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友虹
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音樂教育戰線的工作者來說,我會經常參與一些教學比賽活動,在每次的活動中,我不僅可以聆聽和學習到其他教師的課,而且通過自己的積極參與,使我對于當下的教育現狀,陷入到了深深思索之中,我運用何種教育理念、何種的教學方式,才能使學生從課堂上真正汲取到做人的道理和知識的營養呢?我心潮澎湃之中,提筆寫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記得很久以前,我就曾讀過由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夏丐尊先生,翻譯的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編寫的《愛的教育》這本書。在《譯者序言》里,夏先生對這部小說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作者寫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學校、家庭、社會都建立在感情和愛的基礎上。”同樣的道理,一個教師要想真正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滴滴都植入到學生的思想和行動上的話,想必也應該像夏先生所提到的那樣,對學生始終如一飽含著的一份熾熱的愛吧!下面僅就自己多年從事教學收獲的點滴心得體會,和同行們予以分享吧。
(1)在教學中,我把對學生的那份兒深沉的愛,轉化到了自己的教學語言和教學儀態之美上去了。因為它才是真正點燃學生在課堂中激情的“藥引子”。一個具有儒雅語言和儀態大方的教師,是足可以引領學生,全身心沉靜在教師構建的那種氣定神閑的教學氛圍中去的。那些深入淺出的知識,必將隨著教師具有親和力的語言,讓自己的學生們情不自禁地,進入到教師提前早已設定好的情境教學氛圍中去的。特別是教師在備課環節中,對一些新課導入的語言精心設計,更能讓學生們不由自主的跟著老師的思路活絡起來的。如果我們說,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一門藝術的話,那么,作為一位教師的語言藝術美和儀態美則是這教育教學活動中藝術中的藝術,誰能將它在學生面前,淋漓盡致展現好,誰就將學生們的“芳心”給俘虜了。如:我在從事《讓世界充滿愛》這節音樂課的教學時,就將自己甜美的嗓音合著優美、動聽的語言及自己優雅的儀態,一下子就使學生在整個課堂中活躍起來,加上教師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絲絲相扣,更使學生們聽賞完后這首歌曲后回味無窮。
(2)我把對學生的那份兒深沉地愛,以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真正把課堂上的主導位置交還給學生的方式展現出來。在課堂中盡量激發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參與其中,其樂融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應該建立起,一種學習上互為學伴、互幫互助的關系。教師應充分激發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中主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不僅具有和老師一起組織、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還要使他們應該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方式,以確保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比如:在從事《讓世界充滿愛》這節音樂課中,我大膽讓學生自己來選擇學習新歌的方法:一種,是讓學生跟著鋼琴唱旋律;另外一種,是讓學生跟著教師在鋼琴伴奏的歌曲旋律下唱歌詞。在愛心感悟環節中,我又讓學生找尋自己的,學習伙伴一起來進行愛心感悟,這樣以來,整個音樂課堂中,學生們積極參與度高了,使得音樂課堂儼然成為了學生們,展現自我的靈動的舞臺。
(3)我把對學生的那份兒深沉的愛,通過充分激勵學生自己進行自主探究,為學生營造出,課堂上最佳的學習氛圍的方式展現出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十分清楚地意識到,同學們在課堂上,各個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與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了學生們展示成果過程的重要性。每一組的成員,都根據學生們自己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各小組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任務明確,展示精彩。我在教學中,自始至終都關注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的過程、學習方式,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我認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是課堂學習的基礎,合作學習是課堂中的重要的方式,教師在此環節中,不失時機地予以指導學生,是實現課堂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在此教學環節中,我始終秉承了對學生自我探究、動手、創新等能力的培養。
作為,一個終身將自己的夢想定位在教育教學第一線教師來說,我感到了自己要在教育教學上,始終做到與時俱進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今后,我還將從其它藝術門類的學習中,博取百家之長,努力用來提升自己,對于各門類的文化藝術的素養。
我相信,到時候自己的教育教學,一定能閃現出更多的獨特的光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