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銘
(上海市虹口區教師進修學院,上海 2 0 0 0 8 1)
區域教育數據中心建設的關鍵環節與應用探索
——以上海市虹口區教育數據中心建設為例
聞銘
(上海市虹口區教師進修學院,上海 2 0 0 0 8 1)
區域數據中心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性項目。在上海市虹口區教育系統數據中心建設的過程中,我們以“一個中心,兩套體系”為指導,總結出了平臺建設、統一身份認證和管理體系建設三個關鍵環節,建立了業務標準、數據標準、技術標準等標準規范管理體系和業務流程、審批流程等機制管理體系,實現了區域內教育數據的集中管理和師生的一鍵通行,探索了若干基于數據的應用,落實了數據中心服務于教學、服務于決策的建設目標。
教育信息化;數據中心;統一身份認證;數據倉庫;大數據應用
數據中心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基礎性項目,數據集中管理已成為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方向。上海市虹口區作為在全國率先開展數字化課程環境建設與學習方式變革試驗(電子書包項目)的區縣,已初步構建起面向21世紀學習的軟硬件數字化環境。在進行了十多年教育信息化深入探索后,各類應用系統越來越豐富并且業務應用也越來越深入,這些應用系統在提升區內教育的學生管理、教師管理、教務管理、課程管理、學生考試管理、成績分析、體質監測、資產管理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積累了大量應用數據。
這些應用系統在服務于區域教育信息化的同時,也逐步顯現出來一些問題。
問題一:缺乏統一的基礎數據庫。教育業務的特點是多部門、多業務,難以在一個系統上實現全部業務,但各個業務系統所需的基礎數據基本是相同的。由于缺乏統一的基礎數據庫,每當業務部門需要構建一個系統,均要構建和維護一套自己的基礎數據庫,造成應用推廣的門檻過高,基礎數據的準確性難以保障,更新、維護比較困難。
問題二:“數據孤島”現象突出。虹口區已經建成的多個業務應用系統,每個系統均會形成具有各自業務特點的數據庫,這些數據庫設計開發標準不一,相對獨立,缺乏橫向數據交換機制,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這種情況在系統單獨使用時不會有問題,但難以滿足更高層次數據分析、業務決策的需要。
問題三:缺乏統一的用戶認證中心。各系統的用戶認證是各自進行的,雖然有部分系統已經進行了平臺整合,但底層數據庫沒有打通,還沒有建立統一的用戶認證機制,無法實現用戶跨系統的身份鑒別。
為貫徹落實上海市教委提出的“一網兩平臺三中心”[1](上海教育城域網,大規模智慧學習泛在平臺、上海教育綜合管理決策平臺,上海教育數據中心、上海教育資源中心和上海教育認證中心)的教育信息化發展總體框架,為了提升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在信息化底層機制構建方面提供支持,推動各項業務走向融合,更好地服務于政府決策,數據中心建設成為了首要的基礎工程。
數據中心的建設一般有三種模式:集中建設、數據倉庫和分布式數據整合[2][3][4]。集中建設是脫離舊系統全新規劃數據中心進行建設,重新制定統一的信息標準,統一開發應用平臺。分布式數據整合是指數據仍存儲于舊系統,僅僅為各數據庫建立索引,當用戶請求數據時再去各系統取數據。數據倉庫模式既考慮了現有系統的整合,又兼顧了數據分析效率。
針對虹口區教育應用的實踐情況,綜合分析各種建設模式的優缺點,我們確立了以“一個中心,兩套體系”為建設目標,以構建數據共享中心的模式來推進區級數據中心的規劃和建設。其中“一個中心”即建設虹口區教育系統數據中心,實現虹口區信息資源的統一管理;“兩套體系”即在數據中心建設的基礎上,建設標準規范管理體系與機制管理體系。
數據中心建設并非簡單地將各種硬件設備集成在一起,也不僅僅是存儲數據的中心,更重要的是數據流通和各種數據應用服務的中心,數據中心建設在規劃時應保證具備合理可擴展的系統架構、豐富的信息資源、安全可靠的機房設施、完善的管理機制,讓數據中心成為一潭活水,真正有效地服務于教育信息化。“一個中心”的建設包含兩個方面的主要內容:①建設基礎數據庫、業務數據庫和數據分析平臺,實現數據的集中管理;②建設統一用戶管理平臺、身份認證平臺、教育門戶平臺,實現區域內教育師生的一鍵通行。同時明確了在實現“一個中心”建設的基礎上,建設和完善“兩套體系”,其建設內容包括:①建立業務標準、數據標準、技術標準等標準規范管理體系;②建立業務流程、審批流程等機制管理體系。
依據這一頂層設計,區域數據中心建設應包含數據中心平臺建設、統一身份認證和管理體系建設三個關鍵的環節。
(一)數據中心平臺建設
數據中心要實現數據的集中管理,合理的數據中心架構是確保數據中心的數據流轉的基礎。數據流轉就是要解決數據從哪里來、如何存儲、如何流轉、到哪里去、如何使用的問題。在數據中心的整體架構中,各應用系統是數據的來源,通過多層的ETL(Extract-Transform-Load,數據倉庫技術)抽取,數據進入基礎數據庫和業務數據庫,再通過數據分析層,完成數據聯機分析和數據挖掘,按照不同的主題展現,為教育主管部門的決策和分析提供支持。
在十多年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實際需求,虹口區已經建立和深入使用了許多的應用系統,如學籍管理系統、人事系統、學生體質監測系統等,各系統都有各自的數據庫,其中數據也互有重疊和交織。根據對數據和業務需求的研究,總結出各業務系統與數據中心數據交互主要要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數據中心通過接口從各業務系統抽取共享數據,確定各業務系統要共享的數據。②制定數據庫的映射表,經過數據抽取,將各業務數據庫共享數據按統一標準與數據中心的共享數據庫進行交互。③按照數據中心統一身份認證體系分配的權限,各業務系統可以利用原有的方式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新增系統和功能則可以利用數據中心的數據進行查詢、統計、分析等操作,如需要進行跨業務系統的查詢和分析,也可以利用數據中心的數據進行。
1.數據倉庫體系結構分層設計
為了兼容各業務系統,便于將來更多業務系統的加入,設計了面向多類型數據源的數據倉庫系統體系結構,該體系結構分為數據源層、數據抽取層、數據存儲層、數據融合層、數據倉庫層和數據應用層共六個分層。
(1)數據源層。數據源層包含各業務系統的數據源,既包括諸如人事系統和學籍系統等對應人員信息的數據源,也包括如課表系統和作業系統等系統的數據源,還包含部分非結構化的資源數據源。這一設計為后續數據中心的進一步建設,預留了擴展支持。
(2)數據抽取層。數據抽取層主要完成數據的抽取工作,主要功能是將遠程數據源通過ETL遷移到本地,與此同時完成數據的集成。跨越城域網抽取分布在各學校、各應用系統的數據,操作速度和效率都較低,復雜度也比較高,故通過這種ETL的抽取可以降低異構數據源直接遠程操作帶來的對整個系統效率的影響,為不同種類數據的集成提供了統一的抽取規范。
(3)數據存儲層。首先,數據存儲層用于數據的存儲,是數據源數據的綜合數據倉庫。數據存儲層對進入的數據進行數據清洗、排重,完成數據的初步集成。如業務數據更新,數據存儲層通過關系型數據庫的數據日志功能將歷史數據進行備份保存。
其次,存儲層充當數據倉庫的數據緩沖區。由于數據倉庫的數據結構及組織方式與數據源可能存在較大差異,源數據須經過嚴格的抽取、映射、轉換和整合的過程,耗時較長,如從數據源直接抽取數據到數據倉庫,運行效率低下,影響各業務系統正常運行,故利用存儲層作為原始數據的緩存區,屏蔽業務系統的數據變化對數據倉庫和數據集成的影響。
再次,如果數據倉庫發生故障,數據可以再次從存儲層ETL至數據倉庫,而避免從數據源重新獲得數據。
(4)數據融合層。數據融合層負責將數據從數據存儲層抽取和轉換至數據倉庫。盡管數據都是以關系型數據庫存儲,但由于數據來源不同,數據結構和組織方式之間差異較大,需要對不同數據源的數據進行集成和融合。數據存儲層數據,通過數據抽取、轉換和加載,要實時集成到數據倉庫中,因此,數據融合層不僅要完成數據集成和數據模式轉換,還要具備合理的調度機制以滿足實時性需求。
(5)數據倉庫層。數據倉庫層由數據倉庫和若干數據集市組成。根據應用需求的不同,數據倉庫采用星型或雪花型模型建模[5],為應用層的數據分析和應用系統提供數據服務。關系型數據倉庫按主題組織存儲數據,并對數據按主題進行匯總,完成各種數據的集成。
倉庫層根據不同分析和挖掘需求將數據倉庫數據分類成不同的數據集市,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聯機分析處理)和數據挖掘應用則依賴于這些數據集市。數據集市的數據一般由數據倉庫的全部或部分細節數據匯總融合而來,數據量的大小、應用需求和使用頻度等因素決定數據集市的融合程度。
(6)數據應用層。數據應用層主要包含各項數據應用,如學生教師信息查詢檢索、各種教育相關的數值分析、數據挖掘、OLAP和決策支持等。數據應用層利用統一身份認證系統提供訪問控制。
2.數據倉庫主題分類
通過上述六層模型,可將數據從源數據庫中抽取轉換到數據倉庫層。根據各業務系統的特點,可將數據倉庫分為基礎數據倉庫和業務數據倉庫。
(1)基礎數據倉庫。通過前期調研工作,梳理業務系統的數據類型,將學校、教師、學生、課程等數據定義為基礎數據。基礎數據僅包含所有的業務系統中都需要使用到的數據,即教師、學生、學校等最基本的信息,如教師的姓名、性別、年齡、學校等信息。基礎數據倉庫實現基礎數據的收集,同時保證各應用系統基礎數據的唯一性與規范性。
(2)業務數據倉庫。業務數據根據數據在各業務系統的使用范圍分為通用型業務數據和拓展型業務數據。業務數據主要是為不同用戶的各種統計分析和決策提供信息支持的數據。業務數據通過上述六層模型被定期抽取進入數據倉庫,數據倉庫包含業務系統現有的各類數據,采用規范的元數據標準,實現對各類業務數據的統一標準化。業務數據倉庫通過數據集市和數據視圖等工具,向應用系統提供服務,實現各類數據的再組織和實時聯動,也保持了業務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數據倉庫通過對數據的劃分,保證了數據抽取的性能;通過控制各類數據的訪問權限,保證了數據的安全。
(二)統一身份認證
1.多系統并行的現實問題
目前已逐步建成的和投入使用的系統包括教務管理系統、學籍管理系統、考務管理系統、教師信息管理平臺、電子白板課堂教學管理系統、作業管理平臺等,盡管最初有規劃將各系統進行關聯,但區域信息化建設中各類共性問題也很快地顯現了出來。
(1)系統使用不便。各系統由于建設周期不同,建設和使用部門也不同,每個系統都有獨立的用戶管理、組織機構管理和權限管理,用戶在訪問不同系統時需要不同的用戶名和密碼,使用非常不便。
(2)系統維護不便。各系統實際建設時,并未能很好地統一數據標準和數據格式,有些系統之間業務功能還有重疊,給系統的統一維護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3)安全隱患。許多用戶為了便于記憶,在各個系統中使用同樣的用戶名和密碼,有些系統間也采用不安全的認證方式,給整個系統的安全帶來了隱患。
(4)數據無法共享。系統之間即使愿意共享數據,由于數據格式的差異也無法做到,許多相關數據間的關聯無法分析,為后續的數據分析帶來了障礙。
2.身份認證系統功能設計
“一個中心”建設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建設統一用戶管理平臺、身份認證平臺、教育門戶平臺,實現師生的一鍵通行。統一身份認證系統能將各教育應用有機地聯系起來。
統一身份認證平臺不存在其他復雜的信息處理類業務流程,其最重要的業務流程就是認證業務流程,其次是數據源同步的業務流程。其他的例如業務系統管理、人員管理、權限設置等都屬于附屬性功能。
(1)單點登錄。驗證登錄用戶名與密碼的合法性,判斷在其他系統有無登錄,避免重復的登錄操作。
(2)單點退出。在任何一個應用退出時,向所有其他應用發送指令,保證應用的數據安全。
(3)票據驗證。登錄后,再次實現票據驗證,保證接入的合法性,此功能對用戶透明。
(4)身份驗證。判別用戶身份為何種狀態,根據不同的狀態執行不同的步驟。①登錄狀態,允許進一步操作。②未登錄狀態,跳轉至服務器進行登錄。③過期狀態,跳轉至服務器進行登錄。④跨域跳轉狀態,不需要再次登錄,使用ST(Service Ticket,服務票據)進行驗證。
(5)屬性解析。通過驗證后,CAS(Central Authentication Service,中央認證服務)服務器端以XML格式傳輸用戶屬性,客戶端進行讀取、轉化和保存。
(6)多種登錄方式支持。受保護頁面登錄方式可以靈活多變,可以僅僅接受認證中心的認證授權,也可以選擇性地接受,或本地登錄、游客訪問和認證中心登錄并存。
(三)管理體系建設
數據中心建設不僅僅是系統的建設,各項機制的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機制建設首先要進行頂層的設計,再依照頂層設計完善各項標準和規章制度。
對于數據更新機制,包括數據源的更新和數據倉庫的更新,在進行數據倉庫模型的設計時就要充分地考慮,同時制定相應的規章,定期檢查、備份和校驗,保證數據中心真正成為流動的數據的集合。
數據中心完成建設后,第一個功能就是可以實現基礎數據的統一管理和輸出、各業務平臺數據的交換,保證權威數據的唯一性,當業務系統需要從數據中心獲取基礎數據、擴展數據、業務數據時,需要先根據自身系統的需求劃定所需業務數據具體內容與范圍,并向數據中心管理辦公室提交數據交換申請,經過教育局分管領導、數據中心管理辦公室等審批通過后,才開始正式進行數據交換。數據中心管理平臺建設完成后,可在線上完成數據采集、數據同步、數據交換等申請與審批流程,有效整合人員、流程、技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能有效監控數據中心的運行。
為了更好地管理數據中心的日常運維,需要運維人員清晰地了解各業務系統與數據中心間復雜關系、各部門或單位在數據中心的職責,在此基礎上制定完整的、精確的技術文檔。
數據中心建設目標中“兩套體系”明確了在數據中心建設的同時,要建設和完善兩套管理體系:①建立業務標準、數據標準、技術標準等標準規范管理體系;②建立業務流程、審批流程等機制管理體系。虹口區在建設過程中堅持將機制建設作為數據中心建設和運行的一個重要抓手,表1中列出了“一個中心,兩套體系”的建設內容,包括配套制定的技術標準和工作制度。

表1 “一個中心,兩套體系”建設內容
為了描述虹口區教育系統數據中心的基礎性、通用性元數據標準,包括數據元素的標記、名稱、說明、表示、計量單位等相關內容,以便更好地保障數據中心與現有業務系統及后續接入業務系統實現有效的數據交換,我們建設初期就建立起了元數據字典,元數據字典的建立主要依據下列步驟:①從數據模型中提煉出基礎數據元素和業務數據元素;②分析國標、行業對數據元素描述的規范,制定數據元素描述規范,包括數據元素的中文名稱、英文名稱、同義名稱、語境定義、分類方案值、數據類型等;③依據數據元素描述規范制定全職能域的元數據標準。
在數據中心建設的同時,為保證數據中心建成后,數據的準確性、唯一性、權威性,制定了數據中心業務流程管理規范。其中規定,除了提供源數據的業務系統,其他業務系統不應再維護本系統的基礎數據及擴展數據,而是應當從數據中心中交換獲取。同時,要求提供源數據的業務系統,務必保證源數據的準確性,當數據更新時,要及時維護,以保證本系統、數據中心及其他目標業務系統數據的準確性。該規范中明確定義了數據中心與各業務系統的數據采集、數據交換、數據同步和新業務系統集成的流程,從制度上保證數據中心建成后數據的權威性和一致性。
區域教育數據中心作為一個服務平臺,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系列的應用,這些應用一定要是服務于區域教育,為區域內各教育相關方,如教師、學生、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等,提供各種數據分析服務的。因此,本研究探索了多項數據應用及其實現步驟,通過數據的應用使得數據中心的數據真正成為有價值的數據,實現數據服務于應用,應用服務于教育。
(一)實現數據應用的技術路線
為探索數據中心應用實現步驟,我們將應用實現的技術路線歸納為以下五個步驟。其中,前三個步驟完全依托數據中心的建設,也是數據中心提供數據服務應用的基礎。
1.建立數據倉庫
數據倉庫是數據中心平臺建設的核心。數據來源于各個業務子系統的集成接口,集成到數據中心的數據結構完全按照決策支持的需求而設計成星型結構或雪花型結構,同時兼顧數據倉庫未來的可擴展性和數據查詢、訪問的效率。在抽取過程中,對數據進行了諸如完整性和有效性驗證,清洗和轉換冗余數據和不一致的數據。
2.確定數據訪問控制
通過統一身份認證,在實現單點登錄的同時,利用數據中心統一用戶身份,實現完善統一的數據訪問控制。統一身份認證根據用戶身份及所屬的預先定義的策略組,控制用戶使用數據資源范圍。數據資源范圍控制是保證數據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合法實用性的重要基礎,是數據中心網絡安全防范和數據資源保護的關鍵策略之一,系統依據控制策略提供訪問授權。
3.完善組織架構管理
組織架構管理是組織流程運轉、部門設置及職能規劃等最基本的依據,也是一種決策權的劃分體系及各部門的分工協作體系。可以把組織管理的各個部門或個人定義為某一要素并配置在一定的位置上,確定其活動條件,規定其活動范圍,形成相對穩定的科學的管理體系。通過兩套體系建設,我們將組織管理相關數據維護等工作形成規范化的流程和審批機制,明確各職位業務范圍與從屬關系,通過圖像化界面展現各職位情況及業務范圍,方便實現因人事、職位、職權變動引起的數據訪問權限調整。
以上三個步驟都包含在數據中心建設的關鍵環節中。在實現這些關鍵環節的基礎上,再通過數據聚合分析和數據的可視化,即可實現基于數據中心的各項應用。
4.數據聚合分析
數據聚合是根據實際的應用將各業務系統相關的數據進行整合匯聚,形成便于數據分析的結構化數據。
數據分析是通過適當的方法對收集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抽取有價值的信息,形成結論,對數據加以詳細研究和概括總結的過程。可以根據實際的應用采用不同的數據分析方法,如描述統計、假設檢驗、信度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聚類分析等。
5.數據可視化
將海量的數據進行復雜的數據聚合和分析后將結果借助于圖形手段進行可視化呈現,可實現清晰有效的傳達與溝通效果。數據可視化的目的就是要讓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數據看上去絢麗多彩、簡單易懂,而不是極端復雜和費解。
根據以上步驟,我們探索建立了多種數據應用。如數據查詢服務、在線審批服務、一站式信息服務、業務主題分析服務等。
(二)一站式信息服務
一站式信息服務是建立在數據中心建設基礎上的一類數據應用。依循我們建設數據應用的步驟,首先根據數據應用的具體要求對數據進行匯集。日常教務管理與教學過程產生各類大量的業務數據,數據中心通過匯聚各應用系統的數據可以方便地實現各教育相關方的數據匯集,然后通過可視化方式為平臺用戶展示學校、教師、學生等業務主題相關的智能數據,為教育管理者提供日常管理及業務決策的數據支持,為授課教師提供學生個人學習動態、知識點掌握、興趣愛好等各方面情況,幫助教師為每一位學生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路線。
目前的一站式服務包括學生檔案袋、教師專業檔案和一校一表等。這些服務實現了圖形化統計分析,包括排序、限制、圖表互換、行列互換等多種報表分析手段,提供管理駕駛艙、指標盤監控、可視化的紅綠燈狀態預警,集中反映各業務運行指標的完整信息與基礎信息。例如,對于每位學生的所有的學籍基礎信息及每天、每周、每月的電子作業情況,學生閱讀與體質情況,各學校硬件設備情況,教師課程安排情況等,都給予相應的安全閾值,那么就可以起到狀態預警與監控的作用,無論是行政領導、業務部門想了解各學校情況,還是師生想了解自身的教育教學情況,都能一目了然。
1.學生檔案袋
數據中心的學生類數據,為學生的檔案管理和多元化評價提供了數據支撐。通過研究學生數據初步建立了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成長情況,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真正落到實處。
只有保證數據的唯一性和準確性,才能實現業務數據的疊加。隨著采集學生學業情況數據的業務平臺不斷增加,在數據中心的支撐下,業務數據疊加使得學生檔案袋的實現變得更加容易。
2.教師專業檔案
數據中心的建設實現了教師個人各項業務數據的匯聚,提供一表通的數字化更新管理,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數據支撐。通過數據倉庫模型,將教研互動、人事系統、師訓平臺和其他教師業務系統的數據融合,集中展示教師的相關綜合信息。
3.一校一表
數據中心通過數據倉庫實現學校的人、財、物等各項數據的匯集,學校的管理者可以非常方便地查看各項數據的統計、分布,做好數據的維護。
(三)主題分析
主題分析同樣是為了服務于教育決策,服務于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
我們正在建設和已經建成的主題分析應用主要有學習者行為分析、數字閱讀分析等。
學習者行為分析是利用智能數據分析技術分析學習者的數據,建立相關分析模型來發現信息之間的聯系,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學習預測和提供建議,同時可以使用數據和模型來預測學生學習進展和成果,并在這些信息基礎上采取相關的行動,如干預和引導等。如通過上海市數字教材應用實踐,數據中心匯集了大量數字教材使用的實際數據,這些數據既有教師和學生課堂教學環節使用教材時的數據,如課堂練習、教材閱讀等數據,也有教師在課前和課后的備課和對學生評價的數據,學生在課前和課后預習和復習的數據,可以利用學習行為分析模型,通過分析課程評價、課程特征、學校特征、平臺特征和學生特征,對數據進行綜合的分析,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指導,對教師的備授課和評價進行引導,為決策者機制研究和決策提供依據。
同樣,數字閱讀分析也是通過相關的技術手段采集閱讀者數字閱讀時的行為,利用智能分析技術對閱讀者的行為做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從而評價閱讀者的閱讀能力水平,衍生出閱讀指導和輔導,幫助決策者制訂學生閱讀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模型,幫助教師針對不同學生制訂閱讀能力提高的方案和實施路徑,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特點提高閱讀能力。
另外,對于學校相關的主題分析,我們提供了如學校的師生比、特級教師數、百人電腦數等分析可視化展示。對于學生相關的主題分析,我們提供了體質監測數據、體育課成績和文化課成績的相關性分析等。對于教師相關的主題分析、我們提供區域內各學科教師數量的相關統計分析、教師年齡構成的可視化展示等。通過對以上主題的量化的和定性的分析和展示,決策者能及時了解到整個區域內基礎教育各方面的情況,使得區域內相關的教育決策有據可循。
虹口數據中心在建設過程中堅持“一個中心,兩套體系”的環境架構建設和機制建設。按照數據中心建設的三個關鍵環節,分階段建設,每個階段都將系統建設和機制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保證將系統建設好,也保證在建設完成后將系統使用好。
第一階段建設中完成了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實現了跨系統的統一身份認證、單點登錄,建立了統一的元數據標準及對接規范,構建了數據模型和數據的采集、更新、管理與利用機制。
第二階段建設在第一階段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我們制定并完成了調研、分析和整合各個業務子系統,搭建業務數據庫,建設數據中心,完善標準規范的四個目標,并實現了學生檔案袋、教師專業檔案、一校一表三個應用,為學生、教師、決策者提供了服務,讓數據得到了應用。這一切都離不開項目的統籌規劃、多方協同、跨界合作、優勢互補、機制創新、科學管理。
在虹口區“十三五”教育信息化規劃中數據中心的建設是落實“重構環境,再造流程,支持教育創新,服務多元化評價”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項目,同時也很好地呼應了上海市教委提出的“一網兩平臺三中心”的教育信息化發展總體框架。目前我們已初步實現了無線網、學習平臺、決策平臺、認證中心、數據中心的建設。后期計劃構建資源中心,建立資源標準,實現資源積累與共享;通過數據中心和學校的數據交換共享實現智慧校園;通過數據中心實現數據的集中存儲、挖掘、分析與可視化運維服務。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是“十三五”時期的重頭戲,特別提到了要發揮互聯網優勢,實施“互聯網+教育”,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因此,對于數據中心建設,網絡的安全和數據安全同樣密不可分,不僅需要考慮數據的安全問題,還要考慮數據的隱私問題。另外,數據中心的目的是改善、幫助、支持學習,應當以應用為導向,探索如何支持教育教學,支持分析決策,通過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的變革和教育服務的均衡化。
參考文獻
[1]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4—2016)[EB/OL].(2014-12-17)[2017-03-22].http://www. sheitc.gov.cn/zxgh/665205.htm.
[2]崔東浩.業余大學畢業論文指導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1.
[3]顧大偉.數據中心建設與管理指南[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4]教育部.國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省級數據中心建設指南(印發稿)[DB/OL].(2014-07-7)[2017-03-25].http://www.sdedu.gov. cn/sdjy/_ztzl/jyxxh/627392/index.html.
[5]GOLFARELLI M,RIZZI S.數據倉庫設計[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孫震華)
Exploration of Key Point and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Educational Data Center Construction—A C a s e S t u d y o f S h a n g h a i Ho n g k o u E d u c a t i o n a l Da t a C e n t e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WEN Ming
(Shanghai Hongkou Teachers’ Training Academy,Shanghai,China 200081)
Building regional data centers is the fundamental program in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data center for Shanghai Hongkou education system,we took “one center,two systems” as our guide to summarize three key points,that is,platform construction,unifie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By doing so,we set up the standard system such as business standards,data standards,technical standards and the mechanism management system such as the business process,the approval process.Thus,we realized central management of educational data and one-key acces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in the region.In addition,we tried several data-based applications and achieved the construction goals of using the data center to serve teaching and policy making.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data center;unifie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data warehouse;big data application
G 4
A
2096-0069(2017)0 4-0069-0 8
2017-04-11
聞銘(1973— ),女,上海人,上海市虹口區教師進修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信息中心主任,中學高級職稱,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中小學信息科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