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玩中學』科學項目活動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幼兒的科學就在身邊,幼兒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就是可供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資源。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從幼兒生活經驗、興趣點來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科學教育內容,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創設生活化的科學探索活動多形式開發與利用家庭資源,豐富“玩中學”科學項目活動。
玩中學;幼兒;資源開發與利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玩中學”科學項目活動是一種幼兒自主自愿的活動,但如果沒有適宜探索的活動資源,沒有適宜的活動形式,幼兒就難以獲得充分的發展。因此,“玩中學”科學項目活動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歷年來,幼兒園組織的春游、秋游存在走馬觀花、缺少組織和觀察隨意性等問題,孩子們難得熱熱鬧鬧一回,談話中大部分都是關于零食或者在行走過程中遇見了某位同學的回憶,導致春、秋游活動流于形式,春游、秋游活動中很多蘊藏的資源都白白浪費了。
馬斯洛的基本需求理論指出:當幼兒生理的需求、安全、歸屬感和自尊的需求獲得滿足之后,才有能力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我園在“玩中學”科學項目活動資源開發過程中,就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基本需求。在本學期的春游活動中,我們就從孩子的基本需求出發,因需制宜地開發出寓教于樂的春游科學項目活動的資源并很好地加以了利用。
《指南》中提到:幼兒在對自然事物的科學探究和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展形象思維,而且在感知具體事物基礎上初步嘗試歸類、排序、概括、抽象,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其他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春游活動正是孩子走進大自然,與自然進行親密接觸的大好時機,為此,我們的春游科學項目活動應運而生。對于此次春游項目活動,我們充分挖掘身邊可利用的資源,并在充分了解幼兒需求的基礎上進行開發與利用。
在孩子和家長的印象中,春游可能就是去戶外自由玩耍,和小伙伴互相結對吃吃玩玩的活動。那么如何改變孩子和家長的已有觀念,充分利用好春游的時機,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進而能主動去觀察和探究呢?在本學期春游活動時,我們嘗試著進行了一些改革:老師們在春游前一個星期就開始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春游的時候需要準備什么?春游的時候想看些什么?在戶外觀察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在思維的碰撞中,了解幼兒對于春游活動的基本需求,在商議討論的基礎上,每個班設計了自己班級的班徽和小組的標記,購買了統一的班服或者班帽等,充分的物質資源在春游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小組間進行探究與互動的效率,也更便于老師的管理。
活動前孩子們根據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自由組隊分成了若干小組。在春游過程中,小組成員們圍繞大家感興趣的事物一起觀察討論,在進一步的溝通分享中激發了新的認知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在出發前,老師們有的利用離園前的時間,有的利用車上集合的時間向家長介紹了此次春游活動的意義以及和孩子們商討的方案。家長們明確目標后在春游過程中也給予了很大程度的配合,從習慣性的主導地位變成在活動中做孩子的副手,支持、配合孩子的活動,在家長后退一步的春游活動中孩子們獲得了更多自主探索的機會。這樣在滿足幼兒基本需求基礎上的春游科學項目活動,充分激發起了孩子們對身邊事物的好奇與探索欲望,并提高了幼兒樂意主動觀察和遇到問題主動解決的能力。同時也得到家長們的一致認可,家長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春游,對孩子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有了更多的了解,表示在今后的活動中會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探究活動。
不管在發展層面上孩子與孩子之間是如何相似,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經驗和學習方式。孩子間最明顯的差異可能來自性別。孩子們也有不同的氣質、興趣、學習方式和生活經驗,他們都會強烈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影響。在材料的收集與提供、空間的規劃與布置等方面可以充分考慮孩子之間的個別差異性,創設與提供適合不同能力幼兒發展的“玩中學”科學項目活動資源環境與材料,并合理地加以開發利用。
首先我們和孩子一起合理規劃區域,根據科學項目活動材料物品多的特點,將區域選擇在有足夠儲物面積的地方,方便今后工具和探究材料的收納擺放。在材料的收集與投放方面充分考慮到不同能力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多種層次的探究材料,有可直接探究的觀察類材料,如:放大鏡、標本及一些模具等;有需要動動腦筋自己加工再探究的材料,如:在科技節活動中提供的一些可拆卸安裝的車子等。在格局設置方面做到開放自由、功能多樣,給幼兒自主選擇的空間,保證幼兒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間,滿足幼兒交流互動的需要。
“玩中學”科學項目活動更多是幼兒通過擺弄、操作、探索材料直接建構經驗,因此材料是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媒介,是教育目標與內容的載體。因此,我們“廣而淺”地選擇、收集與幼兒生活相關的自然材料和廢舊材料等,建構“玩中學”科學項目活動材料庫,讓幼兒通過與材料自主、自助地互動,收獲多方面的經驗和發展。我們根據幼兒的個別差異,提供了富有情境性、層次性、半成品的自然材料、多樣化輔助材料等符合不同幼兒發展需求、循序漸進、靈活有效的材料,滿足每一位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探究興趣。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幼兒園科學項目活動開發與實施過程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就如戰爭對后勤物資裝備的依賴一般重要,只有不斷健全完善資源的開發與建設,科學項目活動才能正常有序地開展。資源作為“玩中學”科學項目活動后勤的中心工作,作用在于運用物質力量和技術手段,及時、準確地保障項目活動正常開展,鞏固和提高項目活動實施的有效性,保證每個活動能順利完成。我園的“玩中學”科學項目資源開發本著滿足幼兒基本需求、兼顧幼兒個別差異的需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為“玩中學”科學項目活動正常有序的開展開疆拓土、保駕護航!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實驗小學幼兒園)
[1]道治,柯克,海洛曼,呂素美.幼兒園創造性課程[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小班:《與動物有約》

中班:《親親尚湖》

大班:《上方山探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