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松
【摘要】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體系中地位重要,關乎國家經濟命脈,但是其融資難的問題職業了它們的發展。本文通過了解目前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現狀,從不同角度分析其產生原因,并據此提出相應對策,以幫小微企業更好融資。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
一、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困境
首先是融資成本高。由于小微企業本身規模小,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弱,因此小微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溢價通常較高。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使得金融機構不容易獲取小微企業的現金流、交易數據等代表企業信用水平的信息,銀行對不同客戶信用調查成本不同,小微企業普遍高于大中企業。同時,信息不對稱的存在會使銀行收取一定的風險溢價,導致小微企業難以享受到基準利率,我國商業銀行在對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時,貸款利率會比基準利率高一些,通常上浮10%-30%,有時借款還會包含很多隱形要求。
其次是融資結構簡單,渠道狹窄。在我國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中,內源融資占了很大比重,達到了65.3%。而在直接融資中,小微企業想要上市融資難度很大,通過這種方式融資所占比例還不足1%,民間借貸在直接融資中占有一席之地。間接融資中,在我國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下,銀行貸款仍舊是間接融資主要渠道。
還有就是缺少政策支持。小微企業通常抵抗風險能力弱,缺少擔保,盈利水平低,難以獲得資金,盡管銀監會出臺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加強對小微企業信貸的支持力度,但政策的執行效果很差,許多金融機構是在政治壓力下才對其發放貸款,且小微企業之間在銀行上獲得的信貸支持力度是不一樣的,銀行通常爭取額度需求大的優質企業,規模較小的小微企業難以獲得信貸支持。
二、小微企業融資難的自身方面原因
首先就是財務制度不規范影響融資。多年來,我國小微企業備受詬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企業財務制度不完善,財務報表不完整甚至沒有財務報表,財務的管理相對混亂。這些弊端弱化了企業內部融資的能力,也使企業在進行外部融資時難以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審查。財務管理本身就是有關資金籌集、運作、分配的工作,如果制度不健全,就會造成資金限制或乏、資金回收困難等問題,嚴重影響內部融資能力。同時也使小微企業與銀行或其他投資者的貸款條件相差較大,使外部融資機會銳減。
其次,信息不對稱,使得信貸的風險增加。在融資的過程中,金融機構出于對風險的控制和資金安全的考慮,都會對資金的需求者進行風險的評估,而如果信息來源不可靠,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就會謹慎行事。對于銀行來說,征信平臺的不完善限制了其獲得完整和準確的信用信息的能力,讓銀行難以判斷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風險。
還有一點就是缺乏抵押擔保。在我國,商業銀行貸款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抵押擔保,但是我國的小微企業受自身規模限制,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數量都少,金融機構愿意接受的房屋、土地使用權等抵押物更少。根據調查,我國有80%小微企業缺少或沒有抵押物,因為這個原因被拒的企業比率達到56.1%,并且,現階段我國銀行對應收賬款、存貨等一些流動資產的鑒別和定價能力缺乏,因此相比于流動資產,更愿意接受固定資產。
三、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政府層面原因
首先,我國的資本市場存在缺陷。我國的資本市場目前在發展的起步階段,對企業上市融資的要求很高。雖然這幾年資本市場有一定發展,但距離小微企業巨大的需求還有一定距離。針對小微企業融資,我國開設了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但對企業要求過高,小微企業還難以達到上市條件。我國法律規定,公司上市,其資本總額不得少于5000萬元,并且至少連續三年盈利。但是在我國,小微企業平均資本總額僅80萬,距離要求甚遠。
其次我國小微企業融資缺少法律法規保護。我國出臺的行政法規只針對于籠統的企業而言,并沒有專門針對小微企業立法。由于法規不完善,造成了許多小微企業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銀行的債權利益無法得到保障,加劇了銀行發放貸款的難度。
四、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傳統金融機構方面的原因
我國的銀行對待小微企業的信貸方面存在歧視,普遍有“惜貸”、“拒貸”的現象。銀行對小微企業存在歧視的原因之一是小微企業貸款風險高、不良率高,銀行自身的業務也很看重盈利性,而針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業務難以做到“收益覆蓋風險”。原因之二就是監管部門對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有一定的要求,而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率很高,銀行害怕因自身不良貸款率高而承擔責任,故對小微企業貸款有歧視行為。原因之三是人工成本高。一般銀行發放貸款有其固定的流程,對于大中企業而言,一般只需要提供相應材料,滿足條件即可通過貸款審批,無需過多的財力物力。小微企業卻難以提供相應材料,針對其的貸款業務需要重新制定流程,因此對于不同的小微企業的貸款流程的制定和相應人才的培養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五、完善小微企業融資的對策與建議
(一)重視企業在網絡中的信息發布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選擇通過互聯網融資。在電商融資中,平臺一般是以融資者在網絡上發布的信息作為決策依據的。信用評級高、注冊資金高、有固定的生產場所的企業更容易融資成功,所以融資方應多發布這些有助于貸款成功的信息。與此同時,企業與業主的關系緊密,企業業主信譽情況、交易記錄等信息也能影響貸款成功率,所以業主也要維護自身在網絡中的信息發布。
(二)傳統金融機構加強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
企業融資難的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信息不對稱,而互聯網依托社交網絡、云計算、大數據和搜索引擎等工具,具有信息收集、處理上的優勢。如果傳統金融機構能與互聯網公司加強合作,就能很大程度上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此,應該由政府或者有關第三方牽頭,加強兩者合作或者建立完善征信體系,必要時,政府可給予雙方政策上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魯政委.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癥結是信息不對稱[J].中國金融,2012(9):9092
[2]馬勝祥.小微企業融資研究——論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與出路[J].農村金融研究,2012(4):4-10
[3]胡瑞光.美國促進小微型企業發展的融資經驗及啟示[J].華北金融,2011(11):40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