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啟事 Notice of Inviting Manuscript
客情傳真
本刊訊 2017年7月17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關于進一步推動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意見》,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非國有博物館納入財政支持的博物館免費開放經費補助范疇。
據了解,非國有博物館是指由社會力量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國有文物等資產設立,經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登記的、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非營利組織。此次意見是繼2010年《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2015年《博物館條例》之后的又一法律條文,旨在進一步推動非國有博物館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快現代博物館制度建設、提高辦館質量、完善扶持政策。
本刊訊 2017年7月13日,由梅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梅州市文物博物館學會主辦,中國客家博物館、蕉嶺縣博物館承辦的“梅州市文博系統業務培訓班”在蕉嶺開班授課,來自梅州地區各縣(市、區)博物館、紀念館的干部職工共100多人參加了此次培訓。
據悉,此次培訓是自2012年首次舉辦文博系統業務培訓班以來的第六期。為緊密結合當前博物館尤其是山區博物館的業務工作,拓寬梅州文博工作者的視野,此次培訓班特別邀請了廣東省博物館館長助理、研究館員王芳,廣東省博物館(省流動博物館)主任、副研究館員胡銳韜等專家為學員授課,分別講授“博物館:搭建社會參與的平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等。

本刊訊 為加快推動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促進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方戲曲的保護、傳承和發展,2017年6月23日至28日,梅州市舉辦了“2017’客家文化(非遺)藝術周”活動,以“保護傳統非遺,展現生活智慧”為主題,11個參演單位、700多名演員先后在亮勝客家藝術中心、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牡丹劇場、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山歌劇場等地,通過現場演出等形式展演、展示傳統音樂、舞蹈、戲曲、曲藝和民俗類等非遺項目,向市民全面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據悉,梅州市是目前廣東省唯一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現有各級非遺項目295項,各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90人。
本刊訊 近期,中國客家博物館積極開展“助力創文,客博在行動”系列活動,為梅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增添活力。如舉辦“2017小小講解員夏令營活動”,舉辦進校園、進社區的“梅州身邊好人事跡展”,開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弘揚優秀客家文化”知識講座,與廣東梅縣東山中學合作開展“學雷鋒精神,做志愿服務”義務講解員培訓等,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據悉,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梅州市委、市政府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精神的具體行動,對梅州加快建設“一區兩帶六組團”、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通過努力推進各項工作,梅州力爭今年底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20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本刊訊 應臺灣中華藝文經貿協會邀請,梅州市文物博物館學會副會長侯鴻忠一行于8月16日至20日赴臺灣桃園縣、屏東縣等地交流訪問,了解祖籍梅州的臺灣作家鐘肇政、鐘理和、林海音,音樂家鄧雨賢的有關事跡和貢獻。訪問團先后拜訪了桃園縣客家文化館、屏東縣高樹鄉鐘理和故居、美濃鄉鐘理和文學紀念館,并就鐘理和所取得的文學成就、兩岸的相關研究及其祖籍地問題與鐘理和三子鐘鐵鈞先生進行了座談。訪問團此行極大地促進了梅臺兩地的文化交流,并為之后在梅州舉辦上述梅州籍作家和音樂家的紀念展覽收集了豐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