd.org.cn
本期選題會上,編輯部幾位同事提出就“砥礪奮進的五年”為主題策劃幾期系列綜合、深度報道,選題選擇什么大家一拍即合,圍繞“三個轉變”的發展實踐來展開。
“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10日在河南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考察時提出的推動“三個轉變”的重要指示。也是從這天開始,“制造”與“創造”、“速度”與“質量”、“產品”與“品牌”這些熟悉而又令人興奮的字眼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和踐行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確立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可以說,“三個轉變”是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方向,也是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更是我國創新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目前,我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和貨物貿易大國、第一外匯儲備大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
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制造業仍處在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大而不強等問題依舊突出,推動制造業提質升級任務十分緊迫。雖然存在差距,但是我們也要從中看到進步與成績。
今年5月,我國自主研發的國產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從1909年中國航空史上第一架飛機“馮如一號”首飛成功到C919一飛沖天跨越百年,這是新時期中國追逐大飛機夢跨出的第一步,而“馮如一號”首飛距萊特兄弟發明世界上首架飛機僅相隔6年;9月21日起,“復興號”動車組將在京滬高鐵率先實現350公里時速運營,我國將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是由我國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動車組列車。
如果說C919和“復興號”動車組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強勢崛起,那么華為、深圳大疆、洗之朗等則代表了我國民營企業的科技、創造實力。華為堅持高強度研發投入,自主研發新核心芯片、先進算法與軟件,自主設計研發面向客戶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并依靠獨特的企業文化和強大的創新執行能力,成為領先全球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系統供應商,成為中國創造的典范;深圳大疆公司依靠突破攝像平臺穩定技術、飛控軟件、創新設計制造和網絡銷售服務,贏得了全球消費類無人機市場的71%;22年專注智能馬桶蓋生產、研發的西安三花良治電器公司吸引了日本2號高速公路公廁全部采購該公司的“洗之朗”智能馬桶蓋,成為日本公共衛生機構批量采購的唯一中國品牌。
除了以上列舉,我國的電力設施、白色家電、基礎設施等也都成為世界認可并給予美譽的中國創造。
制造與創造的概念、關系、作用不需贅述。經濟增長需要更多新驅動力,所以制造到創造的轉變作用不言而喻。如何實現制造到創造的轉變,唯有依托科技技術等加快推進創新,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所以說,制造到創造,變從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