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群培
摘 要:當前,經濟與科學技術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信息技術開始普遍應用于各行各業,不論我們的學習還是在生活當中都無法離開信息技術,當然中小學教育過程中自然也少不了信息技術的使用。充分掌握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發現教育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并且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將會成為推動我國義務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渠道。
關鍵詞: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概述
(一)信息技術教育概念
信息技術教育包含了教育和技術兩個層面的內涵。從技術層面看,教育信息化包含了教育信息傳輸網絡化、教育資源數字化以及教育課程多媒體化等方面的內容。從教育層面看,信息技術教育主要是指教育結構和教育體系全面開放,教育內容實現人人共享,師生之間能夠互動協作。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目標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目標應該是應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以及現代教育理念打造出充滿信心化、便于學生獲取相關信心、培養信息社會創新人才的綜合性學校環境。這種學校環境包括了將師生教學活動作為核心的所有事物以及文化氛圍。對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來說,短期目標是要實現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之間的整合,改革傳統教學環境、教學過程、師生關系、營造出師生互動的全新教學氛圍,建設富有個性、開放、民主的素質教育體系,從而有效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根本目標。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
(一)教學手段單一
中小學學科本質決定了課堂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當前,多媒體工具是中小學課堂中廣泛使用的一種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工具。可是很多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將全部內容都搬到了多媒體可見當中,從傳統教育中讀書學習轉變為讀課件學習,多媒體承擔了所有的教學工作,盡管教學工具發生了改變,可是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教學效果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使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灌輸課程內容,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但是長此以往,學生一旦失去對多媒體工具的興趣,必然會進一步降低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課件制作誤區
很多中小學教師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過程中存在困難與誤區。首先,部分教師總是感覺自己制作出來的課件精美與生動程度不足,缺少Flash模塊。其次,很多教師為了能夠制作出精美的課件,通常會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有的時候還需要請教信息技術教師。即便如此,制作出來的課件也是差強人意。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教學時間,還可能因為某個技術問題,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對于中小學教學工作來說,課件只不過是一個信息的承載體與傳遞媒介,教師使用這種工具是為了實現人機互動,從而實現教學的高效性,這才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相融合的初衷,課件制作技術的好壞并不是形成高效課程的唯一手段。因此,課件的制作對于精美度要求并不高,力求做到涵蓋課程的教學內容,并能夠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
(三)忽視人機互動
中小學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轉變了過去師生之間的互動模式,人機互動變得更加普遍,課堂教學產生了唯計算機獨尊的情況,教師淪為信息技術的操作人員,而不是教學工作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在這種課堂教學當中,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情感交流完全被計算機取代,教學活動逐漸成為一種單邊關系,導致教學效果低下。
三、中小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對策
(一)加強信息技術認知
教育信息化拓展了教育的內容與形式,課堂教學工作中,借助動態圖片以及影片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將抽象的知識更加具象化,降低了知識的理解難度。教師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在掌握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一些教師出現了直接借用他人的課件,沒有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來對課件加以改造,導致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同時,信息技術應該而且只能被用作一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可以將其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點綴,而不能將其成為教學的主導,從而使課堂教學失去了其原有的色彩。
(二)強化信息技術教師與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合作
信息技術想要在中小學教學工作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提升單學生教師自身多媒體應用能力的基礎上,還需要強化其與信息技術教師之間的合作。當前,很多學校中的信息技術教師所扮演的更多的是電腦修理工的角色,學校的信息設備出現了問題,通常首先想到的就是信息技術教師。教師的電腦以及多媒體出現了問題也會找信息技術教師來解決問題,但是很少有教師會主動的和信息技術教師之間探討信息化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問題。只有學校充分的調動了信息技術教師的積極性,為各科教師解答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類問題,才能夠有效的推動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單科教師的壓力也會相應減輕,從而更好的投入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
(三)靈活應用信息技術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功能,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積極的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的作用不能被信息技術所完全取代,課程應該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加強溝通與交流而不是人機交流的重要場所。學生之間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加入人機互動的板塊,從而實現對學生合作探究性學習的積極引導。使用Flash、PPT等形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推動學生之間加強合作,從而有效的提升教學的效率,共促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四、結語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中小學教育工作者敲響了學習的警鐘。一些基層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推動作用,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為了實現教育改革十三五規劃中對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教育領域依然需要更多的具備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優秀人才,為實現信息化與中小學教育的深度融合而不懈努力。并在此基礎上,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志明.以“互聯網+”思維促進教育教學的變革與創新[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3):42-43.
[2]汪基德.從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之體會[J].電化教育研究,2011(9):5-10.
[3]吳翔,梁麗.新課程觀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探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18):5-7.
[4]沙林英.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創新意識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14):1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