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周再宇 發自北京
攬獲諸多大獎的移動營銷案例,原來是這么搞的!
■文/本刊記者周再宇 發自北京
如何激活存量增強用戶黏性?如何發掘增量提高用戶注冊率?這是困擾大多數營銷人的難題。可是,就有這樣一個營銷團隊,用創意和技術通力協作解決了這兩大難題,順便還攬獲了諸多營銷大獎,可謂一箭三雕。

從左到右分別是:劉琳、賀潔、張靜超。
自從滴滴與快的、Uber合并之后,出行行業已然從近身肉搏的補貼戰進化到自身精耕細作時代。補貼紅利日漸式微,司機收益減少,導致平臺車主流失。
創業容易守業難,曾一度野蠻生長的粗放運營模式不得不回歸營銷本質:以用戶為核心。比如,如何激活存量,增強用戶黏性?如何發掘增量,從而提高用戶注冊率?
為了解決這個涉及長遠發展的問題,滴滴在2016年4月7日設立了首屆“車主節”,向全國專車、快車車主派送包括智能手機、數千萬張代金券在內的豐富福利,加強與車主之間的互動和聯系。
由于嘗到了這次活動的甜頭,2016年9月20日,滴滴快車再度發起“車主節”活動。但是,與上一次活動相比,如何玩出新意,成為這次“車主節”面臨的最大挑戰——如果只是一味地進行“禮包大派送”,那與補貼戰又有什么區別?況且,如果車主只是出于逐利的心態參與互動,不僅無益于提高用戶黏性,對于滴滴希望鞏固的品牌忠誠度也沒有多大幫助。
從創立那天起,滴滴就以“補貼力度大”和“營銷能力強”這兩大武器迅速圈定了一大塊出行市場。
對于網絡營銷來說,滴滴不僅不陌生,甚至可以稱之為“老手”。通過社交傳播發動營銷戰,滴滴更是個中翹楚,“吸血加班樓”等已成為經典創意案例。
但這次,情況不一樣。
補貼戰已然告一段落,除了補貼和紅包,滴滴必須找到其他有效的激勵因素,同時達到拉新和激活的目的。“車主節”如何才能成為增強品牌歸屬感和車主黏性的橋梁?
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如何拉近滴滴品牌與車主的情感距離;二是營銷活動既要穩固大后方,又要出擊新戰場。因此,對傳播渠道的要求非常高。
作為服務了滴滴多年的銷售人員,劉琳對滴滴在這一階段的營銷需求有著深刻的理解。她在搜狗工作多年,目前任職于搜狗品牌銷售部。
劉琳在服務任何一個客戶之前,都會下功夫把客戶所在的行業挖深吃透。她認為:“滴滴作為行業龍頭,網絡營銷已經做了很多年,基礎營銷已經滿足不了它的需求,它更看重的是如何創新。”
搜狗針對每個客戶定制化項目,都配備一個完整的流程體系和合適的團隊來支撐。作為最前端的銷售,劉琳主要負責與客戶溝通最基本的需求,給予方向性的建議,客戶如果感興趣,再進一步溝通具體的解決方案及如何落地執行。
在了解到滴滴的營銷需求之后,搜狗迅速組建了滴滴項目營銷團隊。一般來說,這樣的團隊主要由三個負責不同職能的人帶頭推動并互相協作。在滴滴項目中,就包括了直接對接客戶的銷售劉琳、負責創意的策劃賀潔以及對接技術的產品張靜超。
確定客戶真正的需求是個復雜的過程。“我們需要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剝離和分析,提取最原始的需求點,再進一步結合搜狗的諸多產品進行整體營銷策劃。”劉琳說。
在原有拉丁舞專業課基礎上,增加相關舞蹈課程,如:芭蕾基訓、力量能力訓練課、樂理、舞蹈解剖學等,豐富專業涵養,開闊學生視野,以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拉丁舞專業技能。
項目團隊組建之后,為了進一步明確滴滴的營銷需求,她們與客戶開了很多次會,一遍遍地理清思路和尋找突破口。
劉琳更加了解行業和客戶,賀潔擅長創意策劃,張靜超對于搜狗的商業產品了如指掌。為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以更好地服務客戶,劉琳負責向大家介紹行業特征和客戶痛點,張靜超提出可能應用到的商業產品和實現方式,而賀潔則針對客戶痛點和搜狗商業產品進行匹配,提出創意和策劃思路。
項目團隊針對滴滴車主人群特性進行分析后發現:滴滴車主大多是70后、80后,自由職業居多,他們喜歡追求新奇、熱愛社交分享;而且,很多車主是從其他行業轉為專車司機,也有上班族利用閑暇時間兼職接單,他們在不同的身份之間自由轉換,輕松自如。
以車主人群為核心,項目團隊召開頭腦風暴會議,尋找維系老車主、擴展新車主的突破口,以喚起整個車主群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最終,新詞成為喚起車主人群興趣的切入點。當時,策劃部門一起發想了很多個新詞方案,以迎合滴滴車主的個性特征。最終,被滴滴選中的,就是后來幫助整個案例攬獲諸多營銷大獎的“玩滴溜”這個新詞。
“玩滴溜”,一方面將“滴滴”品牌名稱自然嵌入,另一方面則一語雙關,暗示滴滴車主“對生活玩得溜”,為車主創造新奇好玩的“玩滴溜”個性標簽,以形成身份歸屬。
作為一個新詞,“玩滴溜”滿足了客戶對于創新的需求,但是,新詞在傳播方面則面臨著天然的障礙:如何讓用戶快速知曉并接受這個新詞呢?
除了每日新詞,搜狗還擁有搜索首頁熱詞推薦,雙管齊下確保“玩滴溜”新詞的覆蓋面和傳播力度。此外,搜狗還聯合滴滴發布“玩滴溜”詳解,將滴滴車主的接單行為與“玩滴溜”進行關聯,喚起身份認同。

在搜狗搜索端,搜索“玩滴溜”便會出現炫酷特效。
新詞+新形式,創意是非常驚艷的,但對于技術來說卻面臨著如何具體落地的挑戰。
當然,僅僅靠新詞還遠不能滿足滴滴的創新需求。
因此,在創意的呈現方式上,項目團隊大膽設計了在搜狗搜索PC、移動兩端同步上演的“漂移秀”。
以動畫形式出現的特型搜索,并不是新鮮事,但之前更多出現在PC端,并且大多是在節假日期間作為與用戶互動的“彩蛋”。一是沒有真正商業化,二是很少應用于手機端,三則沒有落地形成閉環。
此次在搜狗搜索上演的“漂移秀”,不僅將無線搜索與PC搜索打通,而且還第一次將搜索結果與動畫效果結合起來,用戶不用選擇、不用點擊,甚至不需要理解,即可快速獲取活動信息。
新詞+新形式,創意是非常驚艷的,但對于技術來說卻面臨著如何具體落地的挑戰。
“因為之前還沒有在移動端做過類似的創意,技術能不能真正實現這個創意,是很大的問題。”張靜超負責對接搜狗的諸多商業產品資源,包括彈窗、輸入法皮膚、品牌專區等,主要確定營銷創意如何與產品結合、結合程度有多大、技術上如何實現等問題。
動畫創意的落地涉及H5動態頁面浮層技術創新,張靜超需要與技術人員溝通很多細節。“比如,受移動網絡狀況影響,動畫最快能夠在幾秒內打開、能否全部播放、它落地的部分是否能夠實現等。”
由于涉及的細節繁多而具體,張靜超需要跟技術人員不斷溝通和協調,同時與賀潔討論如何與技術匹配,盡最大可能將創意完美落地。“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地確認和調試,包括產品上線之前也要測試,保證上線之后整個創意展現是正常的”。
在多次的磨合與調試之后,最終呈現出這樣的效果:
在搜狗搜索框輸入“玩滴溜”三個字,會有陣陣轟鳴的汽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頁面上端沖入屏幕,加速劃過頁面并完成一個漂亮的甩尾漂移,然后揚塵而去。隨即出現的是一個特別的驚喜——參與活動的車主點擊出現的彩蛋頁面,就可以跳轉至滴滴快車專享活動界面,抽取澳洲往返機票、電視、手機等重磅豪禮。如果你還不是注冊車主,一鍵注冊就可以參與這次“玩滴溜”抽取大獎。
雖然項目團隊由三個人帶頭推進,但背后提供支持的是搜狗更多的營銷和技術團隊。“玩滴溜”活動推出后,不僅完美滿足了滴滴的兩大需求,更引起了新聞媒體關注,先后有數百家媒體包括網易、搜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都進行了跟進報道。“玩滴溜”熱詞營銷案例更是攬獲金梧獎原生營銷金獎及技術創意銀獎、IAI國際廣告獎營銷類金獎、金鼠標搜索營銷類金獎,以及ECI Awards國際數字商業創新大獎等多項大獎。
專家點評
滴滴&搜狗“玩滴溜”車主節這個案例,不僅對客戶需求把握得很準確,而且分別從詞匯、視覺呈現和技術等多方面進行了創新。在從策劃到落地的過程中,不僅涉及銷售和策劃部門,還需要產品和技術人員支持。這個案例的運作過程整合了搜狗不同職能部門的力量,通過團隊協作為客戶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新營銷》主編 閆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