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凌國青
利用舊紙進行創意美術之分享
文 凌國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藝術教育要求中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各種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并強調:“要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舊紙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生活化材料,如果能讓幼兒發現舊紙的美,那么,就能拓展幼兒美術的材料與形式,培養幼兒創意表達能力。我園在利用舊紙進行創意美術上進行了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在與大家一起分享。
舊紙;創意美術;幼兒藝術教育

有些舊紙,特別是一些報紙雜志或傳單,看過了,用過了,常常會被棄于一角。《綱要》在藝術教育要求中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是啊,有的舊紙紙質優良,上面還有豐富的色彩和圖案,我們何不將其利用于孩子們的美術活動中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本人積累了諸多孩子的舊紙創意作品,這里歸納幾點,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與大家一起分享。
利用舊紙進行再創作,前提是要有舊紙可用。所以,我們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讀過的報紙,看過的雜志,發放的傳單,生活中、工作中、逛街、旅游等任何時候,都要及時地收集,建立“材料庫”以備用。
有了豐富的材料不是馬上就可以帶孩子活動了,而是需要老師多方面思考,積極備課,為孩子們設計好玩又有深度的活動。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由于生理和心理發展階段的不同,孩子在每個階段的美術學習具有不同的特點,所以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必須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設計不同的課例。二是注重活動的游戲性。美術活動對于孩子而言,其實就像是一個游戲活動,孩子必須在寬松的環境下去體驗與玩耍,才可以真實地表達和表現,從而在作品中流露真感情。三是注重活動的探究性。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孩子們不斷與材料互動,通過畫、粘、剪、撕、捏、卷、貼、搓、雕等方式來塑造,從而探索出創造美的最佳表現方式。
(一)剪貼
1.玩玩波普
當今比較流行的一種藝術——波普藝術在設計中強調新奇與奇特,并大膽采用鮮明的色彩、個性的搭配,給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設計形式很受孩子們歡迎。活動前,教師會讓孩子們欣賞一組波普感較強的畫面,從中孩子們能領略到隨性、自由、滑稽、好笑的搭配風格。目的很明確,要求并不高,一般中班及以上的孩子都能玩。活動中,孩子們自取材料,自選畫面,隨性搭配,在看看選選、剪剪貼貼中,孩子愈發感受到活動的趣味性,讓男人穿上裙子,將汽車裝進瓶子,把冰激凌頂在頭上……孩子們腦洞大開,想象的翅膀帶動思維越飛越高,一個個奇妙的創意接連迸發出來,活動現場時不時爆出笑料,這是一個令人驚喜的活動。
2.弄弄馬賽克
說到“馬賽克”一詞,大家肯定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家里浴室的墻上會貼滿馬賽克的瓷磚,也就是說,我們每天都會感受到馬賽克這種藝術所散發出來的魅力。
玩馬賽克游戲可以開發孩子視覺感知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還可培養孩子的耐性、勤奮的品質和訓練動作的準確性。當然在《有趣的我》中,孩子們還大量運用了抽象和夸張的手法,使人物色彩搭配鮮艷,對比明顯,無論是臉部還是身體都很明顯地注意到了色彩的補色搭配。完成之后,大家利用線與面的結合,把背景表現得非常夸張而閃亮,使整個畫面豐滿且風格統一。
(二)重塑
例如,在活動“潮流發型”中,孩子們在欣賞了多張別具特色的發型照片以后,受到啟發,對發型的設計有了更夸張的想法。長發、短發、直發、卷發……沒有了剪刀,孩子可以任性地撕卷粘粘,在卡紙上的表現力更加自由隨性,各種發型也就具有了各自的個性,或優雅,或狂野,或知性,或中性。再用幾支油畫棒,畫上寥寥幾筆,人物便躍然紙上。
(三)添畫
1.半張臉
當孩子有了一定的寫生能力后,我們就可以做有趣的事情了。一些雜志的紙質不僅優良,上面的人物也很漂亮,我們會為孩子提供一些人物的“半臉”書頁,供孩子憑喜歡擇取。孩子會懷著對這張半臉似曾相識的感情,采用寫生、裝飾的手法去創造另一半,從而形成一張富有個性的臉。不僅如此,孩子們還會繼續賞析雜志上的圖片,根據人物的特性,結合波普的手法,把背景裝點得更具特色。
2.街拍與插畫
“街拍與插畫”這個活動適合稍大一點的孩子,但不管孩子多大,孩子還是孩子。一點玩味的意味都沒有,畫畫就沒意思了。所以,面對雜志上那些讓人心動的街拍人物,我們又要玩起來啦!
這個活動其實屬于圖片寫生,孩子們運用水粉或水彩,對雜志上的街拍人物進行再創作。這時老師并不需要給孩子灌輸太多的理論,只要簡單講一下觀察和構圖方法、表現材料就可以了。放手讓孩子去畫,孩子會用主觀思維去寫生。從作品中你可以看出,孩子的寫生并不像成人那樣是真寫生,想象與記憶仍是畫中的“主角”,可那又如何呢?你看孩子們把街拍與插畫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人物的每套服飾搭配都會配上自己的插畫形象與思考方式,從這些作品畫面中我們分明能感受到孩子對待生活的真感情和真性情,這可能就是兒童美術教育一直所追求的。
在教師提供舊紙的同時,還應對這些舊紙的使用情況進行積極觀察和反思。要注意觀察幼兒是如何與舊紙互動的,他們能成功使用舊紙嗎?他們使用了哪些技巧?他們是否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主題?教師在觀察中會通過幼兒的行為分析材料的提供是否符合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是否需要增加或減少材料投放的層次性。例如在《瘋狂麥克風》中,通過提供的各類舊紙,幼兒進行撕剪貼等多種方法,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經驗表現音樂人沉浸在搖滾中的更嗨的狀態。教師還可以引導孩子對材料多緯度挖掘,通過卷、折的手法將人物表現得更加立體真實,再用畫筆添上背景并打上陰影,創造出新的表現形式,引發新的互動。
美術無處不在,在生活中,我們日常可以觸及到的一切都可能與美術相關。用心教育,用心愛孩子,用心愛生活,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回到生活中,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身邊的美麗事物,把學習變成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中心幼兒園)
[1]錢初熹.以中國元素為核心的創意美術教育[J].美術學刊,2012,(1).
[2]朱丹.創意美術——叩開幼兒心靈的奇葩[J].新課程,2012,(4).
[3]岳梅.淺析幼兒園創意美術教學主題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J].考試,2012,(3).
[4]張欣鑫.讓每一個孩子因創意美術受益[J].新課程,2012,(2).
[5]張紅.談如何讓幼兒對創意美術感興趣[J].讀與寫教育學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