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慧麗
(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江蘇蘇州215000)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問題研究
祝慧麗
(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江蘇蘇州215000)
通過使用2006—2015年的統計數據就全國汽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分析,評價汽車產業在規模、集中度和自主品牌等方面的相關情況,指出中國汽車產業在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并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提出了相對應的對策與建議。
汽車產業;規模集中度;自主品牌
當今世界,汽車產業己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汽車產業鏈較長,涉及很多重要的產業,其生產過程涉及鋼鐵、橡膠、化工、機械制造、電子、材料等一系列產業,同時也涉及運輸、商業、保險、維修等一系列的服務產業。因為汽車涉及的相關產業多,各產業的關聯性十分強,所以汽車產業健康發展對國民經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國計民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汽車產業是一個大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領頭羊的重要作用。同時,汽車產業的發展,對其他相關產業如金屬、塑料制品和橡膠制品具有強大的聯動效應,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但是,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仍然面臨很多問題,比如,汽車自主品牌的缺失、核心技術的缺失、對外貿易逆差大。我們開放的初衷“市場換技術”已經基本落空了,我國的汽車產業的主體幾乎已經成了外國品牌的加工廠,國外品牌完全占據著市場的主導地位,除了微型、經濟型等尚有奇瑞、中華、長安等品牌外,中高檔的車型幾乎被外國品牌壟斷。因此,通過研究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現狀,找到適合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路徑,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尤為重要。
(一)中國汽車企業規模擴大
受規模經濟的影響,汽車企業的規模越大,產能越高。中國汽車產量由2006年的727.97萬輛增長到2015年的2450.33萬輛,年均增長率為14.44%;中國汽車產業的銷量由2006年的718.36萬輛增長到2015年的2 459.76萬輛,年均增長率為14.66%。自2006年以來,中國汽車的產銷量連續三年超過2 000萬輛,連續七年穩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汽車制造業中的市場份額由2006年的10.52%提高到2015年的28%,中國已然成為一個名不虛傳的世界汽車制造業大國。
在各細分市場中,中國乘用車生產量由2006年的519.71萬輛增長到2015年的2 107.94萬輛,年均增長率為16.83%,自2009年超越日本后,已經連續七年位居榜首。中國客車的生產量由2006年的165.73萬輛增長到2015年的996.88萬輛,年均增長率為22.06%。2003年以來中國客車產量一直居世界首位,是世界客車的主要生產大國。中國商用車的生產量由2006年的204.04萬輛增加到2015年的342.39萬輛,年均增長率為5.92%。總言而之,中國汽車產業規模有了顯而易見的擴大。
(二)汽車生產向優勢企業集中
從生產集中度的角度而言,汽車產業屬于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行業。從最近10年數據來看,中國汽車生產在集中度方面保持較好的趨勢。汽車行業重點企業或集團繼續穩居主導地位,市場集中度雖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較高的發展狀態(見表1)。由表1可知,除一汽集團外,其他企業或集團均保持較好的增長趨勢,其中,江淮和吉利汽車的增速更快。2015年排名前10的汽車銷量合計為2 200.70萬輛,占總銷售量的89.74%,說明中國汽車生產集中度較好。

表1 2015年前十名汽車制造商
(三)自主品牌汽車發展迅速
2015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銷售1 197.05萬輛,同比增長15.27%,與2014年增幅相比增加了11.17個百分點,同時還高于同期行業增幅的7.97%。中國自主品牌轎車共銷售243.03萬輛,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0.74%。2015年,中國品牌SUV市場占有率穩居第一名,一共銷售了334.30萬輛,占SUV市場銷售總量的32.92%。中國品牌MPV2015年的銷售總量為186.58萬輛,占MPV銷售總量的88.56%。
近年來,中國品牌產品的綜合質量水平與國際品牌產品的差距不斷縮小。新車PP100(問題數/百輛車)從2006年的386個銳減到2015年的120個,與國際差距由179個縮小到2015年的22個。
(一)汽車研發經費來源渠道狹窄
目前我國汽車核心技術的研發需要一定的經費作為支撐,但是汽車科研經費主要還是企業自己的投資,能力十分有限。政府資金投入雖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相對較少。由此可見,我國汽車市場的主要問題在于汽車技術的經費不足、渠道十分狹窄,僅僅只有汽車企業自主投資和政府扶持資金兩個來源。因此,要想提高汽車的研發經費,政府應該完善相應的扶持政策,擴大扶持力度。
(二)汽車企業缺乏核心技術
我國汽車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雖然有一定提高,但是仍面臨很大的壓力與挑戰。中國國產轎車的重要技術和零部件依然依靠進口,如汽車的發動機和汽車自動變速器等。
隨著人們對環境污染的關注度增加,汽車排放標準日臻完善,國III標準儼然成為所有企業都必須達到的硬性標準。而國III標準中作為客車和中重型載貨車必須采用的是電控單體栗、共軌電噴技術,這些技術牢牢掌握在美國德爾福、日本電裝以及德國BOSCH等外國企業手中。中國汽車發動機技術必然受到國外控制。在汽車自動變速器方面,前自動變速器主要由少數幾個跨國公司所掌握,國產轎車所使用的自動變速器大部分依賴進口,中國國內汽車企業基本沒有自己的自動變速器。
一個國家汽車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核心零部件自主創新能力。與國外汽車零部件整車研發和零部件研發實行分工相比,我國的產業政策更側重于汽車整車的發展,忽視零部件的研發問題,結果是零部件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整車發展水平,零部件已經成為國內汽車產業實現健康、快速發展的薄弱一環。
(三)汽車企業出口競爭力不足
2015年,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條件下,汽車商品進口也出現自2006年以來首次同比下降,其中汽車整車進口降幅尤為顯著。從出口情況來看,由于國際經濟增長預期放緩,一些地區政治形勢緊張,也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汽車出口的增長。2015年,汽車商品進出口總額為1 573.72億美元,同比下降13.96%。面對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汽車出口的下滑成為不得不關注的問題。
(一)擴大汽車科研經費支出,建立健全完善汽車創新體系
首先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汽車產業創新體系。不僅關注汽車整車技術的發展,還要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汽車零部件上,如汽車發動機和汽車自動變速器技術。其次,政府積極建立汽車產業聯合創新中心和關鍵共性重大技術平臺,增加汽車科研經費,培養高素質的科學家,重點突破一批制約中國汽車發展的瓶頸技術。最后,統一汽車標準法律法規體系,積極推進企業標準體系和標準自主化建設,引導企業對自主品牌的認識,積極培育發展自主品牌。
(二)堅持節能減排,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
在舊能源稀缺的新時代更注重發展新能源。我們要在堅持節能減排的基礎上加強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中國現在已經開發出五種新能源汽車,分別是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純電動客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我們要在前面已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推進動力電池技術的創新,突破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共性技術,達到提高產品質量和續航里程的最終目標。同時,進一步培育壯大市場規模,推動產業發展。積極培養人們環保意識,購買新能源汽車。要建立好與新能源汽車配套的充電設施和充電服務網絡,適應新能源發展需要。
(三)統籌國際資源,推動汽車產業走出去
中國汽車產業必須進行轉型,加快走出去的戰略。最重要是統籌國際資源,積極推動國際間大企業的汽車產業合作,鼓勵國內企業積極主動到國外投資,提升汽車的國際合作能力。在“一帶一路”政策的機遇下,中國汽車企業要樹立品牌意識,有計劃有步驟開拓國外成熟的汽車市場,在與國外企業合作時,不做搬運工,要掌握核心技術。同時,主動參與汽車的國際標準和法規制定,重點加強新能源汽車、新型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和標準法規協調。
[1]竇佳.從動態比較優勢看中國汽車發展[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5.
[2]徐秉金.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問題與建議[J].時代汽車,2014,(4):42-45.
[3]朱琳.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8).
[4]何聰蕾.中國汽車產業現存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2.
[5]李曉鐘,張小蒂.中國汽車產業市場結構與市場績效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1,(3):129-138.
[6]商娟,李業強.中國轎車產業市場結構研究[J].汽車工業研究,2010,(9):2-7.
[7]沈思晨.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現狀及前景簡析[J].人民論壇,2010,(8):86-87.
[責任編輯 興 華]
F426
A
1673-291X(2017)23-0028-02
2017-06-15
祝慧麗(1992-),女,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從事產業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