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艷
[提要] 本文以宜賓市8縣2區為例,選取與農業相關的9個指標,利用spss17.0因子分析方法對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宜賓市農業發展主要受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狀況的影響,且主要依靠農業生產基礎。在宜賓市的10個縣域中,宜賓縣的農業發展水平最高。
關鍵詞:縣域農業;農業現代化;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6月6日
一、引言
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關系著人民生活進步和社會秩序穩定。農業發展問題一直是世界各國的焦點問題,而發展農業現代化就是解決農業發展問題最主要的途徑。1951年6月,在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經濟增長委員會主辦的學術刊物《文化變遷》雜志編輯部舉辦的學術討論會上,首次使用“現代化”一詞來說明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為“運用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過程即為農業現代化”。本文以宜賓市為例,在全國農業現代化背景下,研究各個縣域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優劣條件,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一個評價指標體系,具體量化地衡量每個縣域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狀況,并為提出建議政策提供有效依據。
二、宜賓市農業發展概況
宜賓市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光照適宜、四季分明的特點。宜賓市的土壤類型復雜,丘陵山地廣布,不利于農田灌溉,因此造就了全市望天田面積大且冬水田比重高的土地利用特點。宜賓市地處四川省南部,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處,并且是長江、金沙江、岷江三江的匯流地帶。也被納入國家成渝經濟區規劃重點支持發展的區域,成為全川建設長江上游沿江經濟帶、川南經濟新增長極的重點支撐城市。
三、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因子分析的具體步驟如下:(1)收集數據。本文從2015年《宜賓統計年鑒》中選取9個與農業現代化相關的指標,建立原始數據矩陣。然后對原始數據矩陣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標準化數據矩陣;(2)因子提取。計算標準化數據矩陣中變量的均值、方差和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再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提取因子;(3)計算因子值。將因子分數矩陣與標準化數據矩陣相乘,計算因子在各地市的得分值;(4)結果分析。運用因子得分來進行分析。
原始指標為:X1為農村用電量(萬千瓦時);X2為農林牧漁總產值絕對數(萬元);X3為農用機械總動力(萬千瓦);X4為耕地面積(公頃);X5為有效灌溉(萬畝);X6為化肥施用量(噸);X7為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元);X8為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元);X9為城鎮化率(%)。經檢驗得到KMO的值為0.710,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為83.949,相應的概率P值接近0。綜上可知,本次選取的原有變量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四、宜賓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分析與討論
根據原有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表明9個變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所有特征值,那么原有變量所有方差都可被解釋,變量共同度均為1(原有變量標準化后的方差為1)。所有信息可被因子解釋,這些變量大量信息得以保存。通常在提取主因子的時候,因子的初始特征值的累積貢獻率要達到80%以上才能被確定為主因子。本次選取的指標中,前兩個因子共解釋了原有變量總方差的82.394%,說明選取這9個指標已經有比較充分的證據來評價宜賓市10個縣域的農業現代化水平。所以基本可以確定,將提取兩個主因子來分析宜賓市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的影響。
選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得到表1,可以看出X1、X2、X3、X4、X5和X6在第一個因子上的負載量都在80%以上,說明這6個指標有較強的相關性,并且這6個指標都是有關農業現代化生產基礎的指標。因此,可以把第一個因子解釋為農業生產因子。而X7、X8和X9則在第二個因子上有較大的負載量,這三個因子都與農業經濟狀況有關,由此確定第二個因子為農業經濟狀況因子。(表1、表2)
運用表1得出的因子函數公式,得到了各個縣域在兩個主因子上的得分。如表2所示,從宜賓市各縣域在各個主成分上的得分情況可以看出:從農業生產基礎條件來看,在第一個主成分F1上得分較高的宜賓縣和高縣,良好農業生產基礎和生產成本上的高投資是其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的主要原因;單從農村居民經濟發展情況角度,翠屏區、南溪區、高縣、筠連縣在第二主成分F2上得分較高,經濟較為發達使得它們在農民經濟狀況因子上得分高出其他地區。
將宜賓市2區8縣在兩個主成分上的得分按方差貢獻率進行加權綜合,就得到了每個縣域的綜合得分,進而能夠得出綜合名次進行綜合評價。從表2中可看出,宜賓縣的綜合得分穩居第一位,主要是農業生產因子上得分有巨大優勢。宜賓縣處于金沙江上游地帶,擁有巨大的水力資源,目前已建成了多處水電站,水資源總量居四川省第一位。地勢相對平坦,耕作率較高,可見宜賓縣的農業發展條件優越,對農業產業的投入比重也比較大。綜合得分較低的地區是屏山縣和筠連縣,筠連縣綜合排名靠后主要是因為農業現生產因子得分很低,可見此區域的農業發展條件缺乏先天優勢。屏山縣排名最后,因為丘陵地形,有效耕地面積少,農業人口全市最少,機械化水平最低。農村人均收入少,城鎮化水平低。
五、結論
基于因子分析方法和聚類分析方法對宜賓市10個縣域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探索,可得出以下結論:
(一)宜賓市農業現代化發展。主要受兩個主要因素影響:一是農業生產基礎;二是農業經濟狀況。在兩個因素中,主要依靠農業生產基礎,此因素的貢獻率達到60.397%。
(二)宜賓縣的農業發展水平最高。在宜賓市的10個縣域中,宜賓縣的農業生產因子得分為2.7522,綜合得分為1.578,兩項得分均在全市最高。
(三)經濟發展可帶動農業進步。翠屏區的農業經濟狀況得分為2.162,居全市最高,以致綜合得分超過其他縣域位居第二。翠屏區是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是宜賓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通訊的中心,有利于翠屏區的經濟發展,從而帶動農業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鄭岳.兵團農業現代化水平研究[D].新疆:石河子大學,2010.
[2]西里爾·E·布萊克.楊豫.比較現代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
[3]西奧多·W·舒爾茨.梁小明.改造傳統農業[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4]張楠,吳勇剛,姜勇.宜賓市森林可持續經營SWOT分析及發展策略探討[J].四川林業科技,2012.33.3.
[5]黃敏,楊建州.基于因子分析與聚類分析福建各縣市經濟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