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信 夫
“龍泉”碗
文/ 信 夫

◎元代龍泉窯燒制的梅子青雙魚洗
星期天,我照例到城東的古玩一條街去逛古玩攤。我有個習慣,每個星期天都要到古玩一條街上閑逛去,因為這條街只有星期天才有許多人前來擺攤,賣古董。
這天,天和風暖,擺攤的人很多,一百多米長的小巷,兩邊擺滿了賣古玩的,兩米寬的巷道中間,人頭攢動,有些擁擠。我看看賣古幣的,又看看賣銅器的。猛然,前面一堆瓷器吸引了我,我擠上前去,擺攤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看來是初練攤的。
兩件東西吸引了我,一件是一只模印纏枝花卉雙鳳紋大碗,我小心翼翼拿起,這碗高約九公分,口徑為二十五公分。碗的里外都布滿花紋,很是好看,碗外壁上部橫印四葉聯組花朵圖案作邊飾,下部以寬體蓮瓣紋作裝飾。在碗的內心,橫印有纏枝花卉和雙鳳為圖案的主題紋飾。整個器物紋樣清晰,有淺浮雕的感覺。這碗制作規整,造型為斂口,弧腹,小圈足。在碗約圈足內有一凸起的小雞心點。小圈足截面旋削平滑,無釉處呈火石紅色。該碗釉色為豆青,青中泛黃。根據我多年對瓷器的經驗,一上手,就知道這有可能是元代龍泉窯器物中的品。不過怎么落到地攤上賣,不得而知。

◎宋代龍泉窯燒制的大腕
另一件是個罐器,外形瓜楞荷葉蓋罐。這罐造型為直唇,鼓腹直至底部才漸內斂。蓋為荷葉形,在蓋及罐身上以凸起的爪愣狀來裝飾。該器物胎體渾厚,堅致。釉呈豆青色,釉質肥厚,釉面晶滋潤,色澤均勻。該罐高十九點五厘米,口徑為十五公分,腹徑為二十一厘米。也是元代龍泉窯的東西。
兩件東西最后以八百元成交。但我心中沒底,不知是不是真正的龍泉窯的東西。拿回家后,找專家張保生先生看了一下,張先生確認是龍泉窯的真品,價值在萬元以上。
我高興極了,心想這次巧得元龍泉,撿了大漏。然后,上網查了龍泉窯的有關資料:龍泉窯是南方的一大民間窯場,位于浙江金村。創燒于北宋,南宋為極盛時期,元代有較大的發展,直至明代中期后逐漸走向衰落。在北宋時龍泉窯主燒肖瓷,其產品的胎色灰白,釉色艾綠。裝飾技法以刻花,篾點劃為主,紋飾有波浪紋,蕉葉紋,團花,纏枝花卉,云紋等。在南宋晚期,制瓷工藝有所改進,在石灰釉內加入“烏釉”。這種新釉料在適度的窯溫與還原氣氛中,呈現出淡雅如青玉般粉青色,給人以溫潤悅目的感覺。但由于釉面較厚,難以透出刻劃花紋,所以多以堆貼、浮雕的裝飾技法表現。還有一種釉面滋潤,釉色青翠如梅子色一般的梅子青釉為最佳。龍泉窯以燒民間日用瓷為主,在南宋時曾為宮廷燒制過一批用瓷,到元代龍泉窯的產品已十分豐富,除了一般的日用瓷如碗、盤、罐外,還有各種瓶、文房四寶、香爐、八仙塑像等。龍泉窯的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在現有的傳世品中不乏有許多精品。
責任編輯 陸青劍 陳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