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琳琳
摘要:本校選擇過選修三《物質結構與性質》或是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的其中一本進行教學。新課改剛進行時,我們比較兩本選修書的教學任務、教學難度以及高考學生得分率的情況,選擇了選修三《物質結構與性質的學習》。但隨著近幾年高考選三的難度有逐年變難的趨勢,選五難度有減少的趨勢;更重要的是有畢業的學生回來聊天談到,到大學學有機化學時感到很吃力,光靠必修二那點兒有機常識根本不夠,基于以上原因,我校化學組集體備課決定在高二下學期選擇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進行教學。
關鍵詞:《有機化學基礎》;教學反思
工作以來,在高二下學期的化學教學中,本校選擇過選修三《物質結構與性質》或是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的其中一本進行教學。新課改剛進行時,我們比較兩本選修書的教學任務、教學難度以及高考學生得分率的情況,選擇了選修三《物質結構與性質的學習》。但隨著近幾年高考選三的難度有逐年變難的趨勢,選五難度有減少的趨勢;更重要的是有畢業的學生回來聊天談到,到大學學有機化學時感到很吃力,光靠必修二那點兒有機常識根本不夠,基于以上原因,我校化學組集體備課決定在高二下學期選擇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進行教學。在選修五的教學中,我有以下體會:
一、模塊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課改大大壓縮了課時量,卻沒有減少內容含量,對教師的教學是個極大的挑戰,在具體教學中可能影響課程體系的完整性。選修5是有機化學部分,知識含量多,體系龐大,學生學起來很費勁。其次,教材中“科學與探究”部分安排的實驗,可能會被忽略。
但課改使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大了,老師教學的靈活性大了,的確易激發教與學雙方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們將不適合學生實際的篇目大膽地刪減,靈活處理教材,只求一點,不求面面俱到。選修五我們把前三章作為重點,第四章自學,第五章了解。
二、課堂內容的變化
不同的模塊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我們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式與之相適應。
學與問:幫助學生有方向性的學習本節知識,去發現問題,而后解決問題。
實驗:化學是一門實驗為主的學科,就重在動手,從而發現問題。
科學探究,重在學生自己的實踐。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下,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和發散思維,培養嚴謹的科學精神。學會獨立思考、探究。
思考與交流:給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建立一個交流的平臺,各抒己見,在討論交流中,理解知識點。
三、學分認定的模式
新課改背景下,化學學習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學生的最后成績從五個方面綜合進行考核:
考勤記錄(10分),在考勤方面,老師每節課都要清查人數,對遲到、請假、曠課做好詳細登記,等模塊考試結束后進行相應的扣分匯總,36課時下來,年級97%的學生都能拿滿10分;
課堂表現(10分),依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老師做好記錄,對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的學生給予加分鼓勵;對那些課上懶散、思想拋錨甚至講話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給予扣分懲罰,在這種獎懲機制的激勵下,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課堂也活起來了,年級85%的學生能拿到9- 10分,10%的同學能拿到7- 8分,只有極少數學生得分較低;
平時作業(10分),老師要對學生的每次作業情況做登記評價,對書寫規范、上交及時的同學給予加分表揚,對作業做得不認真、書寫潦草的學生要全班通報扣分,以此來要求、規范學生,學生作業只要態度端正、上交及時,老師都會把這10分給他。
平時成績(10分),平時成績包括平時默寫方程式、隨堂小測、月考三個方面,老師對學生的每次成績都要做好詳細登記,這一模塊完后,老師把這一模塊的每次檢測成績匯總,按10分基礎分評定打分,年級85%的學生可拿到7- 9分,只有10%的學生才拿到6分以下的成績;
模塊測試(60分),選修五模塊考試試卷分值100分,題型由選擇題、填空題(包括一道推斷題)、計算題組成,其中送涉及內容包括烴、烴的衍生物、各類官能團的性質、簡單的推斷題等等。
這一模塊學完后,綜合成績由考勤記錄,課堂表現,平時作業,平時成績的分值總和加上模塊考試成績60%,只有綜合成績考核及格才能得到該模塊的2個學分,從該模塊的最后成績匯總來看,年級94%的學生順利過關,78%的學生成績優異,剩下6%的同學通過補考也都拿到了該模塊的學分。
四、教學理念的轉變
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已實施了一個階段,通過必修模塊的實踐,感覺到新課程確實實現了從關注課程的“學術性”到重視課程的“社會性”的轉變,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轉變,從“知識的系統性”到“多元能力培養”的轉變。選修五的知識點,我們在必修二已經淺顯的學習過。高一通過必修模塊的學習,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為學生打下必備的化學素養,為選修模塊課程的學習等方面打下必備的基礎。
同時,也借助“翻轉課堂”的模式進行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提高了教學效率,在緊張的課時安排下能合理的完成教學任務。正常進入高三的一輪復習。
學生學習的變化:
在必修五的學習考核過程中,98%的學生順利獲得學分,通過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學生對有機物的理解和認識。
新課程背景下的學分認定、過程性評價,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通過學生自主活動,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張海雨.反思式教學法在“有機化學基礎”中的應用[J].學苑教育,2012(1):84-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