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勇,李妙玲
(洛陽理工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 河南 洛陽 471023)
機械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探討與實踐
陳智勇,李妙玲
(洛陽理工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 河南 洛陽 471023)
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的培養中,注重發揮學校的建材行業特色和優勢,選擇合作基礎良好的企業深度參與培養全過程。把卓越工程師需要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分為基礎和行業兩類,科學設置課程結構,突出建材行業人才特色。企業實踐引入"雙導師"指導和評價機制,分為建材裝備設計制造、運行和維護、機電液一體化控制、畢業設計等多階段實習實訓,內容充實,效果顯著。
機械卓越工程師;建材; 課程設置;創新
實現人才強國,增強綜合國力,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高等教育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創新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1-2]。我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專業成為河南省首批“卓越工程師計劃”人才培養試點專業之一,從2012年開始在新生中進行選拔,組建實驗班,試行卓越計劃培養方案。現在已經有五屆學生參與學習,第一屆畢業生已走上工作崗位。
在培養過程中,按照國家對“卓越工程師”通用標準的要求,注重與建材行業人才需求相結合,聯系合作基礎良好的優秀企業深度參與學生培養過程,加強實踐環節訓練,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出深受企業歡迎的建材行業卓越工程師[3-4]。
卓越工程師泛指高等學校培養的具有工程師基本能力、并獲得工程師執業資質或者工程師職稱潛力的后備工程師。我校是省屬應用型本科院校,有深厚的建材行業背景和為地方經濟服務的特點,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在人才培養方面所獨有、并為社會認可的建材特色。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方案中充分體現以建材機械為特色,提出“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建材機械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 要求學生“具備建材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建材行業生產第一線從事建材機械產品的生產、營銷、服務或建材產品生產企業工程項目的實施、設備運行及維護等方面技術工作”。
卓越工程師人才需要具備行業專業知識和能力,培養方案中必須科學設置課程結構,支撐整個培養計劃的完成。企業最了解本行業技術前沿及技術發展趨勢,邀請建材行業企業參與培養計劃制定和論證、參與專業課程設置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是達到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
企業學習階段要求學生深入班組一線,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工程應用開發,結合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合作企業的選擇是重點。實施企業不但要與學校具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礎,還需要技術水平先進、經營管理規范、行業影響力較大、領導高度重視等軟條件,特別是當前產業轉型、水泥建材行業產能大調整時期,建材行業企業為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保證培養方案的落實,企業為實習學生配備了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班組長擔任企業導師,承擔一部分現場指導和畢業設計指導工作,與學校導師共同形成了"雙導師"制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
3.1 在建材機械設計制造技術企業實習
學習內容以建材裝備的研發流程和建材機械零件的加工工藝設計為主。學生分組在破碎、粉磨、窯爐等設計組,跟蹤一臺設備或一個關鍵件的設計、制造流程。例如,某型號磨機的大型中空軸應該設計成整體式還是分體式,切削加工工藝流程、熱處理工序如何安排,加工設備、刀具、切削參數、量具及輔助工裝該如何選擇,是否需要進行設計或從企業工裝庫借用等問題,在工程師的指導下,理論結合實際,學生學會軸類零件的加工工藝設計,并制訂相應的工藝文件。同樣,學會箱體類、盤類、齒輪等零件的工藝設計。學習各類加工設備的工作原理,工藝范圍、加工尺寸范圍,為工藝設計時,正確選擇設備打下基礎。熟悉各種加工刀具。
3.2 在建材機械設備運行與維護企業學習
學習內容:在企業工程師的指導下,熟悉水泥機械裝備的工作結構原理,熟悉破碎單元設備,生料破碎、熟料破碎設備的操作,維修、管理和維護。熟悉熱工燒成設備(回轉窯、蓖冷機等);提升輸送設備、粉末設備(球磨機等),水泥灌裝設備等的結構原理 、維護、維修和管理等。在建材裝備電液控制崗位學習,在企業工程師的指導下,學習微機控制、PLC控制技術、液壓系統等機械裝備控制系統的原理與設計。
表1 專業知識、能力與課程結構

3.3 畢業設計與實習崗位相結合
畢業設計題目來源于實習崗位或工程項目,核心內容為建材機械裝備設計,成立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班組長與實習帶隊教師組成的指導小組,圍繞項目或系統的開發、運行、管理等工作進行畢業設計。實習崗位和畢業設計題目的遴選都得到了行業企業的支持和幫助,洛陽礦山機械研究院、中信重工有限公司、洛陽黃河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天瑞水泥集團、河南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洛陽水泥設計研究院等建材行業優秀企業與我校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在我校卓越工程師的培養中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
畢業設計題目由企業、學校、學生三者共同參與制定,需充分考慮學生個人發展需要;畢業設計內容必須緊密結合行業發展需求,其形式不限,但是否達到培養要求,應根據專業培養標準,由企業高級工程 技術人員與專業責任教授共同審定;畢業設計進行過程中,學生應在充分調研國內外現狀的前提下,根據項目研究或系統開發等要求,撰寫開題報告、研究進展分析報告等,每周向老師匯報不少于2次;由企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與骨干教師共同擔任學生畢業設計指導工作,每位指導老師每周應安排不少于一次的指導;畢業設計進度由指導老師把握,學生完成畢業設計任務后,可隨時提出申請,經指導老師同意后,組織學生答辯。
畢業設計考核成績采用百分制,由三部分組成:企業導師(權重30%)、校內指導老師(權重30%)、答辯小組(40%),答辯小組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或班組長比例不能低于40%;企業評審或答辯小組評審未能通過時,學生可申請延長畢業設計時間,直至企業和校內導共同認定合格后,方可提出答辯申請。
依據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通用標準,制定了以建材行業為特色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方案;以培養學生知識和能力為重,科學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體系;建材行業優秀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保證知識結構的前沿性和先進性;企業實踐分階段實施,內容充實、執行力強;實習階段引入"雙導師"指導和評價機制,實習效果得到保障。
[1] 林 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4):21-2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關于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與工程人才技術人才培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 朱文博, 施小明, 錢 煒. 基于創新實踐教學的卓越工程師教育研究-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基本經驗[J].創新與創業教育, 2013(2):32-35.
[4]邸 馗, 籍亞玲, 于瑞云, 等. 基于“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創新[J].現代教育管理, 2016(1):92-96.
(本文文獻格式:陳智勇,李妙玲.機械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山東化工,2017,46(06):129-130.)
2017-02-09
河南省教學工程項目"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洛陽理工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教高〔2012〕964號)
陳智勇(1984—),河南洛陽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通信作者:李妙玲(1970—),女,河南孟津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G642
B
1008-021X(2017)06-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