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我的舞臺》是六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以藝術為主題,內容反映與藝術有關的人與事。這篇課文,以“我”的口吻,娓娓敘述了“我”在舞臺上的成長故事。語言風趣而又充滿童稚,描寫細致而又生動,要體現的是艱辛,而筆下卻處處流露著樂觀。妙趣橫生,讀來意猶未盡。這篇課文,寫得親切、風趣、切近學生生活、年齡、情感、口吻。
課程標準第三學段指出:六年級的學生需繼續加強雙基的訓練,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在訓練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力爭在原有基礎上作進一步提高。所以我在教學《我的舞臺》時重點著力在學習作者風趣幽默的表達方法,去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 -教與學的高效益。
一、激活思維,高效課堂的核心
高效課堂的核心是激活學生思維。追尋“本真語文”,我們應該以“語文味”為邏輯起點,理順“教什么”與“怎么教”的關系,讓“學路”和“教路”在語文課堂融合。而只有真正認識到這一點的老師才會將這樣的理念貫穿自己的課堂設計、課堂教學,從而收到教學相長的實效,高效。
1、這是一篇閱讀課文,用大家學過的方法自己學習課文,質疑問難,看到“舞臺”二字,想到了跟它有關的的哪些內容?看課題,要了解哪些內容?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臺。
填空:教師的舞臺就是??醫生的舞臺就是??戰士的舞臺是??運動員的舞臺就是??學生的舞臺就是??
著名語文教育家劉國正先生說過:語文教學是聯系生活的教學,必須把腳延伸到課外去,語文教學如果同生活聯系起來,必將耳目一新。舞臺,不僅是戲曲演員表演的場所,也喻指每個人活動、生活 的場地,這樣開課,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熱情,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了學生走進文本感知文本的欲望,提高了學習的效果。這種設計是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服務的。正因為得益于這樣的設計,師生才會在《我的舞臺》中沉浸到了充滿生機的“語文狀態”之中。
2、把“我的舞臺在哪里”圈畫出來。圈出與舞臺在哪里相關詞語的要求與指導過程,把閱讀與信息的閱讀相結合,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根基自己的能力,在較短時間里,通過“圈重點詞語”,形成構建內容框架的基本信息。
有效的教學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讓學習者知道教學目標,明確努力方向,其次要讓學生在做中學習,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這樣的教學是高效的
3、“我在舞臺上怎樣表演”。找重點詞語,完成表格,通過快速閱讀,學在重點詞語,梳理了課文內容,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相對于解決第一個問題的過程,我在舞臺上怎樣表演的信息閱讀推進比較細膩。“找描寫形象準確的詞語”,這種信息閱讀對學生把握文章內容的作用比較明顯,能幫助學生比較完整地構建課文的內容框架。
教學過程中從師生共同討論“在娘胎里”一段重點詞語“大鬧天宮”的示范,到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工作表提煉、整理比較形象的詞語,再到交流、點評、修改、補充,知道比較完整地呈現“我在舞臺上怎樣表演”的框架,學生不但得到了如何進行信息閱讀的方法提示,還提高了學生的歸納精煉的表達能力。這樣的訓練是省時高效的。
4、小標題歸納事件。圍繞“舞臺”這個關鍵詞,結合作者在舞臺上的成長事件,引導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娘胎唱戲”、小床演戲”,“側臺看戲”、“院中學藝”、“家中演戲”,既清晰把握課文內容,還緊扣中心句:“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如果把課堂比作舞臺,那么學生在舞臺上活動的時間很充分,時間與方法的保證,確保了這一學習過程的高效性。語文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學會”,還讓學生“會學”。
二、品讀感悟,方法先行 ,高效課堂培養能力
“本真語文”的基本特征是學“語”習“文”,我們要牢牢抓住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個核心。可見,語言文字是語文教學的著力點,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處。
小吳霜的哪個舞臺對同學們也有著神奇的吸引力?共同走進“娘胎鬧戲”。從哪些描寫感受到吸引力?“大鬧天宮”“過足了癮”結合同學的理解引出用一個字“神”和“爽”等來批注,并讀出這樣的感覺。母親懷孕七個月,還要登臺表演,早產多么辛苦。我們感受到卻是輕松,??讀出艱辛中的幽默。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經過細讀品味,引導學生發現課文的表達方法,指導學生從學習課文到學習語言,對學生的課堂舞臺提出了更高的學習要求。這個過程很簡潔,但很有藝術,體現了對教材的解讀,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語言學習的重視。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而課程改革的核心在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質就是對課堂教學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只有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的課堂,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才是高效課堂。
賞析閱讀,學“語”習“文”,高效課堂的容量。
教師在教學中始終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和合作者,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時間、空間,時刻關注學習者對自己以及他人的反應,使學習者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這就是高效課堂的容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高段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三、我設計了這個學習任務
賞析輕松的筆調描寫艱辛,感悟神奇的吸引力。3- 8自然段,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圈圈重點詞句,把體會用精準的字詞形式批注到旁邊。
“手舞足蹈,憨態可掬,趕貓下臺,驚魂一刻。抻拉呀拽,為所欲為”抓住一系列動作朗讀體現學藝的艱辛,學生能批注“趣、慘、苦、累、狠、樂、疼、韌??”
設計了小練筆:小吳霜在側臺只顧______________,忘記了________________。這就叫“興味盎然”。把詞語與語境、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我想只要通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融合,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
對于“翻過來、周 過去、立起來、橫過去,抻、拉、壓、拽,為所欲為??”這也是引導學生細讀的地方。一讀讀出辛苦,二讀讀出小吳霜的不在話下,三讀讀出奶奶的疼愛。同樣的文字,讀的人不同,就有不同的感受。這部分教學一是咬文嚼字,從一系列動作的刻畫體會學藝的不容易,學藝的艱辛。二是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用感情朗讀再現情境,使學生能夠深切體會學藝之苦,三是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
語文課是離不開讀書的。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是賞析型的閱讀,學生往往比較活躍。在上一環節閱讀中的表現,給予了及時的指導,進行了批注式閱讀的示范,提煉出可以遷移欣賞閱讀的方法,如抓重點詞句賞析,邊讀邊批注等。這樣閱讀與學生的興趣、經驗、方法相結合,從策略上改善了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學文有法可學,有法可尋,有法可用,學到的是由課文到語言的更高層次。語言風趣幽默, 具有強烈的趣味。抓住課文這個特點,對學習課文,對于引導學生披文入情,理解課文,學習課文語言,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延伸閱讀,提升素養,體現高效課堂的基本觀
高效課堂的基本觀:教育即解放,教師即開發,學習即成長。教師開發課程,讓學生學一篇課文推而廣之收獲更多,在課堂學習中不斷成長。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崇敬、向往??等感受。
1、遷移閱讀。同學們,剛才選擇自己印象最深,最具吸引力的場景,我們通過圈重點次,寫批注,感受了作者輕松、幽默、風趣,這樣的寫法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讀過的課外書中,甚至自己寫過的作文中都有出現過,能回憶起來嗎?
《夜鶯的歌聲》村子里就剩下你一個了嗎???輕蔑地微笑了一下。《竊讀記》最令人開心的就是下雨天??再大些!其實,我的心里卻高興的喊著- -大些!大些!??他的經歷和小吳霜的經歷有些似,再看《七律長征》
面對艱辛的經歷,有的可以用輕松的筆調來表現,有的- - PPT出示: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艱辛的經歷,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語言風格。輕松、幽默、愉快、詼諧,沉重、悲傷??它們都值得我們去欣賞去學習!
2、想象的舞臺:我在舞臺上慢慢長大,舞臺如一盞航標燈,指引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我在舞臺上慢慢長大,舞臺如一杯茶??
我在舞臺上慢慢長大,舞臺如????
我在舞臺上慢慢長大,舞臺如????
學生說道,“如一條河,讓我逆流而上,勇往直前”,“如一面鏡子,照出我的虛榮與不足”、“如戰場,讓我義無反顧,披荊斬棘”??
拓寬學生思維,進行說話、表達、想象訓練,使課上得實在,落實學生能力,達到語文素養的提升。教師重視語言文字訓練,緊扣語言文字訓練,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能在讀中悟,悟中思,思后寫。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中不斷閃現智慧的火花。這就是高效課堂的展現。
《我的舞臺》通過讀、學、悟等方式,體會舞臺對作者的神奇吸引力,體會作者文筆的妙筆生花。達到了意外的效果。我認為,抓住了課文的切入點,正如高明的廚師抓住了菜肴的美味,學生自然就樂學了。高效課堂,是語文教學的“命脈”。學語習文,高效的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充分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和生命的充實,敢于去嘗試,樂于去交流展示,語文課堂就會成為高效的課堂,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理解、應用祖國文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