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超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供應鏈融資中動產質押法律風險與防范措施
劉伯超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從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的內涵與法律關系入手,分析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法律風險的特征。以《物權法》、《擔保法》為法律基礎,結合《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從質權的有效性風險、動產質權優先受償性受阻的風險、質權實現的風險、質權人與監管人間法律關系不確定性的風險、質押物本身價值不確定性的風險等方面提出了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的法律風險,進而從供應鏈融資中動產質押法律法規完善建議、實務操作層面的措施兩個維度提出法律風險防范措施。
供應鏈融資;商業銀行;動產質押;法律風險
供應鏈融資中動產質押是一種供應鏈上中小型企業用庫存產品、生產資料等動產向商業銀行質押而取得貸款的融資模式。一般來講,相對于土地等不動產,商業銀行不接受價值不易確定、不易保管的動產質押。但在供應鏈融資中,以供應鏈所有企業為一個整體,核心企業信用、經營水平為基礎,企業間穩定交易關系為保障,增強了商業銀行接受動產質押的可行性。這種融資模式主要是針對供應鏈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購買原材料、生產、制成產品,進而進行運輸、銷售整個過程中大量流動資金被占壓的情況,將動產置換成流動資金,減少企業壓力,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以質押物是否處于封存的狀態來進行劃分,供應鏈融資中動產質押可分為:靜態動產質押、動態動產質押(如圖1)。
商業銀行、中小企業、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等四方當事人在供應鏈動產質押融資中具有復雜的法律關系,簽訂多個相關合同,具體關系如圖2所示。

圖1 我國供應鏈融資中的動產質押分類

圖2 供應鏈融資中動產質押法律關系圖
供應鏈上具有穩定合作關系的企業,經常表現為長期的購銷合同,而這正是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開展的基礎。商業銀行通過驗證合同來確認供應鏈成員之間關系的穩固性,為貸款發放提供基礎。
供應鏈上中小企業通過動產質押來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商業銀行與符合貸款條件的中小企業簽訂借貸合同(主合同),因此中小企業對商業銀行有還款義務。商業銀行為了使自己的債權更有保障,還要與中小企業簽訂動產質押合同(從合同)。當中小企業無法按時還款時,商業銀行對質押物優先受償。
供應鏈上核心企業通常實力強、規模大,如果其愿意為供應鏈上中小企業擔保,與商業銀行簽訂擔保合同,可以更大程度上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境,進而提升供應鏈整體實力。
商業銀行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過程中會與第三方物流企業、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簽訂質押監管協議,使第三方物流企業與供應鏈上中小企業形成倉儲合同關系。商業銀行(委托人)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受托人)對質押物進行監管,通常還會要求其協助對供應鏈上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質押物信息、價格、流向等進行監控。
供應鏈融資中動產質押只占我國融資擔保業務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其發展迅速,是未來融資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供應鏈動產質押實踐中,分析其法律風險,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質押物大多是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庫存、生產資料等動產,而這些質押物價值評定十分困難,現實中一般都會高估其價值,而這樣對商業銀行帶來了風險。同時,動產質押物的倉儲保管、運輸搬運都有較高的要求,在此過程中發生風險的概率比較大,從而可能造成質權受損或滅失。
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質押合同的簽訂、生效,質權的產生、有效性、有效時間、滅失、實現都會伴隨著各種法律風險,其中有些風險是我國法律法規不完善造成的,有些是商業銀行、融資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操作不當造成的。
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由于法律風險較高,較為復雜,而且動產質押物價值波動較大,市場反應敏感,變現能力較差,儲存要求較高,所以商業銀行在開展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業務時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只能提高貸款利率。同時,對質押物、第三方物流企業等各相關方審查、監管費用也都較高,從而導致了供應鏈上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成本急劇上升,直接影響到自身的經營狀況,反而增加了商業銀行質權實現的風險。
由于具有如上特征,供應鏈融資中動產質押由于法律層面、實踐層面中各種原因,從簽訂質押合同到質權消滅或實現過程中,造成質押合同不成立、質押物價值變化、質權滅失等各種法律事實都可能造成其法律風險。主要包括以下風險:
(1)質權取得時的有效性風險。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過程中,通常不是由商業銀行來對質押物進行倉儲保管,而是與供應鏈上融資中小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簽訂質押監管協議,具體由第三方物流企業對質押動產進行實際監管,而出質押物在靜態動產質押時在第三方物流企業倉庫中,在動態動產質押時甚至經常在中小企業自己倉庫里。而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擔保法》、《物權法》等法律規定,出質動產應移交給質權人占有,動產質權自出質人交付出質動產時成立并生效。而在動產質押實踐過程中無論是將動產儲存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倉庫還是出質人自有倉庫都會導致質權無法生效,進而引發法律風險。
同時,我國《物權法》第五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指的是當事人不能創立法律法規中沒有規定的物權,物權設立方式與基本內容也不能由當事人約定,只能由法律規定。而我國《擔保法》、《物權法》等法律中都沒有對動態動產質押做出相應的規定,按照物權法定原則,動態動產質押的質權在《物權法》中無效,質權人也就失去了質權優先受償的權利,法律風險顯而易見。
(2)質權持續時的有效性風險。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商業銀行通常僅對質押物的價格、質量、存放地點是否為指定地點等方面進行審核,而忽略了質押物在權利上是否有瑕疵,如是否具有處分權。我國《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中雖然明確了所有權保留制度,但是在所有權保留的設立、公示方法、所有權保留與擔保物權的競合、所有權保留的權利義務等法律上并無明確規定。因此,對于動產所有權保留的審查往往也比較困難。
此外,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質押物大多是生產資料、庫存產品等流動性高、安全性低的動產,如果發生毀損、滅失,質權也隨之消失。如果出質人在質押前已經對質押物投保,并指定第三人為受益人,則保險事故發生時,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是第三人,而非質權人。
(1)動產質權與抵押權競合。動產留置權優先受償的效力在《擔保法》、《物權法》中都有明確規定,但對當動產質權與抵押權發生競合時應如何處理并沒有規定。在《擔保法解釋》中第七十九條提到:“同一財產法定等級抵押權與質權同時存在時,抵押權人優先于質權人受償。”也就是說標的物兩種權利發生競合的時候,應先確定標的物是否已經進行抵押權等級,如果沒有登記則質權優先于抵押權。但是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過程中,質押物所有權人仍然是出質人,其仍可對質押物進行處分,包括登記抵押權。這就很容易造成質押權、抵押權先后經過公示,即使質押權在先,抵押權在后,根據《擔保法解釋》登記過的抵押權優于質押權,進而造成質押權優先性受阻。
(2)動產質權與留置權競合。在供應鏈融資靜態動產質押過程中,供應鏈上融資的中小企業(出質人)與商業銀行委托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存在倉儲合同法律關系,第三方物流企業保管質押物并收取倉儲費。《物權法》的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行使留置權,并有權就留置財產優先受償;同一動產上已設立質權,該動產又被留置的,留置權人優先受償。”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如果質押人不向第三方物流企業支付倉儲保管費用,那么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對質押物采取留置措施,行使留置權。此時質押物上就產生留置權與質權競合的情況,且物流企業的留置權優先于質權人的質權,這對質權人質權的實現將產生法律風險。
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如果供應鏈核心企業不與商業銀行簽訂《回購協議》,商業銀行在實現其質押權時可能會碰到如下法律風險:
(1)質押物協議處分時間上的風險。我國法律中對質權人與出質人達成質押物處分時間沒有明確界定,即對于是在質押合同簽訂之時、履行之中、還是期滿時達成協議沒有明確說明。而且對于處分方式也僅有折價、變賣、拍賣幾種方式的規定,對于其他方式是否禁止也沒有說明。如果雙方無法達成協議時,質權人只能通過法院來主張權利的實現,這對質權人造成了極大的法律風險。
(2)質押物處置方式選擇的風險。我國《擔保法》對于質權人、出質人雙方就質權實現的規定中說明可為變賣、折價、拍賣等方式,但對于是否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沒有說明。因此,在現實操作中一種觀點認為,法律沒有禁止就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而另一種觀點認為除了以上三種方式并沒有說明其他方式,因此只能在這三種方式中選擇處置方式,這種分歧為質權的實現帶來了障礙。
(3)通過法院主張質權實現而帶來的風險。關于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我國《擔保法》規定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時,銀行如果無法與債務人達成質押物處分協議時,銀行無權處分質押物。而此種情況下,《物權法》規定只能通過法院來主張權利。但是無論是向法院起訴確定質押權方式,還是起訴請求拍賣質押物,從起訴到審理、執行平均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這對于質押動產來說風險不言而喻。
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商業銀行委托第三方物流企業對動產進行監管,從法律關系來說這是一個委托代理關系,但是現實操作中除了對動產進行保管、監管外可能還會涉及到對質押動產的評估、監督、信息及時反饋等諸多內容,這就造成了復雜的法律關系,而在我國法律中尚無可以適用的法律條文。因此,當商業銀行、融資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間發生糾紛時,對于責任歸屬帶來了不確定的風險。
在進行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時,商業銀行對于質押動產必然要進行評估,評定其是否符合質押要求,價值大小等,進而決定是否進行貸款及貸款額度。但是動產質押中質押物為動產,隨著時間的流逝往往會出現貶值,而貶值之后就會出現質押物的價值與貸款額度不匹配的情況,導致質權受損。在市場瞬息萬變的今天,這種價值的變化也是不可能完全預測與評估的,一旦動產質押開始就要不可避免的面對這種風險,為質權人帶來法律風險。
(1)構建完善的登記公示系統。通過公示使社會各界隨時可以查詢統一的、公開的、法定的信息,使物權變動被可能的利益相關方及時掌握。此系統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護動產質押等商業活動中各方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從而進一步完善我國金融市場的監管措施,推動包括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在內的各種金融業務的開展。在構建完善的登記公示系統過程中,政府承擔建立統一登記機關,構建統一登記平臺的職責,積極推行物權變動統一登記制度、規范統一登記程序、樹立統一登記效力。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電子信息技術,構建全國網絡化動產擔保登記平臺,使商業活動各方當事人可以隨時查詢動產擔保的統一法定信息,從而盡可能的規避風險、保障交易安全進行,推動我國金融實踐的發展。
(2)建立動產質權實現快捷綠色通道。動產質權的設定是為了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當債務到期時,如果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債權人可以通過行使動產質權,
請求用特定的質押物清償債權。對于債權人來說能否方便的、順利的行使質權,是確保其債權實現的重要保障。我國應完善相關立法,提高質權啟動與實現效率,明確債權人、債務人協議實現質權的時間、方式;設計當協議無法達成時法院解決此類糾紛的簡易司法程序。當然,為了保障債務人的權益,應當在一定時間內允許其提出異議。
(1)完善質押物轉移占有手續。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如果質押物(出質的動產)不能實現轉移占有,商業銀行的質權可能就會面臨不能成立的風險,對其帶來不可估量的法律風險。商業銀行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對質押物的占有主要有兩種形式:①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對質押物進行實際占有并對其監管,即要求出質人(供應鏈上融資中小企業)將質押物交給銀行指定的監管企業進行監管。這種情況下當質押物(質押動產)移交給第三方物流企業時,第三方物流企業應該填寫質押物清單、簽發倉單交給質權人(商業銀行),從此時起視為質權人對質押物占有。②由于出質人(供應鏈上融資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質押物(質押動產)存放于出質人自有倉庫里,商業銀行只是派人對其進行監控。這種情況下對于質押物應在其倉庫的特定區域進行存放,將其與其他動產嚴格區分并貼上專門標志,以便于監管人員監督與管理。辦理好相關手續即可向質權人(商業銀行)填寫質押物清單、簽發倉單,此時視為質押物被商業銀行占有,其質權開始生效。
(2)通過合同特別條款規避法律風險。①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質權人(商業銀行)與出質人(供應鏈上融資中小企業)簽訂質押合同時應該對質押物(質押動產)名稱、數量、質量、品質、規格、價值、折舊計算方式、是否投保等具體情況進行詳細記錄,而不是簡單的籠統說明。特別是在進行供應鏈融資動態動產質押實踐中,對于質押物質權人(商業銀行)處理與出質人(供應鏈上融資中小企業)合同中詳細記錄上述事宜,并在與實際監管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協議中予以詳細說明。同時規定當質押物出現需要出入庫、更換、折舊等情況時進行及時記錄,并要求出質人簽字確認,形成原質押合同的附件,及時送交質權人確認、存檔,以保障質權人的利益。②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動態動產質押由于質押物流動性較大,且由于生產、經營的需要,質押物經常在出質人(供應鏈上融資中小企業)倉庫中進行保管,出于對質權人(商業銀行)質權的保護,雙方可以約定出質人不能對流動中的質押物設定抵押等物權變動,以防止其利用質押物流動性大,不利于監管等特點進行重復抵押、質押行為。如果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出現惡意交易等不正當行為,或私自處分質押物時應該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并對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
(3)強化對第三方物流企業資質與行為的管理。①在供應鏈融資動態動產質押實踐中,商業銀行經常需要委托第三方物流企業對質押動產進行監管。委托人(商業銀行)要對受托人(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嚴格審核與管理,對其經營能力、整體實力、設施設備、規章制度、信息化水平等進行考查,以確保其有能力、有條件完成此項委托業務。同時還要定期對其經營狀況、質押物的保管情況進行檢查,實施動態監控,確保第三方物流企業自身狀況及質押物狀況符合要求,如發現其信用、資質、合同履行等方面有問題應及時終止合同,并對其進行索賠。這也是質權人(商業銀行)對自身利益的保障。②在供應鏈融資動態動產質押實踐中,質權人(商業銀行)委托第三方物流企業對質押動產進行監管,在供應鏈質押監管合同中要明確雙方權利、義務,標準作業流程,各個環節、各種情況下責任如何劃分,訂立違約條款及解決問題的辦法。使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制度化的質押監管合同約束其行為,確立其作業規范,最大程度上規避法律風險。
(4)加強主體資格的適格性、標的物的合理性、合同有效性的審查。①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商業銀行要對融資合同涉及到的融資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等各利益主體的主體資格、經營資質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驗證其是否是適格主體,避免出現主體不適格而造成合同無效。②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商業銀行要加強對質押物的審查,以確定質押物屬于銀行可以接受的品種,不是法律法規禁止的不可質押動產。同時要對質押物的權屬、保險等方面情況進行審查,確保質押合同對質押人、質押物的約束作用,確保報銷受益人為質權人。③在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實踐中,商業銀行要加強對質押業務中各個合同的有效性的審查,明確各個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作業流程與標準。確保質押物轉移占有方式、手續符合國家法律相關規定。必要時應對商業銀行內部員工進行有針對性的法律風險防范培訓。
[1]宗峻麒,胡晨旭.供應鏈融資模式及風險控制研究—基于動產質押模式的分析[J].中國市場,2015,(16).
[2]黃歆.淺析動產質押監管業務中監管方的風險及控制措施[J].海峽科學,2014,(9).
[3]陳雙,朱傳波,王衛彬.基于動產質押的供應鏈融資模式及風險控制[J].統計與管理,2014,(4).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Legal Risks in Chattel Pledge in Supply Chain Financing
Liu Bochao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Cha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In this paper,starting with the connotation and legal relations in chattel pledge in supply chain financing,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legal risks,then based on the provisions of relevant laws,specified the legal risks arising out of the chattel pledge in supply chain financ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validity of pledge,priority of compensation,enforcement,and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edgee and the supervisor,etc.,and at the e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counter these legal risks.
supply chain financing;commercial bank;chattel pledge;legal risk
F274;F272.35
A
1005-152X(2017)08-0131-05
2017-07-01
江蘇省第五期“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資助
劉伯超(1980-),男,副教授,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管理教學團隊主任,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7.0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