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紅蓮 巴婁吳
蘆笙會 跳花節
文/田紅蓮 巴婁吳

◎節日集會上最為顯眼的樂器莫過于蘆笙 喬啟明 攝
在貴州,苗族同胞最為看重的傳統節日集會莫過于蘆笙會、跳花節。節日集會上最為顯眼的樂器莫過于蘆笙,故有蘆笙會之稱。
貴州許多少數民族都有蘆笙,若論普及程度,應當首推苗族。特別是在苗嶺山區、月亮山區、云霧山區、大婁山區、烏蒙山區,幾乎家家都有蘆笙,人人會吹蘆笙。
苗族蘆笙有大有小,有長有短,長的兩丈多,短的不足尺。大的只能吹,不能跳。只吹不跳,叫“吹蘆笙”;又吹又跳,叫“跳蘆笙”;人吹己跳,叫“踩蘆笙”。
苗嶺山區、月亮山區的苗族同胞,在萬物復蘇的春天,穿著節日盛裝,齊集蘆笙場上歡度蘆笙會。青年們吹蘆笙、跳蘆笙、踩蘆笙,苗語稱“芻吉芻略”,或“期吉期略”,意為“跳笙跳鼓”,或“看笙看鼓”。而云霧山區、大婁山區、烏蒙山區的苗族同胞則稱此類活動為跳花、跳圓或跳洞。

◎雷山縣郎德鎮下郎德村苗族村民跳起蘆笙舞歡慶苗年 喬啟明 攝
跳蘆笙、踩蘆笙,統稱蘆笙舞。蘆笙舞的種類有許多,其中技巧蘆笙舞特別精彩。烏蒙山區的苗族同胞在跳花節上表演的技巧蘆笙舞,有錦雞舞、滾山珠、爬花桿等名目。跳錦雞舞時,舞者頭戴野雞毛,模仿錦雞的動作,一邊吹一邊跳。一對對錦雞,時而互相依偎,時而彼此打斗,你敗我追,十分有趣。滾山珠是一種難度很大的舞蹈。舞者手捧蘆笙,一邊吹一邊跳,前后翻滾,頭手倒立,蘆笙音響始終不斷。爬花桿更是一種絕活。表演者,吹著蘆笙,爬上頂端系有紅綢的花桿,用嘴將紅綢做成的“花”咬下,而后吹著蘆笙往下滑。在離地一人多高處,突然松手,翻身跳下,蘆笙仍在嗚嗚作響。
苗嶺山區的苗族同胞,迄今還保留有類似錦雞舞的斗雞舞,同樣詼諧有趣。由于其地蘆笙較長,不便于表演滾山珠、爬花桿之類高難度動作。云霧山區的苗族同胞,戴上“龍須”,表演蘆笙舞,叫“龍王蘆笙舞”。

◎貴陽市花溪區高坡鄉甲定村龍打巖苗寨,苗胞蘆笙舞迎新春 蒲學光 攝

◎悠揚蘆笙吹起來,優美舞蹈跳起來 廖 迅 攝
有趣的是,苗嶺蘆笙會“講話”。苗族后生在蘆笙會上吹著蘆笙,向心儀的姑娘討花帶,聲聲夸贊姑娘,曲曲傾訴衷腸,情意綿綿。蘆笙曲調傳遞的意思是:“姑娘、姑娘送根帶,送根帶,送根帶,送根帶給我;姑娘,送根帶,送根帶?!薄扒l嶺,萬條沖,想你們,才來你們寨。我們吹蘆笙,吹給你們跳,送條花帶呀,好表妹,送來拴在蘆笙上,思念表妹到永遠?!比绻懖坏交◣?,蘆笙會罵人:“你個懶姑娘,手腳不靈光,不會織花帶,不會縫衣裳?!薄氨抗媚铮蠊媚?,才沒花帶給阿哥,快進山洞把臭名藏?!?/p>
跳花節是苗族西部方言地區最為盛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由于居住環境和語言、服飾的差異,節日名稱及時間、地點不盡相同。名稱有“跳花”“采花”“踩山”“跳圓”“跳洞”“跳廠”“跳場”等等。有的在正月跳新年花,有的在二三月間跳桃花,還有五月跳端午花,六七月跳稻花,等等,其活動場所稱為花場、花坡或花山,設于寨子附近的荒地上。雖然名稱、時間、地點不同,但活動內容大致一樣,一般都有立桿、跳花、采花、獻花、倒桿等程序。所謂立桿是將頂端系有彩帶(稱之為“花”)的竹竿、杉桿之類(稱為“花桿”)樹立于花場中央?;U立定之后,眾人圍著花桿跳舞,稱為跳花。跳到一定時候,吹著蘆笙,爬上花桿,將“花”咬下,是為采花。而后,將“花”獻給渴求要“花”的人家,祝賀他生兒育女,健康長壽。末了,將花桿拔出,交給專人保管,留待來年使用。
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跳花活動中,大方縣八堡苗寨的五月跳花節是歷史比較悠久、規模相當巨大、內容十分豐富的一個。當地的苗族同胞有個獨特的風俗:正月間,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們,相邀來到寨子附近的山坡上,圍著篝火做針線、唱山歌。其他寨子的后生,尋著青煙,吹著蘆笙,三五成群來到姑娘身邊對唱情歌。有情人,通過接觸初建感情。

◎蘆笙悠揚 廖迅 攝

◎跳花節上的蘆笙演奏 廖迅 攝

◎黔東南雷山,盛大蘆笙會慶苗年 蒲學光 攝
五月端午,插秧結束,人們走出苗寨,從四面八方匯集到八堡后山的跳花場上,開展各種文化和交際活動。是日,姑娘們把最漂亮的衣服裙子穿出來,長的在里邊,短的在外邊,層層現出來,刻意在眾人面前顯示自己的手藝,作為勤勞、智慧、富有的象征。那別具一格的百褶裙上,繡滿五顏六色的花紋:有狗爪花、虎腳花、蜘蛛花,有虎皮紋、銅鼓紋、黃河紋、長江紋。這些花紋生動形象地記載苗族的悠久歷史及遷徙生活。花場內外,一隊一隊的姑娘,穿著鮮艷的百褶裙,邁著苗家少女獨有的步伐,在人群中穿梭往來,花裙隨著腳步左右擺動,一閃、一閃的,格外引人注目。苗家后生將黑白相間的大褂罩在身上,腰間系著一根長長的繡花腰帶,顯得格外精神。他們吹著蘆笙,在兒童的簇擁下浩浩蕩蕩進入花場。
花場是片平坦的山坡,中間低,四周高,形同一座露天體育場。花場中央豎著一根用杉木做成的花桿。它是由德高望重的寨老在爆竹聲中立起的。立桿的時候,老人們在前面,蘆笙手跟隨其后,圍著花桿轉幾圈,桿在激動人心的熱烈氣氛中豎起?;U上系著幾匹紅綢子——這便是全場矚目的“花”。萬綠叢中的紅花,在山風中悠然飄揚,與蘆笙場內數百支蘆笙上的彩帶交相輝映,形成一副壯觀無比的苗鄉風情畫。
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情緒異常熱烈。他們利用這個機會,尋找正月跳坡或在別的場合結識的朋友,用歌聲傾吐愛情。到了情投意合的時候,姑娘解下親手織繡的花腰帶,送給情人,作為信物,婚戀關系就這樣有趣地確定下來。而上了年紀的人們,則提著披紅掛綠的鳥籠,蹲坐在花場附近的山林里,開懷暢飲,互祝壽豐?;\中小鳥與林間畫眉競相歌唱,啾啾鳥聲不絕于耳,別有一番情趣。
貴州東部地區的蘆笙節(習慣上稱蘆笙會),西部地區跳花節,早已被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 肖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