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二平
【摘 要】建設圖書館文化氛圍,意義重大,本文從氛圍建設必要性、作用及相應措施三方面展開探究。
【關鍵詞】圖書館;文化;建設
1 建設圖書館文化氛圍必要性分析
1.1 大學生讀書現狀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媒體信息如潮水般涌入,為讀者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便捷。但由此滋生了不少問題:學生讀紙質書籍的時間減少了,電子閱讀的時間增多;功利化娛樂化的閱讀增多,有目的、系統的閱讀少,特別是為提高自身修養的閱讀更少。據筆者觀察,有借閱習慣的學生占比不大,而絕大多數在圖書館埋頭的同學忙考證,考研,考試。讓學生親近紙質書籍,已成為迫切的需要。
1.2 大學生文化氛圍構建必要性
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總集,特指精神財富;是智慧種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目前的大學校園不文明現象橫行,培養真正的文化人,才是辦學真正的目的所在。
氛圍,指圍繞或歸屬于一特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個體化的氣氛。那圖書館這種高度個體的文化氣氛有什么意義呢?它是一種軟吸引力,平等閱讀、自由共享的良好氛圍,讓讀者很享受,且樂此不疲。圖書館只有豐富的庫藏而沒有文化氛圍,那只是一個儲書倉庫;要想讓圖書館真正成為智慧流淌、人性溫馨的殿堂,建設良好的文化氛圍必不可少。
2 圖書館文化氛圍的作用
由以上可知,構筑圖書館文化氛圍不可或缺,筆者經過文獻歸納和實際研究得出了圖書館于同學有著以下幾點的作用。
2.1 有利于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自二十一世紀以來,大學生又經受了國內外文化洗禮,其三觀都有了較大改變。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思想道德素質整體下降,這與社會環境、與讀書太少有直接關系。
2.2 有利于大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
當下的高等教育,已經有了較大的改觀,但學生能接觸到的知識面依舊有限。因此,圖書館可以從藏書比例開始,亦能給大學生的全面了解人類智慧營造良好的環境。
2.3 有利于大學生對社會環境適應能力的培養
令人眼花繚亂的應試教育致使不少人成為了“書呆子”。不少學生踏入校門后表現出適應能力不強的情況,圖書館文化氛圍的積極建設,可以使不少同學適應能力和心理得到較大程度的恢復。圖書館文化活動將會促成大學生由“校園人”向“社會人” 轉變,由此減小了校園與社會的距離。
2.4 有利于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一個優秀的大學生,高適應力的心理素質是不可缺少的。圖書館文化為集體文化一員,可以為大學生的交際塑造一個巨大平臺,由此使同學們有了不少的言語交流及相互了解的機會。以共同語言為核心的大學生及讀者形成的讀書活動,使他們有了心靈聯系,自我批判及自我發展的能力提高,繼而完備自身的心理交往能力,為踏入社會打下心理基礎。
3 建設圖書館文化氛圍
關于構筑圖書館文化氛圍具體執行方案,筆者主要有以下的幾點思考:
3.1 通過館舍建筑營造文化氛圍
建筑為文化、藝術及科技的果實,為凝固的詩及音樂,圖書館亦在其中。良好的采光,通風,相應配套的硬件設施,三者合一,構筑成為了基礎的館舍建筑文化,圖書館本身亦是文化氛圍塑造的先行者。圖書館宜因地制宜,各出風采。
3.2 通過內部環境的建設烘托文化氛圍
圖書館為文化教育的主陣地,周邊環境皆會對讀者的讀書氛圍及圖書館功效造成效果。就當下來說,圖書館設施建設的核心已由純效率性的物用功能開始演變為啟迪同學的心靈智慧的時代。圖書館的修繕,不僅需要注重實用性,亦宜兼顧精神功能及文化審美價值,尤其是在意境、格調和氣氛的渲染,盡量營造出一種的“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的意境。筆者通過了解各大圖書館,覺得以下幾種措施效果不錯:應因地制宜地設置形式不同的宣傳櫥窗之類,如此一可增加室內整體美感效果,亦可舒緩情緒,進而塑造成學術氛圍濃郁的圖書館文化。
3.3 通過庫藏資源建設增強文化氛圍
圖書館以館容館貌為臉,館名為眼,辦館理念、方針目標為腦,裝飾布局為衣,員工精神面貌為氣,而庫藏資源則是血和肉。故而,除了根據學校專業設置所要求的那部分專業資源以外,還宜確保合適數量的人文社科類書目。這樣不僅可使學生于專業知識學習之外,亦可逐步明悟到文化氛圍的影響及教育,繼而主動接受人類智慧傳承的熏陶,培養他們優秀個人品質。此外,還應該根據高校圖書館自身條件創立特色庫藏,即因地制宜,考慮到主要同學學習的需要,在特定學科主題或一定的領域形成的具有一定規模、專一、全面的文獻資源體系,就像構筑特色資源數據庫之類。故而,利用庫藏資源的修繕,建設館特色的文本數據庫,亦為館文化氛圍的有效道路。
3.4 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創造文化氛圍
圖書館要盡量調整文化活動的高度,使它更符合大學生所處階段情況,使其不再僅為滿足同學閱讀需求的場所,更應該滿足同學的文化需求和休閑娛樂需求。不少圖書館目前已開展了一些講座,但是講座內容僅限于新生入館教育及電子資源使用培訓,還應開展比如名家名篇賞析講座、文化信息講座、電影電視劇評論講座、讀書方法講座等,達到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審美及鑒賞能力的目的。
3.5 通過館員服務行為和精神面貌來增強文化氛圍提高館員的人文素養
如若空有豐富的庫藏,而沒有人氣,就只會讓同學感覺到了暴發戶的寶庫,空有其型,不得其意。故而,我們要有濃郁的文化氛圍,把硬件設施的倉庫改造為活靈活現的圖書館。其中,最能集中體現圖書館精神文化的載體為館員的素養,這就需要館員不單有得體的衣著、文明的語言、亦需完備的知識體系,愈加深厚的文化內涵。當為同學提供服務的時候,淵博的知識體系、恰當的溝通能力及“潤物細無聲”的服務態度皆能讓同學心情愉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繼而主動維系圖書館的規則,對圖書館文化氛圍締造產生良性循環。
構筑圖書館文化氛圍為一項系統工程,大學圖書館宜因地制宜,綜合考量,揚長避短,營造與自身特色相融的文化氛圍,進而為讀者締造一個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葛秀芹,張曉燕.論圖書館文化氛圍的建設[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6,(3) :12~14.
[2]謝軼茵.構建高校圖書館文化氛圍的思考[J].圖書館論壇,2005,(4):219~22 1.
[3]李穎.高校圖書館人文環境淺探[J].現代情報,2003,(1):121~122.
[4]王曉麗,雷潤玲.文化氛圍是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基石[J].中國醫學教育 技術,2006,(6).476~478.
[5]李雪麗.芻議圖書館的文化氛圍[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4):95~97.
[6]譚靜.淺議我校圖書館精心營造以人為本的文化氛圍[J].情報探索,2007,(1) :7~9.
[責任編輯:張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