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畫院志·當代卷》做到這期已經是第36個畫院了,從國家級到省級到市級畫院。太原畫院是最有憂患意識的畫院。
這并不是因為太原畫院的現狀不盡如人意。而是恰恰相反,他們說:“今天的太原畫院成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一個重要的美術文化、藝術創作與研究的領軍陣地。”
正因為這樣,居安思危,才是最可貴,也是最稀缺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切如此,畫院當然不例外。太原畫院在想,畫院“隨著國家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的確在不同程度地顯出其功能的單一、狹窄和平面化這一現象是應嚴肅面對和反思的。”
而他們的宗旨“公益興院,學術立院,產業強院”本來就是為新時代而準備的,但是,當今也遇到了不可預期的困境。
“專業畫家作為創作主體,其個體性職業特征、個性化行為方式與畫院行政化管理間諸矛盾日益顯現。”
“真正體現按藝術規律辦事,實現對人的、精神產品創作性質的和美術文化社會公益性方向與目標的強調和品格與原則的轉型確立,也需有一定的空間和時間上的重構和實踐上的探索,甚至是艱難抉擇的過程。”
但這個“艱難抉擇的過程”他們知道“從根本上看還應有一個新生態、系統功能的梳理、整合和調整。”
他們認為“從行政職能的體制上能否成功地實現科學合理的重組和轉型,既有條件地實現畫院在政府機構設置上的職能關系的更趨合理和硬件、資源配置歸屬上的管理與使用,并使其在結構、功能體制上的完善與完整。”
居安思危,憂患意識,正是因為自信。正是因為知道自己的擔當。
所以他們說:“我們自信,也積極投身實踐探索,將在這一歷史挑戰和機遇中,畫院及同仁將配合以體制、機制的有效轉型,從更全面的格局,更合理的機制,更完善的功能中,更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認識與調整中,以加強合作、擴大交流、與時共進的意識去建設旨在加強而不是弱化,集中而不是分解,是多重互補而不再是職責分離的、相互消耗的新型的畫院。”
太原畫院的思考與行動,對于中國畫院的整體走向來說是一個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