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妮娜
摘要:《義務教育法》規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教育平等的觀念已逐步形成共識。因此,學困生問題的研究,就成了教育界以及心理學界極為關注的問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能力為切入點,幫助學困生樹立信心。就是轉化學困生的最佳對策。
關鍵詞:五年級;語文學困生;成因;對策
一、小學語文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學生自身方面: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自控能力差,上課不愿聽講;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挫折,容易產生“我不行”的自我暗示,致使其喪失自信,產生自卑心理。
教師方面: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或是教師缺少經驗,忽視了學困生的形成原因,簡單地將其歸為年齡小,智力發展水平低;或是教師在教學時缺少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或是缺少耐心,對犯錯誤或者理解力差的學生大聲斥責,打擊了學生學習的信心,破壞了學生積極學習的情感態度;或是遇到學生出現問題時不積極正面引導,導致學生從心理上抵觸、討厭語文學習,有強烈的挫折感。
家庭、社會方面:譬如單親、父母離異、留守兒童家庭因素,致使學生學習中斷或產生心靈創傷,造成學生的心理陰影,導致學生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從而使學生學習困難;或是由于家長對學生過分溺愛;或只顧自己的生活而忽視對孩子的管教使其熱衷于游戲廳、網吧和手機游戲等,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厭學、棄學等。
二、五年級語文學困生轉化對策
1、抓住課堂,激發興趣。(1)開課激趣。開課導語設計得簡潔明快,詼諧優美,既能激發興趣,又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和興奮點。上《白楊》一課,我設計了飽含深情的導語“在茫茫沙漠中有一種植物,長得高大挺秀,見到它會讓人精神為之一振;它枝繁葉茂,使人產生無盡的遐想;它不怕干旱洪澇,給人許多啟示。它,就是白楊!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戈壁灘上看一看白楊吧!”這樣的導語,情深意濃,概括了白楊的品格,有助于學困生理解課文,激發了閱讀課文的興趣。(2)課中關注。根據小學生學習心理特點,上課5- 20分鐘內是最佳學習時間,學生思維集中且活躍。因此,新課中重、難點內容放到前半節課來解決。一般情況,優等生上課學習認真專心,學困生則相反。老師課堂上注意力的分配就應該多關注學困生,使他們不掉隊,跟著學習流程認真學習,在老師真誠的關心和期待中使他們對語文課產生興趣。(3)強化主體。布魯姆提出目標分類理論,為面對學困生,實行有效教學給以啟示:我在課中練習設計盡量變單純訓練為分層次和多樣化訓練。如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我設計了以下練習:①填空:“我發現前面60多米就是敵人的前沿陣地,不但(),還(),甚至( )。②出示詞語:“咳嗽 蜷腿 挪動 微微搖頭”“不但??還??.甚至”的句式組織這些詞語,說明潛伏必須紋絲不動。③聯系第二段內容,用“不但??還??甚至”說一句或幾句,鼓勵多角度展開。這樣不同層次的練習設計,不僅讓學困生“跳一跳摘到桃”,而且目標層次化,有利于學困生從自己的基礎出發,逐步達到教學要求。
2、培養習慣,增強能力。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無比的,利用好了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1)培養預習的習慣。預習要求明確:一是自己通過預習哪些知識已經明了,哪些知識點還有疑惑必須做上記號;二是把疑惑點(“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梳理清楚寫在預習本上。這樣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大概情況,為聽課做充分的準備。特別是學困生,基礎較差,預習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預習培養其自學能力。(2)培養聆聽、敢說的習慣。語文課離不開聽和說。學困生上課常常聽不進去,要轉化他們,就要讓他們在課堂上養成聆聽的習慣。上課時,我要求學生一要帶著預習中的疑惑聽老師講解,二要聽清楚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有無錯誤。即“帶著問題和挑刺”的目的聽課。這樣能調動學生聽課的高度注意力,解決了學困生很難集中精神聽課的弊端。最重要的是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認真聽了。為了讓他們繼續聽下去,我給予他們最多的關注,會用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不斷地提醒他們去聽,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有效地培養聽說能力。(3)培養“讀思結合,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獨立閱讀時,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要求“讀思結合,不動筆墨不讀書”,養成“勾、畫、批、注、查”留下思考痕跡的習慣和“摘抄好詞、佳句”積累語言以及“寫讀書筆記”的書面表達習慣。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時期的訓練、督促。于是,我采用積分的辦法,以小組為單位,每周一次積一分,一個月統計一次,給予獎勵,面要廣,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看到希望。長期訓練,讀寫能力日漸增強。
3、體驗成功,樹立信心。自信奠定成功,成功增強自信,培養自信心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1)因材施教,找回信心。教師要從學生基礎出發,發現和肯定每一位學生的點滴進步。更要有意為學困生創造條件,抓住機會當眾表揚,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找回失去的信心。比如,我發現作業中錯別字現象嚴重。于是,決定每天聽寫字詞。可是,基礎差的學生懼怕聽寫,為了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降低聽寫難度,我一律提前告知聽寫內容。這樣,既給了復習內容和時間,又降低了記憶難度。結果絕大部分學生獲得了滿分,原來學困生興奮地發現,只要認真復習也可以得滿分。背后找他們個別談心,鼓勵不斷進步。漸漸地,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成功的歡樂,自信心逐步恢復。(2)競賽成功,激活自信。為了使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快樂,首先,引導他們科學地對待成績,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和自己的過去競賽,看到自己的進步。其次,我采用降低知識難度,使其看得見、摸得著、攀得上,讓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公平競爭,使中等生和學困生同樣分享勝利的喜悅。可采用魏書生的一分鐘“記憶力、速讀、書寫競賽”。他們參加這樣的競賽,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忘我認真,成績斐然,激活了自信心。
三、結語
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學生、學校、家庭、社會等許多方面,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這需要我們教師用智慧的眼光去尋求其背后的成因。相信只要我們耐下心來,多關注細節,多研究方法,敞開我們“靜的花開”的胸懷,就一定會讓每一位學困生在其學習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參考文獻
[1] 林繼彩.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困生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教師),2010(10):70.
[2] 董楠.如何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J].家教世界,2013(2):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