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險峰 圖/鄧 剛
寨英滾龍
文/龍險峰 圖/鄧 剛
在松桃縣文化部門工作時,認識了滾龍人后裔雷義國,找機會去造訪過那個誕生寨英滾龍的神秘山洞——磨龍洞。
磨龍洞位于距寨英古鎮1500米的峽谷處,周圍古木參天,山峰聳立。半山腰處,有一個造型如龍頭的神奇巖洞,一股清泉從洞內涌出,純凈清亮。站在洞邊,雷義國娓娓地給我講起寨英滾龍誕生于磨龍洞的優美傳說。
傳說在磨龍洞前臺地上,居住一戶大富人家,有一次,他家請來一位風水名師,幫其在磨龍洞正前方一處生長蘭草的處所,相中了一塊風水寶地留作陰宅。先生臨走前再三叮囑這家主人,從他離開之日起,全家大小必須關門閉戶好好呆在家中,無論屋子外面發生什么事都不要開門,惟有照此做了,寶地的風水才靈驗管用。
自從看地的地理先生走后,呆在家里的這大戶人家老人孩子總是聽到房子外面整天整夜雷鳴電閃,一會大風呼嘯,一會暴雨傾注,山頭如萬馬奔騰不息,一家大小日夜不安寧,心驚肉跳。到了第六天,全家人終于熬不住了,便打開了大門。這時,房子外面的景色讓這家人驚呆了,只見門外一派風和日麗,沒有半點刮風下雨的痕跡。于是便去問那位風水先生。先生一聽臉色煞白,告訴他家說:糟了,你家經不起測試,與福地無緣。過了沒有多久,這戶人家的陰宅寶地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被一個炸雷劈裂。炸雷驚動住在磨龍洞的滾龍,翻滾著奔出巖洞,順山勢游走,來到寨英古鎮入口處,遇到一堵巨石擋住,昂揚威猛的氣勢才漸漸轉為平和。

◎來自各鄉鎮的滾龍匯聚,一場競賽即將展開

◎這陣勢,不過五關斬六將,成不了名龍
因為留戀棲息多年的寶地圣水,滾龍在山腳下來回盤游了三天三夜,最后在寨英古鎮邊安靜的盤踞下來,不再離開。
雷義國告訴我,他聽老祖宗說過,現在磨龍洞前面田壩中央那條彎彎曲曲的河溪,就是當年滾龍出走時留下的痕跡,寨英人親切的稱它為“磨龍河”。后來,寨英人在那個地方修了回龍寺,成為祖祖輩輩寨英人舞龍時請龍祭龍送龍敬龍的圣地。
聽著繪聲繪色的敘說,我向雷義國提議,春節期間能不能組織寨英村民搞一次滾龍鬧元宵的表演活動,我們文化局給些支持。雷義國滿口答應。為此,我也有幸目睹了寨英滾龍從制作到表演的請龍、祭龍、舞龍、送龍等全過程。
龍身的材料是竹子,每條滾龍長三十六米,十七節,每節里要裝上蠟燭。整個龍身用九根大拇指般粗的竹篾扭盤成龍骨,用幾百個直徑約二尺左右的篾圈按等距離連成龍身,再用畫上五顏七彩的龍鱗布包住篾圈。龍頭用粗竹片制作,再蒙上由繪龍畫師繪制好的精致布料。寨英滾龍都是雙龍,象征一陰一陽,生命吉祥和諧。
出龍前,舞龍的隊伍要在吉日將龍統一拿到回龍寺內,舉行隆重莊嚴的請祭龍神儀式。儀式由巴隊大師(祭司)主持,大師要朗朗誦請龍祭辭,給每條滾龍點晴燃燈,同時宣布相關規則。經大師點晴燃燈后,所有的滾龍都被賦予了神性。

◎舞龍的真本事,在水中
寨英人舞滾龍以每個自然村寨為單位,每隊分男滾龍隊和女滾龍隊。舞龍的招式繁雜奢華,主要有“神龍出山”“猛龍穿谷”“臥龍蘇醒”“盤龍出洞”“蛟龍抖威”“游龍戲水”“玉龍鬧春”“蟠龍戲珠”“滾龍奔海”“金龍吐艷”“群龍降福”等。舞到雙龍翻滾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焰花流彩,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那光與舞、人與龍、花與燈的組合,奏響了一曲翻天動地、撼人心魄的人神共鳴的交響樂,令人驚嘆不已。觀看舞龍的人們和舞龍的隊伍融為一體,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被滾龍那威猛霸氣、直沖云霄的氣勢所折服,從而產生尚善、尚愛、尚勇的大美情懷。
當年寨英滾龍的那場精彩表演,縣文化局和寨英鎮政府聯合攝制成《古鎮騰龍》外宣片,先后在縣、市、省媒體播放,引起極大反響。從此,沉寂多年的寨英滾龍重出江湖,名聲大震,堪稱一絕。
責任編輯 陸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