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明娟 劉憲慶 何國杰 朱建凱
(1.重慶北緯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重慶 400020; 2.后勤工程學院,重慶 401311)
既有建筑防水抗滲新型施工技術探析
別明娟1劉憲慶2何國杰2朱建凱2
(1.重慶北緯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重慶 400020; 2.后勤工程學院,重慶 401311)
以某帶有轉換層的高層建筑結構為例,為解決該轉換層位置存在的防水滲漏等問題,提出對轉換層內積水區采用不影響建筑結構正常使用的引流形式進行防排水處理,對建筑物外墻采用高壓灌漿方法和噴涂防水材料形成閉合防水形式的新型防水抗滲施工技術,為同類建筑的防水處理提供參考。
轉換層,防水,抗滲,混凝土
某工程帶高位轉換結構,下部6層為酒店結構,上部32層為住宅結構,如圖1所示為6層樓頂露臺實景圖。圖2為發生滲漏的轉換層處的結構剖面圖,從圖2可以看出,在轉換層處布置了縱橫交錯的反梁,上反高度為500 mm,反梁及墻體上擱置預制板形成樓面和露臺。該轉換層處滲漏較為嚴重,并引起首層住宅墻體嚴重返潮。本文在分析其產生滲漏的原因基礎上采用一種新型的防水抗滲方案,有效解決了該工程滲漏及返潮問題,為同類型的防水抗滲問題提供參考。

引起結構滲漏的常見原因主要有:外墻結構裂縫引起滲漏問題,主要有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多,采用了含泥量大的細粉砂;混凝土中外加劑的劑量不準,攪拌和坍落度控制不當;混凝土澆筑后養護不良,表面水分散失太快;混凝土由于內外變形、溫度以及不均勻沉降和膨脹等引起應力變化導致。此外,防水混凝土留設施工縫,后澆帶不當,止水螺栓失效,外界水沿著螺栓滲透,墻面承受的水壓大,使得外界水擠入混凝土,造成局部水灰比過大,降低了結構的抗滲性[3]。
現場調查的結果表明,主要水源是外部雨水、露臺處雨水與生活用水、廚房衛生間等部位的生活用水,結構防水失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住宅一樓裝飾層墻腳反潮霉變脫落(見圖3),影響住戶使用,原因是由于如圖2所示詳圖中的1層外墻防潮層失效,水沿著外墻墻體的毛細孔道流入內墻;2)積水區(如圖2所示)主要集中在轉換梁縱橫布置的反梁和板之間的區域,原因是由于樓面處防水失效,水沿著樓面和墻之間的毛細通道進入積水區。


由于工程底部為酒店,上部結構為住宅,施工工期較短,為了不影響酒店的正常營業和住戶的正常生活,對不同漏水區域的抗滲處理采取不同的防漏措施;對現澆樓板滲漏點、反梁積水區及樓板底面進行防排水處理,對外墻部分采取低粘度環氧樹脂高壓灌漿處理;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外墻、樓板的防漏排水處理同步進行。
3.1 防排水措施
如圖2所示酒店房間布置的特點以及積水區域分布情況,必須對積水區進行排水處理并進行防水防漏處理。排水主要是采用“引流”的方式,即對標高為18.200 m處的樓板進行開洞鉆排水孔(見圖4),安設排水管,排水管采用沿著內走廊吊頂處對房間隔墻開洞進入客房的衛生間吊頂上面和衛生間隔墻開洞進入房間吊頂上面(見圖5),將安設的排水管引到附近下水管(見圖6)。采用隔墻開洞的方式進入施工位置,避免了大面積吊頂的拆除和恢復工作,降低了對酒店正常營業的影響,有效的隔開了隔墻開洞及工作面施工對客房的干擾。如圖7所示,在內走廊施工中,鋪設塑料彩條布,將走廊地面與工作面隔開,也減少了走廊地毯施工完成后的地毯灰塵的處理工作。


對樓板的防水處理,鉆孔后把水集中引排到附近的下水管道,并做好管根、排水管連接處的密封處理,保證接頭不出現漏水(見圖4,圖6),對于樓板處的裂縫采用灌漿補漏的措施進行防水處理。
3.2 高壓灌漿處理措施
結合防滲處理、現行規范及相關防水材料產品的技術要求,本工程的高壓灌漿處理的特色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4]:
1)在原材料的選用上,選用來自正規廠家的環氧樹脂防水材料和丙烯酸防水材料,產品出廠資料和相關證明齊全。
2)現場施工人員選取上,安排經驗豐富、技術熟練,且長期合作的施工技術人員。同時,為了保證樓板防水質量的穩定,且由于工作面狹窄,為了減少施工過程對吊頂等裝飾的破壞,沒有大面積展開施工,由一個技術工人負責鉆孔埋管等關鍵工作的施工。
3)確定了合理的施工工藝,見圖8。在鉆孔中,鉆孔深度不能
太深也不能太淺,太深容易造成灌漿過程中孔破壞,太淺導致灌漿不能滿足抗滲要求,本工程中墻厚為240 mm,鉆孔深度取為200 mm;鉆孔間距不能超過12 cm,原因是在一定的灌漿壓力下,防水材料向周圍滲透的半徑不大于6 cm,為了覆蓋整個抗滲區域,本工程鉆孔的間距取為10 cm。
在打入灌漿嘴之后,合理的選取灌漿壓力和灌漿時間是灌漿抗滲的關鍵。本工程采用的是控制灌漿壓力為0.6 MPa,持續20 min,由于防水材料在壓力作用下滲入到墻體中,造成壓力降低,此時再通過二次加壓的形式,再持續20 min,保證防水材料充分的滲入到整個墻體。灌漿后處理中,對勒腳處、鉆孔處進行環氧樹脂涂抹封閉,上反寬度不小于40 cm。經過高壓灌漿處理,即恢復了防潮層的防潮功能,又對出現滲漏的區域進行了補強加固的作用。
露臺處有條件在外部施工的盡量從外部施工,拆除露臺墻附近處地面的防腐木地板,無條件的從房間內部剔除墻紙,清理出工作面進行防水施工后涂刷丙烯酸封閉,但必須做到內外閉合交圈,或以混凝土結構為界形成防水隔潮封閉圈。另一方面對露臺墻腳附近30 cm范圍內的地面進行清洗干凈后涂刷環氧樹脂防潮層與墻面的環氧樹脂涂膜連成整體。
某高層建筑結構轉換層區域由于處在變截面處,且澆筑過程中都是大體積混凝土,滲水和反潮是影響結構耐久性和正常使用的通病,文中結合實際工程,對于大面積的積水區采用“引流”措施,既滿足排水要求,又不影響結構在施工期間的使用;針對外墻的防水措施,提出了鉆孔灌漿的施工工藝并且對內外墻混凝土設置防水封閉圈,既恢復了防潮層的功能,又對滲漏區域進行加固補強的作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文中方法對于此類建筑物的防水抗滲具有指導意義。
[1] 荀華福.論述高程建筑轉換層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J].四川建材,2014,40(177):207-209.
[2] 周 揚.基于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的實踐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3(11):53-55.
[3] 潘 曄.淺析高層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J].建材發展導向,2014(1):57-59.
[4] JGJ/T 235—2011,建筑外墻防水防護技術規程[S].
Analysis on new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waterproof and anti-leakage for existing building
Bie Mingjuan1Liu Xianqing2He Guojie2Zhu Jiankai2
(1.ChongqingNorthLatitudeConstructionEngineeringQualityTestCo.,Ltd,Chongqing400020,China;2.LogisticalEngineeringUniversityofPLA,Chongqing401311,China)
As a structure of high-rise building with transfer floor for exampl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aterproof leakage,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draining for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were taken to solve the water in water-logged zone, the new technology of high pressure grouting and spraying waterproof material to form closing waterproof were adopted for the outside wall of building. The resear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similar projects and buildings.
transfer floor, waterproof, anti-leakage, concrete
1009-6825(2017)21-0074-02
2017-05-17
別明娟(1985- ),女,工程師
TU75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