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遏制荒漠化是根除沙塵暴的治本之策,而發展沙漠綠色經濟,是讓防治荒漠化事業可持續的關鍵。
——庫布其治沙項目負責人、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資源環境問題,究其本質是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和消費模式問題,是一項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系統工程,與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個環節密切相關,與所有領域都有關系,任何部門、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此我們必須具備大局意識與合作意識,引領全社會轉變生產生活理念,樹立強烈的生態保護意識,采取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凝聚全社會力量,共建良好生態。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任玉嶺
習近平致信祝賀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開幕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7月24日在深圳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致信表示祝賀。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植物是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深刻影響著地球的生態環境。近年來,中國在水稻育種、基因組學、進化生物學、生物技術等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果。中國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廣泛開展植物科學研究國際交流合作,同各國一道維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國際植物學大會創辦于1900年,是植物科學領域水平最高、影響最大的國際會議。這次會議由中國植物學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與代表約6000人參加會議。

首屆長江經濟帶生態發展高端論壇在南京舉辦
7月8日,以長江經濟帶生態發展為主題,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江蘇省環境科學學會聯合主辦的“首屆長江經濟帶生態發展高端論壇暨2016“環保中國年度人物”盛典活動在南京成功舉辦。來自各省市環境科學學會領導和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企業界領導及社會各界嘉賓等500余人參加了本次論壇活動。

最高法發布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和環境司法發展報告
7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16-2017)》和《中國環境司法發展報告(2015-2017)》。白皮書數據顯示,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各級法院加大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共審理環境資源刑事案件16373件,審結13895件,給予刑事處罰27384人。其中,案件量占前三位的分別為涉盜伐林木罪2483件、涉污染環境罪1687件、涉非法狩獵罪1282件。

全國環保新媒體聯盟成立
7月14日,由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指導,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新華網、中國報業新媒體等單位聯合發起的“全國環保新媒體聯盟”在北京成立。據了解,全國環保新媒體聯盟首批成員包括中央及地方新聞媒體新媒體平臺、環保系統新媒體平臺、網絡自媒體大V、主要新聞資訊平臺等50余家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組成,總粉絲數量覆蓋達1.5億。

“互聯網+”林業政務服務多項成果獲獎
7月18日,“2017新常態下電子政務建設經驗交流大會”在甘肅蘭州舉行,“互聯網+”林業政務服務多項建設成果參與大會交流并獲獎。國家林業局網上行政審批平臺、國家林業局生態大數據建設、四川省林業廳“互聯網+”智慧森防被評為“2016電子政務優秀案例”,四川省林業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李劍獲得“2016電子政務年度人物”。
上半年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同比增7.4%
國家林業局發布,今年上半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2.77萬億元,同比增長7.4%。林產品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特別是森林旅游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創造社會綜合產值5500億元。
我國新建17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7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黑龍江盤中等17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我國再添17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黑龍江有6處,位列第一;湖北3處、新疆2處,浙江、江西、四川、西藏、陜西、甘肅各一處。目前,林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數已達376處。
(責編:劉倩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