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俊,李 偉
(云南師范大學 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體育旅游者調查與分析
戴文俊,李 偉
(云南師范大學 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以對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的體育旅游者的調查問卷為基礎,對旅游者參與滇池體育旅游的狀況進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參加體育旅游的旅游者以男性為主,中年占比最大。2.體育旅游者對體育旅游有一定的了解度,強身健體是旅游者參與體育旅游最重要的動機。3.登山、跑步和自行車是旅游者參與最多的體育旅游項目。旅游者在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參與體育旅游的消費較少。
體育旅游; 滇池; 旅游者; 調查
體育旅游是各種體育活動與旅游活動相結合,以滿足人們進行體育訓練、競技比賽、康體健身、休閑娛樂、觀賞賽事等消費需求的所有活動和關系的總和,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文章旨在對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體育旅游者的調查問卷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研究旅游者的旅游特征和影響因素,為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促進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體育旅游的發展提供一些對策和建議。
國外對體育旅游的研究開始較早。學術界認為,對體育旅游的學術研究肇始于Glyptis在1982年關于歐洲五國體育和旅游的研究[1]。1999年,Standeven和De Knop共同編寫了體育旅游的第一本專著《體育旅游》[2],是第一本正式提出和系統研究體育旅游的專著。國外的體育旅游涉及體育旅游的各個領域,主要集中在體育旅游的基礎理論、體育旅游與生態環境、體育旅游與經濟、體育賽事和體育旅游等幾個方面[3]。
國內的體育旅游起步較晚,同時關于體育旅游的研究也較晚。國內學者對體育旅游的研究主要是在體育旅游的基礎理論和體育旅游的資源開發方面。在體育旅游的基礎理論方面:《體育旅游及其界定》[4]、《關于我國開展體育旅游的市場分析》[5]、《體育旅游的健身康復功效研究》[6]、《論體育旅游及其基本特征》[7]、《體育旅游資源的內涵及開發問題研究》[8]、《體育旅游與相關概念辨析及其概念界定》[9]、《試論體育旅游》[10]、《對體育旅游概念的思考》[11]、《試析體育旅游與旅游體育》[12]等文章都對體育旅游的概念進行了不同角度的界定,其中閔健在2002年較早提出了體育旅游的定義,被后來學者廣泛引用。.
同時,大多數學者在界定了概念的前提下,都對體育旅游的特征進行了總結和闡述。如:《我國體育旅游發展前景初探》[13]、《福州市發展體育旅游芻議》[14]、《體育旅游市場特征及產品開發》[15]、《關于我國體育旅游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16]、《舟山市體育旅游市場的優勢分析及開發策略》[17]、《論體育旅游及其基本特征》[7]、《體育旅游資源的內涵及開發問題研究》[8]、《體育旅游產品的特點及市場細分》[18]、《體育旅游產業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19]。
而在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方面,國內學者進行的研究很多,較早進行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研究的是陸元兆和戴昌松2000年發表的《廣西少數民族地區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思考》[20],在論文中作者就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并提出了廣西的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戰略。此后大量的學者對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進行了研究,有對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理論的研究,如《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策劃探析》[21]、《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初探》[22]、《體育旅游資源開發之研究》[23]等,也有對中國及地方體育資源開發的研究,如《中國體育旅游資源和體育旅游市場開發研究》[24]、《河北省發展體育旅游的前景分析》[25]、《我國中部地區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16]等。
我國對體育旅游的現狀調查和游客行為的調查數量相比國外較少,但近年來關于此方面的的研究陸續發表,彌補了國內關于體育旅游調查的短板。較早的是孫兵發表的《沿海地區城市居民體育旅游消費人群狀況調查與分析》[27],其開展了對江蘇省沿海地區體育旅游人群消費特征的抽樣調查,獲得了相關人群參與體育旅游的消費特征的第一手資料。此后學者對于游客調查的研究日益增多,如梁婷玉、左新榮在2011對影響安徽城市居民體育旅游消費的因素進行了問卷調查和研究[28],于素梅[29]則開展了對我國不同群體的體育旅游認知現狀的調查和分析,研究了我國不同群體對體育旅游的認知情況。我國對于體育旅游旅游者的調查論文數量仍然較少,對文獻的整理發現,其調查的區域都集中在東部地區,同時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作為國內體育旅游興起較早的旅游區缺少對該地的體育旅游者的調查,因此文章嘗試用社會調查的方式對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的體育旅游者進行系統的分析,為滇池和云南的體育旅游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1、文獻調查法
通過云南師范大學圖書館、知網、萬方數據庫檢索和查閱了有關體育學、旅游學、社會學、經濟學的專業書籍和期刊論文。同時運用互聯網查閱了云南省、昆明市的統計年鑒,獲得相關的數據支持。
2、問卷調查法
(1)問卷的設計
根據本調查的目的和內容,并研究了10余篇體育旅游相關的調查問卷,制定了《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體育旅游者調查問卷》,總計20余個問題,包括旅游者的基本情況及旅游者的行為特征和對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的評價。
(2)問卷的信度及效度檢驗
為保證問卷的科學性,對問卷采用了Cronbach’s alpha系數法檢驗了問卷的可信度,經SPSS軟件計算得到α系數為0.791,符合一般的問卷調查要求。并通過面訪的形式,請云南師范大學1位社會學專家和1位旅游學專家,對問卷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進行了檢驗,進行了必要的修改和完善,最終設計完成了《滇池國家度假區體育旅游者調查問卷》。
(3)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問卷發放地點選擇在體育旅游者集中的滇池海埂公園,昆明體育訓練基地及附近的西山風景區,滇池湖畔高爾夫球會。下文所用的“滇池”范圍即指本次問卷的調查范圍。調查時間為2016年10月1日-10月7日,一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83份,通過對問卷的挑選、剔除,有效問卷為257份,有效率為90.81%,可以作為問卷分析的依據。
1、滇池體育旅游者人口特征
調查和分析滇池體育旅游者的人口特征可以為政府和旅游企業的市場細分提供科學依據,為其確定對應的目標市場提供參考,開展滇池體育旅游的營銷和管理。
(1)性別特征
通過調查結果表1發現,參加滇池體育旅游的旅游者中,男性占56.03%,參加體育旅游的女性群眾占43.94%。說明參加體育旅游的旅游者中,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參與體育旅游的熱情更高。對不同性別參與體育旅游的情況進行卡方檢驗,結果顯示P〈0.05,說明不同性別參與體育旅游的情況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其原因除了男性與女性之間的生理差別,更重要的是社會分工的不同造成了男性更熱衷于鍛煉身體,參與運動的情況,而女性則在其他方面上有更多的消費需求。
(2)年齡結構
對來滇池參加體育旅游的旅游者的年齡結構調查分析可以客觀地反映出該滇池參加體育旅游的旅游者年齡結構。從本次調查中發現,18歲及以下參加體育旅游的旅游者占7%,僅有18人,主要原因是該年齡階段群體學習時間比較緊張,較少有時間去參加體育旅游,而且參與體育旅游需要一定的旅游消費,作為沒有收入來源的群體,所以參與較少。19歲-25歲參加體育旅游的旅游者占26.46%,調查了解到這階段的旅游者以在校大學生為主,其精力旺盛,身體素質較好,熱愛運動,同時愛好旅游,對新興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心和好奇心,故成為參與體育旅游的重要群體。而26-35歲是從參與體育旅游的主力軍,占31.13%。這個年齡段的旅游者大多工作都比較穩定,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能夠抽出更多時間去參加體育旅游,同時作為80后,接受新興旅游方式的程度更高,因此能夠鍛煉身體也能旅游的方式受到熱捧。36-55歲的體育旅游者占21.01%,該群體已經有了較好的經濟基礎,同時工作步入穩定和上升期。但同時家庭工作壓力大,加上身體機能逐步下降,都有著鍛煉身體,放松心情的訴求,成為參與體育旅游的重要群體。56歲及以上的群體僅占14.4%。主要原因是老年人身體素質較差,參與體育旅游活動的難度較大,但空閑時間多且有經濟收入,所以比18歲及以下群體稍多。

表1. 滇池體育旅游者的性別特征
2、滇池體育旅游者的決策特征
(1)旅游者對體育旅游的認知

圖1. 滇池體育旅游者年齡結構
認知是指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獲得知識的活動。調查旅游者對體育旅游的認知是了解人們對體育旅游知識、作用、項目等的認識情況,在此基礎上可以針對性的制定營銷和管理方案。
通過對滇池體育旅游者的調查,發現大多數的體育旅游者都對體育旅游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并且有著相對清晰的目的。通過調查得知,累計有112個旅游者選擇了了解或非常了解,因為選擇一般選項的旅游者也聽說過體育旅游且大體知道體育旅游的含義,因此可以說有70.43%的人對體育旅游有一定認知。其中有31人選擇了非常了解,說明體育旅游在滇池體育旅游者中有了一定的認知度,但同時也有累計近30%的人選擇了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特別是14個被調查者完全不了解體育旅游,直到填寫問卷調查時才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這也要求政府旅游管理部門還有旅游企業還應該加大宣傳,吸引更多旅游者選擇體育旅游這一新興旅游方式。
對于體育旅游的認知情況,不同文化程度對于體育旅游的認知情況有著顯著的差別。對不同文化程度對體育旅游的認知情況進行卡方檢驗,結果顯示p〈0.05,說明不同文化程度對體育旅游的認知情況有著顯著的差異。對來滇池的不同文化程度的體育旅游者調查,高中(中專)及以下對體育旅游的認知百分率為58.72%、本專科學歷的占77.95%、研究生學歷的占85.71%。調查顯示對體育旅游的認知程度與體育旅游旅游者的文化程度呈正比,文化程度越高的群體,其對體育旅游認知程度高的人占比也越高。說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對體育旅游的認知百分比有顯著關系。

表2. 不同文化程度對體育旅游的認知差異
(2)參與體育旅游的動機
旅游動機是旅游行為和旅游決策過程的起點,它激勵人采取行動達到自己的目的。每個人參與體育旅游的動機不同,也會選擇不同的目的地和體育旅游。旅游者來滇池參加體育旅游的動機人均復合選擇百分比(人均復合選擇百分比=單項選擇人數*100%/總人數)從高到低依次是:強身健體、緩解壓力、消遣娛樂、冒險獵奇和社交需求。其中68.87%的人參加體育旅游是為了強身健體。現代社會,人們的健康觀念大大增強,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希望通過體育旅游,不僅僅能夠了解各個地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同時也能夠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可以說體現了中國旅游觀念的進步。參加體育旅游的目的為了緩解壓力的游客占了調查總人數的52.14%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整個社會處于一種激烈競爭的狀態,人們渴求在閑暇時間提高自己的精神享受,以此緩解工作時期的壓力,因此以身體放松和精神享受為核心的體育旅游活動受到了許多人的追捧。排在第三位的是消遣娛樂,說明許多的體育旅游者仍然與普通旅游者一樣,有著強烈的休閑娛樂的心理傾向,現代社會人們的社會圈子比較狹小,在休閑時間內,人們都愿意選擇體育旅游這樣一種方式消遣娛樂,釋放日常生活的緊張感。22.95%的人選擇冒險獵奇作為自己參與體育旅游的動機,另有19.07%的旅游者認為自己參加體育旅游的動機是社交需求,都體現了體育旅游的休閑功能,體現了旅游者對與自己生活環境不同的人文自然風情的向往。
3、滇池體育旅游者的行為特征

圖2. 參與體育旅游的動機差異
(1)體育旅游者參與的滇池體育旅游項目
體育旅游以其豐富多彩的項目和內容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大眾群體,對滇池體育旅游者所喜愛的體育項目進行調查和分析,不僅有利于體育和旅游管理部門制定相關的發展政策,而且有利于開發更多的體育旅游項目來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滇池體育旅游者參與的體育項目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登山、跑步和自行車,其人均復合選擇百分比分別為:63.04% 、45.14% 、32.30%。登山相較于其他體育旅游項目有著明顯的優勢,安全性高、沒有學習難度,且有著廣泛的接受性,同時登山過程中能夠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呼吸新鮮空氣,眺望風景。加上滇池旁就是西山風景區,因此成為了滇池體育旅游者的最優選擇。跑步和自行車也是人們最常進行的運動之一,不僅能夠鍛煉人的身體機能,磨練人的意志和耐力,同時在前進過程中也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滇池近2000米的海拔和新鮮的空氣也讓滇池成為了跑步和自行車體育旅游項目的絕佳場所。此外,滇池作為一個享譽內外的高原湖泊,劃船也是從各地來的體育旅游者參與較多的一個項目,有22.96%的旅游者都選擇了劃船項目。在劃船過程中可以享受清涼的湖風和高原風景,同時也可以起到鍛煉身體,提高膽量的作用。而釣魚和游泳由于保護生態和人身安全的考慮,滇池的管理部門對此有著明確的限制,因此參與的旅游者人數極少。

圖3. 體育旅游者參與的滇池體育旅游項目
(2)滇池體育旅游者的消費情況
經濟學理論認為,消費者收入是決定其需求的重要因素,人的需求水平與收入水平有正向關系。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到300美元時,人們即產生旅游需求,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000美元時,人們即產生鄰國旅游的需求,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時,人們即產生遠距離的國際旅游的需求。依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體育旅游消費是一種發展型消費,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體育旅游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對滇池體育旅游者的消費現狀進行調查,不僅可以了解滇池體育旅游者的消費興趣,更能夠制定合理的體育旅游項目價格,制定細分的營銷策略。調查問卷將體育旅游消費定義為在滇池度假區和周圍景區購買體育旅游項目的花費和進行體育旅游過程中的食物花費以及服務花費,將住宿費用和交通費用排除,以求更精準的表現出旅游者在滇池參與體育旅游的花費情況。調查結果表明,滇池體育旅游者整體消費水平較低,有57.19%的旅游者消費在250元及以下,在1001元以上的只有7人,可見滇池的體育旅游者消費較少,而體育旅游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屬于消費偏高的旅游類型[8],說明滇池的體育旅游的發展水平還較差,還有提高經濟收益的巨大空間。其中有28人的消費在100元以下,在調查中了解到該群體都是昆明大學城的學生,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且進行的體育項目也以登山、自行車為主。而體育旅游消費在101-250元區間的旅游者,參與的體育項目雖然較多,但都是價格低廉或者無需花費的項目,旅游者普遍反映滇池體育旅游的項目選擇性少,沒有自己喜歡的體育旅游項目。因此,開發多元化的、有本地特色的體育旅游項目是以后滇池體育旅游開發的方向。
滇池是云南省乃至全世界著名的療養和訓練基地,它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和高原湖泊資源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有著發展體育旅游的天然優勢。但是通過調查問卷,文章發現許多滇池在體育旅游開發上的問題,并提出了4點建議:

圖4. 滇池體育旅游者的消費情況
1、加大體育旅游的宣傳力度
體育旅游是一種新興的健康旅游方式,但在云南和昆明的宣傳力度還不夠,許多游客尚對此了解程度不高。因此建議滇池旅游管理機構和相關部門通過廣告、影視、圖片、新聞報道、刊物等形式大力宣傳體育旅游,使旅游者了解來滇池參加體育旅游的優勢和渠道,以此吸引更多的體育旅游愛好者的到來,也可以通過舉辦各類體育旅游產品的促銷會等方式增強宣傳效果,促進滇池體育旅游的發展。
2、政府與景區管理部門加大支持
政府的旅游和工商部門應給予滇池在發展體育旅游方面的政策支持,創新管理機制,營造促進體育旅游發展的政策環境和旅游環境,為開拓滇池體育旅游市場和吸引體育旅游旅游者創造優越的軟件及硬件支持,如制定合理的定價政策。同時在大力開發滇池體育旅游的同時,一定要強化體育旅游產業與旅游業發展的整體關聯度,并加快體育旅游業與城市體育產業的整合,發揮旅游業強大的經濟關聯和帶動作用,促進昆明市經濟的發展。
3、開拓多元化的體育旅游方式、推出優惠套餐
當前滇池的體育旅游項目仍然較少,在調查問卷的面談過程中,許多旅游者反映不能在滇池找到自己想要的體育旅游項目,如漂流。滇池體育旅游方式的開發受制于當地的自然和社會條件,不能面面俱到,但一定要開拓適合于滇池特色的體育旅游方式,吸引更多的體育旅游愛好者。
本地的旅行社在吸引體育旅游者的同時,可以推出多種短途,中途,長途的優惠體育旅游套餐讓游客選擇,如以較經濟的優惠套餐吸引大學生,每年專門針對特定職業和年齡段人群發行旅游優惠卡張,持卡的游客享有機票、住宿、游覽等方面的優惠,吸引體育旅游愛好者。同時,可以將滇池的幾種體育旅游項目進行捆綁銷售,制定一定的優惠價格,讓旅游者體驗高質低價的體育旅游項目。
4、發揮滇池自身資源優勢,開發特色產品
滇池高原湖泊的特點使它具有獨特的優勢,四季宜人的氣候資源和山湖交映的風光是滇池吸引游客的絕佳條件,滇池有能力也有資源進行體育旅游產品的開發創新,擺脫當前滇池體育旅游缺乏當地特色的缺點。滇池也是國家足球隊等眾多運動隊的冬季訓練基地,滇池可以以此為切入點,不僅打造休閑體育旅游度假基地,更可以打造世界著名的運動訓練康復基地,吸引專業人士和專業隊伍的入駐和旅游觀光。
參考文獻:
[1] Glyptis. Sports and Tourism,Recreation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M]. Lodon:Bell Haven Press,1991:165-168 .
[2] Standeven J, De Knop P. Sport Tourism[M]. IL:Human Kinetics,1999:56-61.
[3]譚曙輝,劉成,張河清. 體育旅游研究的國內外比較分析[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33(4):54-58.
[4]閔 健. 體育旅游及其界定[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6(6):4-6.
[5]張 鯤,張西平,朱愷. 關于我國開展體育旅游的市場分析[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5):607-609.
[6]段國新. 體育旅游的健身康復功效研究[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25(5):117-119.
[7]連桂紅,劉建剛. 論體育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7(3):15-22.
[8]于素梅,易春燕. 體育旅游資源的內涵及開發問題研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1(1):26-28.
[9]晶晶亮,徐虹. 體育旅游與相關概念辨析及其概念界定[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2(5):24-26.
[10]王丙新. 試論體育旅游[J]. 體育文化導刊,2006,(7):51-53.
[11]羅永義. 對體育旅游概念的思考[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12):42-44.
[12]曲天敏. 試析體育旅游與旅游體育[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43(10):28-31.
[13]黃艷飛. 我國體育旅游發展前景初探[J]. 體育文史,2001,(2):18-19.
[14]陸芳,陸輝. 福州市發展體育旅游芻議[J]. 福州師專學報,2001,21(2):89-93.
[15]汪德根,陸林,劉昌雪. 體育旅游市場特征及產品開發[J]. 旅游學刊,2002,17(1):49-53.
[16]王桂忠. 關于我國體育旅游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 體育科研,2002,23(2):53-55.
[17]張同寬,吳滿彩. 舟山市體育旅游市場的優勢分析及開發策略[J]. 浙江體育科學,2003,26(6):20-22.
[18]歐陽梅. 體育旅游產品的特點及市場細分[J]. 安康學院學報,2007,19(3):29-32.
[19]王 輝. 體育旅游產業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J]. 體育與科學,2010,31(4):59-64.
[20]陸元兆,戴昌松. 廣西少數民族地區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思考[J]. 體育科技,2000,21(3):1-4.
[21]周 琥. 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策劃探析[J]. 體育與科學,2007,28(2):32-34.
[22]姚 潔. 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初探[J]. 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9(1):67-69.
[23]張枝梅. 體育旅游資源開發之研究[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27(1):130-131.
[24]韓忠培. 中國體育旅游資源和體育旅游市場開發研究[J]. 體育與科學,2005,26(3):39-42.
[25]孫東敏,路紫,王佳. 河北省發展體育旅游的前景分析[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2,26(2):198-202.
[26]石曉峰. 我國中部地區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6):10-16.
[27]孫 兵. 沿海地區城市居民體育旅游消費人群狀況調查與分析[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16(6):47-49.
[28]梁婷玉, 左新榮. 城市居民體育旅游需求狀況的調查分析——以安徽城市居民不同群體為視角[J].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4(1):89-93.
[29]于素梅. 我國不同群體體育旅游認知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24(5):10-12.
[30] Glyptis. Sports and Tourism,Recreation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M]. Lodon:Bell Haven Press,1991:165-168.
[31] H.J. Gibson. Active Sport Tourism:Who Participates Leisuree Studies Routledge[J].Part of the Taylor and Francis,1998,17(2): 155 一 170.
[32] Heather.J. Gibson.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Why Sport Tourists Do What They Do’[J]. Part of the Taylor and Francis,2005,8 (2): 198-217.
[33] Weed.M,Bull.C. 體育旅游.[M]. 戴光全 等譯.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1-5.
[34]戴 青,陳 誠. 安徽省合肥市不同年齡群體參與體育旅游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 安徽體育科技,2008,29(3):68-69.
[35]劉玉珍. 體育市場學概論.[M].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2-13.
[36]石巖,舒宗禮,夏貴霞. 近十年來我國體育旅游研究現狀綜述與展望[J]. 體育文化導刊,2007,(14):60-61.
[37]舒宗禮,夏貴霞,夏志,等. 我國體育旅游者行為特征分析及其動機研究---以湖北省體育旅游客源市場為例[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3):16-19.
[38]楊 強. 中國體育旅游研究20年:述評與展望[J]. 中國體育科技,2011,47(5):90-100.
[39]袁君秀. 蘇州市大學生參與低碳體育旅游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D]. 蘇州:蘇州大學,2013.
[40]云南省體育局. 云南體育產業發展規劃(2006-2020)[]. 2013.
[41]曾五一,黃炳藝. 調查問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J]. 統計與信息論壇,2005,20(6):11-15.
[42]張志剛. 國內外體育旅游研究綜述[J]. 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23:17-19.
[43]張志華,章錦河,劉澤華,等. 旅游研究中的問卷調查法應用規范[J]. 地理科學進展,2016,35(3):368-375.
[44]鄒凱,宛霞,徐擁軍,陳祥巖. 沈陽市體育旅游的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26(3):30-32.
A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Sports Tourists in the Dianchi National Tourist Resort
DAI Wen-jun , LI Wei
(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cienc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650500 China)
The article research the situation of sports tourists participate in the sports tourism in the Dianchi National Tourist Resort wha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ports tourists in the Dianchi National Tourist Resort,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The male people take majority percentage of tourists who participate in sports tourism, and the middle age people has largest portion.2.Sports tourists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about sports tourism, The most important motive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tourism is keep fit.3. Mountaineering, running and cycling are most popular sports tourism project. There are less expenditure in the Dianchi National Tourist Resort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tourism.
sports tourism; Dianchi;tourism; investigation
F590.8
A
2095-7408(2017)03-0034-08
2017-01-05
戴文俊(1992- ),男,湖南婁底人,在讀研究生,主要從事旅游管理與區域規劃研究。
李偉(1965- ),男,河北石家莊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旅游人類學、旅游規劃、人文地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