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燕
補充雌激素講究“剛剛好”
文/江燕

大約從35歲起,女性體內負責生殖、生理功能活動的雌激素就開始出現下降趨勢。雌激素水平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越接近停經年齡就越明顯。有的女性過于擔憂身體機能衰落,便開始大量補充雌激素,然而,物極必反,雌激素補充過多也會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
因人而異,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引起不同類型的癥狀表現。具體包括月經前幾天感覺不舒服,夜間出虛汗,一陣陣發熱,情緒低落等。此外,如果雌激素水平下降幅度太快,還會造成更年期特有的不適癥狀。最后,缺乏雌激素還會加速骨質流失,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由此可見,雌激素的作用遠遠超出了生兒育女的范疇,涉及能量代謝、脂肪分布、骨質更新等許多方面。
以骨質更新為例,雌激素與黃體酮互相配合,指揮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在微觀水平上不斷地破除和構成人體的骨骼成分。在這項“工程”中,雌激素分管限制破骨細胞的工作進度,黃體酮負責激勵成骨細胞的建設效率。如果雌激素不足,“破骨”就有可能超過“成骨”,從而導致骨質疏松。但雌激素補得過猛過多,很可能引起危害健康的副作用。包括引發癌癥、血管栓塞性疾病、胃腸道癥狀、婦科癥狀、肝損傷以及促使相關疾病惡化等。
補充雌激素的最終目的是恢復正常的生理水平和生活質量。因此,服藥的原因不僅僅是“最近感覺不如從前”,或者認為“情況和藥瓶上寫的適應癥一模一樣”。而應該通過化驗的方法確定體內雌激素水平的具體數據,從而回答“該不該補”和“補多少”這個關鍵問題。
雌激素的來源可以包括三個方面:人工合成、從自然產物中提取以及富含雌激素的食物。近年來一些研究發現,來源于自然界的提純物和食物都是比較安全的選擇。對于女性來說,如果注意選擇食物,不但能從中獲得天然植物中所含的雌激素,還可以獲益于天然產物所特有的安全性。
植物中存在的雌激素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異黃酮,另一種是木脂素。異黃酮主要存在于豆類、水果和蔬菜中。其中黃豆不僅富含異黃酮,而且經濟實惠。每天選用各種不同的豆制食品,如豆腐、豆漿等,都是從飲食中攝取雌激素最方便的選擇。此外,木脂素主要存在于扁豆、谷類、小麥、茴香、葵花子、洋蔥等植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