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南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基于CR指標的牛奶產業集中度測度與分析
文/李 南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國外奶制品對我國牛奶生產行業形成了巨大沖擊,分析牛奶產業的結構特點對于指導行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采用?。ㄗ灾螀^、直轄市)級層面牛奶產量數據分析了牛奶生產的地域特征,并測算了我國牛奶產業的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探究了產業集中度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
牛奶產業;產業集中度;產業結構
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綱要明確,至2020年我國全年人均奶類消費量將達到36 千克。在居民飲食結構明顯轉變,奶類消費需求快速增加的背景下,我國奶類產業食品安全問題卻層出不窮、屢禁不止,讓國內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牛奶望而卻步。研究牛奶產業的結構對于分析產業發展困境具有重要意義。此次研究聚焦于衡量產業結構的重要指標——產業集中度,分析我國牛奶生產的地域特征,探討中國牛奶產業的轉變模式。
采用1995~2015年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牛奶產量數據,分析了牛奶產量的時空變化特征。數據來自于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奶業年鑒》中的部分數據,涵蓋全國31 個?。ㄗ灾螀^、直轄市)牛奶產業的基本情況,包括奶牛養殖規模、奶類制品生產及進出口情況、生鮮乳收購價格、飼料加工等方面的資料。本文主要選取牛奶產量(單位:萬噸)這一指標來反映各地區牛奶產業的發展情況。1995~2015年全國?。ㄗ灾螀^、直轄市)層面牛奶產量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得出,2000~2015年我國牛奶生產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除個別年份如2008年,受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的影響牛奶產量有所下降,省級層面牛奶產量的均值從1995年的19.22 萬噸增長至2015年121.12 萬噸,平均增長率達到9.64%。此外,隨著牛奶產業的不斷發展,各省市之間的產量水平不斷擴大,牛奶產業的地域差異性逐步凸顯。
依據區域劃分,分析各地區牛奶產業發展及增長情況(圖1)。各地區之間牛奶產業發展呈現明顯的地域特征,具體表現在:一是華北地區的牛奶產量總量持續快速增加,尤其是1998~2006年期間保持28.28%的平均增長速度,是我國牛奶第一大產區;二是東北地區牛奶產量“穩中有進”,2000~2015年以來保持年均10.12%的增長率,逐步成為我國牛奶生產的第二大產區;三是西北、華東、華中地區牛奶產量“齊頭并進”,在經歷了2000~2007年的快速增長階段以后,從2008年開始進入飽和階段,牛奶產量小幅波動。
產業集中度通常是指某個特定產業投入或產出要素的集聚程度,是衡量產業結構的重要指標,對于指導產業結構合理化、引導要素合理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國內外對于產業集中度的測算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研究[1]:Bain等人最早將產業集中度應用到產業結構分析中,分別測算了美國、英國和日本的制造業集中度及變化趨勢[2];楊承坤等人使用不同的方法測算了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產業集中度,并針對房地產產業集中度偏低的原因展開了分析[3]。魏后凱等對中國制造業的產業集中度進行了分析[4]。目前,我國針對牛奶產業集中度測算的研究較少,劉坤麗、韓紀琴以乳制品企業銷售額為指標,測算了我國乳制品產業的集中度[5]。本文通過CR指標(產業集中比)的方法,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牛奶產量為指標,測算我國牛奶產業的集中度并展開分析。
使用產業集中度指標來衡量牛奶產業的集中度。將牛奶產業按省份分為31 個產區。產業集中度絕對指標是指牛奶產業規模最大的n個產區有關指標(奶牛存欄數、鮮奶銷售額、牛奶產量等)占整個產業的份額,即:
Xi為牛奶產業中第i大產區的指標。本文使用各產區的牛奶產量指標,n為要計算的產區數目,N為牛奶產業中所有產區的數目(本文共劃分為31 個牛奶產區)。

表1 1995~2015年全國省級層面牛奶產量情況 單位:萬噸

圖1 1995~2015年我國各地區的牛奶產量情況注: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東北地區包括遼寧、黑龍江、吉林;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陜西、甘肅;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西南地區包括四川、云南、貴州、西藏、重慶;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在本文中,上海、臺灣等市(地區)缺少數據不在統計范圍之內。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奶業年鑒》中相關數據,整理出1995~2015年期間全國31 個?。ㄗ灾螀^、直轄市)的牛奶產量數據,其中主要產區的牛奶產量如表2所示。
按照1995~2015期間年平均產量由高到低排序,選出我國牛奶產量的前八大產區,分別是:內蒙古、黑龍江、河北、山東、河南、新疆、陜西、遼寧。進一步計算我國牛奶產業集中度指數(表3)。
表3直觀地反映了牛奶產業集中度的動態變化:CR4表示內蒙古、黑龍江、河北、山東四省牛奶產量占全國牛奶總量的比重,CR4指數從1995年的0.46上升至2005年的0.60,CR8指數也從0.61上升至0.76。1995~2005年,是我國牛奶行業產業集中度上升最快的時期,主要原因有兩方面:第一,這一時期糧食供給充足,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結構中肉蛋奶消費比重不斷增加,需求刺激牛奶產出增加;第二,民營經濟活躍,牛奶生產企業頻繁合并重組,不斷擴大企業規模,相互競爭,提高了牛奶生產能力。2006年,我國牛奶行業的集中度達到0.60的高水平,牛奶行業的市場分配格局基本確定。2008年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以后,對我國牛奶行業的沖擊巨大,在牛奶產業集中度上也有所體現:自2009年開始,CR4指標開始不斷下降,從2009年的0.60下降至2015年的0.57,CR8指標從2009年的0.79下降至2015年的0.77。
2009~2015年牛奶產業集中度下降的原因可從以下幾方面說明:一是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的惡劣影響打破了牛奶行業的“品牌效應”。消費者開始關注食品安全,不再盲目地追求產品的知名度。因此,牛奶生產企業開始尋求機會、轉變思路,以使“本地奶”“放心奶”逐漸為大眾所認可,牛奶就地生產、就地消費成為一種可行的經營方式,成為牛奶行業產業集中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過度開發透支了生產能力,資源稟賦的限制使得部分地區的產能下降。通過分析內蒙古、黑龍江牛奶產量及占總產量的比例(表4),顯示兩省的牛奶產量在近幾年均經歷或正在經歷下降的過程,除了國外奶制品進口激增沖擊國內市場以外,還與生產要素的限制有關。如內蒙古草原過度放牧使得草場沙化嚴重,不得不采取退牧還草、輪牧、休牧等方式來恢復草場的放牧能力,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牛奶產業的發展;三是國家政策引導、養殖技術進步降低了牛奶行業的要素稟賦限制。傳統的牛奶生產依靠牧場放牧,對土地要素依賴性較強。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引導各地建立集種植、養殖、農產品深加工等功能為一體的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示范區的建設降低了牛奶生產企業對土地要素的依賴,使牛奶產業集中度有所降低。

表3 1995~2015年中國牛奶產業集中度CR4和CR8指數
采用《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奶業年鑒》中有關省級層面的牛奶產量數據,通過描述性統計和計算CR指標的方法,探究了我國牛奶行業發展的地域特征(以大區為單位),并計算了牛奶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得到了以下基本結論。

表4 內蒙古、黑龍江省牛奶產量情況
第一,1995~2005年是我國牛奶產量增速最快的時期,并且隨著牛奶產業的發展,省份之間的差異逐漸擴大。其中,華北地區牛奶產量在這一階段保持快速增長,成為我國牛奶第一大產區。我國牛奶產區逐步形成了以內蒙古為首的華北第一梯隊,以黑龍江等省份為首的東北、西北、華東第二梯隊以及華中、西南、華南第三梯隊。
第二,我國牛奶產業集中度在2011年左右達到峰值,目前正在經歷下降階段。通過篩選31 個?。ㄗ灾螀^、直轄市)的牛奶產量數據,分別計算了我國牛奶產業的指標,自2011年開始指標均開始下降,說明我國牛奶產業結構正面臨著轉型升級。
第三,內蒙古、黑龍江等省的產能下降是產業集中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優勢奶源區的產能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國外奶制品進口量激增,降低了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導致生鮮奶價格驟降,產量因此下降;另一方面,長期保持高產能對生態環境形成巨大壓力,生態資源瀕臨枯竭制約牛奶生產。
[1] 張紅,王悅. 基于CR指標集成的中國房地產產業集中度測算與比較[J].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630-635.
[2] Henley A. INDUSTRIAL DECONCENTRATION IN U.K. MANUFACTURING SINCE 1980[J]. Manchester School,2010,62(1):40-59. [3] 楊承坤. 中國房地產業市場集中度分析[J]. 時代經貿:(學術版),2008,6(12):97-100.
[4] 魏后凱. 中國制造業集中與市場結構分析[J].管理世界,2002(4):63-71.
[5] 劉坤麗,韓紀琴. 中國乳制品產業集中度的測度與分析[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26(5):9-11.
李南(1994-),男,湖南婁底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政策分析、農業機械化。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