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U遇到P,會產生什么樣的火花?發布會之前,朋友圈里一張廣為流傳的海報欲言又止,一度引發業界猜想。而隨著謎底的揭曉,眾人恍然大悟——神州要“造車”了。
其實,“造車”一詞并不準確。神州并未從零開始,從無到有的打造一輛車:“不是不想,而是風險太大。”面對記者,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坦然地說。取而代之的,他選擇了一個更穩妥,也更快捷的方法——投。
造車不是造夢
互聯網、人工智能的應用深刻改變了許多傳統行業,出行市場也不例外。作為百姓生活必選項之一,近年來這一領域的競爭不可謂不激烈。在歷經了租車、專車、買賣車和電商業務蓬勃發展之后,許多互聯網大佬的目光自然瞄準了產業鏈的上游——造車。
從特斯拉CEO馬斯克,到谷歌聯合創始人布林,再到蘋果CEO庫克,他們都懷揣著同一個夢想,用不同的“姿勢”布陣。而在國內,互聯網造車的大潮也同樣風起云涌。
善于審時度勢的陸正耀,早早地看準了產業布局的方向。

不過,作為一名業界的“老司機”,他也深諳自主造車并非易事——雖然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勢必然是未來趨勢,但一般而言,一家成熟的車企若想打造一款全新的車型少說也得五年。汽車的研發、設計、制造、測試、量產這五大環節,不僅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支持,更需要有力的人才保證以及過硬的技術研發能力。
那么,神州究竟該不該冒這個風險?
為了弄清“車值不值得造”這一問題,向來理性的陸正耀沒有頭腦發熱的向前沖。而是自掏腰包,花了1500多萬元,聘請了全球最大的汽車配件和設計公司麥格納來論證。最終,對方給出了否定的結論。
麥格納認為,神州優車如果從頭開始自主造車,短期內要么造不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遭遇技術上的風險;要么會過分牽扯精力、耗費資源,最終改變神州優車原本的平臺屬性。
或許,這并不是陸正耀想要的答案。然而經過再三考慮,他妥協了。不僅僅是考慮到其中的風險因素,更是考慮到如果神州自己造車,就成了很多車企的競爭對手,失去了合作面孔。
“與其如此,還不如保持平臺的開放性,通過投資或者并購來進入汽車制造環節。”陸正耀笑呵呵地對記者說。輕松的談吐背后,隱隱也透著幾分不舍。
一旦決定不下水游泳,陸正耀就成了一名坐岸觀潮者。“我們坐在岸上‘觀賽,誰游得好,游得快,我們就先投誰。”
投選手也投賽道
商業講究的是邏輯。對于這一點,“身經百戰”的陸正耀有著清醒的認識。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電動車產銷51.7萬輛和50.7萬輛,同比增長51.7%和53%。而根據國家相關規劃,2020年產銷將達到500萬輛目標。
趨勢確定,新的萬億級大市場正在打開。在明確了新的賽道以后,接下來的要做的,就是遴選出種子選手。
相較于其他“燒錢”、“愛講故事”、“愛做PPT”的互聯網企業來說,此番被神州“翻牌”的小鵬汽車顯得有些過于低調,很多人此前對這家公司并無耳聞。
其實,這家公司來頭并不小。成立于2014年的小鵬汽車背后不乏UC聯合創始人何小鵬、歡聚時代創始人李學凌、獵豹移動CEO傅盛這樣的大佬,但其創始人夏珩始終信奉“用產品說話”。有人戲稱,小鵬汽車是互聯網造車企業中的一股“清流”。除了低調外,夏珩甚至還顯得有些“摳門”。
“在運作成本上,如果潛心夯實產品并不需要天文數字的資金。”在他的理念中,造車并不等于燒錢。他認為,小鵬汽車的側重點在于產品的研發和技術的積累。通過迭代不斷優化產品,然后去思考如何量產化、工業化。
事實上,小鵬汽車已于去年9月發布了智能新能源電動車Beta版,是業內第一家真正把車造出來讓用戶試駕體驗的互聯網汽車公司。夏珩說,小鵬已在肇慶投資建廠籌備量產。規劃用地3000畝,一、二期總投資超百億,一期年產能將達到10萬輛。
或許正是由于這種對研發的執著、對資金的精打細算,以及明確的計劃表,打動了“老會計”陸正耀。幾番談判下來,投資落槌。
既然看準了賽道,就不會只投單個選手。陸正耀說,“在新能源和互聯網汽車領域,我不會只投小鵬汽車一家。”他透露,神州優車產業基金會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對業內領先的企業再投資幾家。“目前有多家新能源和互聯網汽車行業在跟我們接觸。”
陸正耀對記者說,并不擔心會左右手互博,“畢竟市場空間足夠大,而且還可以形成差異化的產品矩陣。”
產業基金是一盤大棋
“只要會算數,誰都擋不住。”陸正耀常常自我調侃。工科出身的他,重視理性分析、數學模型,常常在面前擺著一臺蘋果筆記本,時不時地把數據拿出來推演一番。每次“放大招”的背后,勢必都有著嚴密的分析作為支撐。
其實,這位“老司機”不僅會算數,還擅長跑步和下棋。產業基金的成立,就是陸正耀創業長跑中的重要一步,也神州人車生態圈大棋局上的關鍵落子。

通過投資,神州可以快速挺進新能源車輛的生產制造環節,對整個生態圈的構建起到了完善的作用。并且,小鵬汽車的研發和產品已經比較成熟,不僅大大降低了風險和成本,還可以讓整個集團的平臺價值可以得到深度挖掘。
“老會計”算了算賬,值。于是,就出手了。而前述那些信誓旦旦要自主造車的大佬們,不少人或多或少陷入了尷尬。
對于小鵬汽車來說,這筆投資的意義顯然更大。解決了資金問題以后,團隊可以繼續在產品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生產出來的汽車“不愁賣了”。背靠神州遍布全國的門店和銷售體系,小鵬汽車可以快速面向消費者。神州租車和專車渠道本身還可以大規模采購這些新能源汽車,從而幫助小鵬實現量產,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上述布局可以助推產品的迭代和技術的成熟,這是任何新產品在激烈市場拼殺中活下來的關鍵。
當然,產業基金的“野心”不僅僅是造車,這筆投資也只是神州優車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發展的新起點。

根據披露,優車產業基金總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由神州優車原副董事長黎輝出任基金董事長和管理合伙人,將投資具有前瞻性的汽車和出行產業項目,與神州優車的平臺優勢協同運作。黎輝是資深投資家,也是原華平投資亞太區總裁。
業內人士稱,通過產業基金,神州優車不但可以從財務上切割被投企業由于早期發展造成的虧損,還能達到搶項目、搶賽道的目的。
黎輝透露,優車產業基金未來投資方向主要有三:一是全產業鏈縱向整合及消費模式創新,包括出行共享等新興出行模式、金融服務、智能大數據運營平臺、新車二手車交易、零部件改造等;二是新能源汽車及上下游配套產業,包括純電動汽車、新型動力電池及控制系統、高性能電機和電控系統、充電網聯的建設和運營等;三是智能駕駛及車聯網相關技術,包括智能駕駛傳感器、高精地圖、車聯網應用系統、深度學習等。
不難想象,在資本的助推下,神州優車的人車生態圈將加速完善。難怪陸正耀說,這算得上是神州優車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發展中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大事件。
不會下棋的會計不是做企業的好司機。在出行這盤大棋局上,老司機陸正耀顯然全局在胸。因此,他可以舉棋若定、擲子有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