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洪晨安
探索“班干部游戲”在幼兒園大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文 洪晨安
挑選班干部是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常用的方式。它是激發幼兒參與班級管理,發揮自主探索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將結合筆者大班教學案例,對“班干部游戲”在幼兒園大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班級管理;班干部游戲;一日生活

挑選班干部進行班級管理,是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常用的方式。它是激發幼兒參與班級管理,發揮自主探索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們往往會發現,班級干部只成了老師的“小助手”“小報告員”,他們并沒有在班級管理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如何將班干部制度融入幼兒園在園的一日生活,使幼兒愿意自主地參與班級管理,是筆者最近關注探究的內容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出,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和學會相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強調“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我們要重視幼兒自身的體驗、感受,教師要支持幼兒與環境積極互動,讓幼兒主動建構經驗。“班干部游戲”將角色游戲與在園一日活動相結合,將班級管理變成適合幼兒參與的游戲,讓幼兒體驗班級管理,做班級真正的主人。
本文結合自身大班教學案例,對“班干部游戲”在幼兒園大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在班級中設立“小班長”與“小老師”是許多一線教師經常使用的辦法。但是,給予班級干部們的“標志”往往看上去略顯“單薄”,幼兒很難被這樣的標志吸引。我們最初也是使用一些諸如掛牌這樣較為簡便的方法,但收效不高,很多孩子甚至拒絕當班干部。經過與孩子們的討論,我發現了以下原因:(1)自制的班干部掛牌,容易損壞,影響美觀,對幼兒缺乏吸引力。(2)掛牌掛在脖子上會影響到幼兒的運動與體育活動,存在安全隱患。(3)用文字書寫的掛牌,無法讓幼兒明確自身職責,游戲性和標識性不強。
所以我們對班干部的標志進行重新的設計與美化:用PVC材質的別針徽章,代替原有相對簡陋的班干部掛牌,美觀大方,而且不影響幼兒的運動。徽章上班干部標識的設計要注重幼兒的參與:不同的標識都是經過與幼兒多次協商討論,再由全體幼兒投票選舉產生。班干部新徽章的出現,立刻吸引了幼兒的興趣,幼兒以能夠佩戴這種徽章為榮。同時,我們與幼兒一起制作了關于班干部徽章的墻飾,直觀呈現標識意義。這樣親歷過程的體驗強化了幼兒對班集體的認同,更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榮譽感與使命感。當幼兒戴上徽章時,就代表了自己進入了“班干部游戲”角色,也意味著游戲的開始。
“班級公約”在幼兒眼中也是“游戲規則”。一個班級的規則并不是由教師規定的,而應該是由師幼共同協商產生的。一個由班級幼兒參與制定的“班級公約”,是班干部們了解自身職責,學習社會交往準則的重要方式。以幼兒的集體討論、問卷調查等形式,讓幼兒列出在園一日生活中所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上下樓梯”“如廁順序”等,并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解決辦法,并讓全班幼兒作集體表決。
我們發現,幼兒討論、執行的過程其實就是強化規則意識的過程。例如,有一次,我班男孩小凱與同班女孩蕊蕊因為同時選擇一張座位而發生爭執,這時班長小德前去化解沖突。由于事先已經在《班級公約》中討論出“男生讓女生”這樣一個規則,所以班長小德只是在男生小凱面前說了一句“男生讓女生”,小凱立刻將椅子讓給了蕊蕊,然后班長重新幫他找到了一個座位。
當幼兒在園一日生活變成了游戲,那《班級公約》就成了游戲規則。由全體幼兒討論出來的《班級公約》能夠讓班干部們在維持班級秩序時有的放矢。幼兒通過各環節中的反復強化來提高規則意識和管理意識。
在實行“班干部游戲”班級管理模式時,教師的權力下放,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要對選班干部的措施起鼓勵作用,維護好班干部在幼兒心中的地位。引導班干部成為班級管理的榜樣。通過“分享活動”“如果我是班長”等討論活動,讓幼兒提出在成為班干部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建議,由全班幼兒進行討論。然后在班級公約上進行調整。
“班長也可以管老師。”是我在實施“班干部游戲”班級管理模式時,最常說的一句話,也是通過這樣的“理念”來給予班干部們足夠的權力與自由發揮的空間。
我們還明確班干部輪換制度:幼兒園中的班干部的任期為一周。我們最早實行“班干部游戲”班級管理模式時,班干部每周都會重新選擇,由上一任班干部從上周未擔任班干部的幼兒中,挑選自己認為表現優異的幼兒,擔任下周班長。但是,這樣做有一個弊端,部分幼兒只選擇與自己關系好的同伴,這樣大大影響了部分幼兒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的積極性。后來我們改進了措施,將班干部職能細分為“組長”“副班長”“班長”。設置“組長”7位,每位“組長”由上一周的“組長”中從未擔任班干部的幼兒中選出。而“副班長”和“班長”則是由“班長”從上周7位“組長”中擇優選擇。這樣增加了一次篩選,能夠讓班干部的選擇面更廣,讓全班幼兒都有機會成為班級中的榜樣,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工作重點,就是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班干部是管理者還是服務者?這是我們在實施“班干部游戲”班級管理模式時,遇到的最為突出的問題。在這一制度實施的早期,班級干部們通常只是熱衷于管理班級幼兒的“一日常規”,對于班級的一些日常的勞動,并不十分上心。
面對這一問題,我們將幼兒在園的一日勞動,都進行了細分。從早晨入園時的擦拭桌椅到中午分餐、疊被子、沖廁所、掛毛巾、拖地、掃地,讓全體幼兒討論班干部的任務與工作安排。讓日常班級管理融入一日生活,更提高了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識。班級的管理工作通常是非常復雜的,讓幼兒學會自我管理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在一日生活中,教師對表現優異的班干部進行及時且有效的表揚,積極樹立勤勞肯干的班干部的榜樣作用也是很有必要的。對同伴行為的模仿是大班孩幼兒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引導幼兒相互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班干部游戲”的班級管理模式是幼兒自主進行班級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幼兒的一日生活離不開游戲,而“班干部游戲”則充分尊重了幼兒對游戲的渴望。首先是角色扮演類游戲,當幼兒到達教室,拿起班干部徽章別在胸口時,就正式開始了角色體驗游戲。而體驗的游戲對象就是——班干部,另外還有“社會交往游戲”——選舉、推薦,“生活類游戲”——自理能力的培養。這些都將游戲與班級的日常管理結合起來了。
隨著對“班干部游戲”的班級管理模式的深入研究,我們越來越發現,細致、開放、自由的班級管理模式,能夠給予幼兒更多的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我們應真正將班級交給孩子,為他們創造自由探索的體驗環境。
(江蘇省無錫市太湖幼兒園)
[1]陳亞.淺談大班幼兒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2,(10).
[2]任自然.淺議班干部輪換制[J].社會心理科學,2011,(1).
[3]陳明暉.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幼兒自我意識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