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布沙拉·吐爾遜艾里克孜
摘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愿我們都能夠以此作為教學指導思想,以真正的素質教育為己任,保證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得到發展。培養學生左圖右書,學習地理,不離地圖的習慣;掌握運用地圖的基本技能,會運用地圖查找地理信息,養成從地圖上獲得信息的習慣。通過閱讀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學生的理解、想像、分析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培養;初中學生;地理;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好地理的關鍵所在,可以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地圖在地理教學中十分重要;無論是在課本中,還是考試試題中,地圖占有突出的地位;在初中地理課本中地圖的類型和地圖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涵蓋的內容也很多。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認識地圖習慣,掌握讀圖的方法、培養用圖的意識是地理讀圖習慣培養的重要內容。
一、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
1、掌握讀圖程序,培養讀圖技能。讀圖要注意地圖的名稱、圖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線,以確定地圖的類型、范圍等內容。對地圖圖像有目的、有重點的觀察,多角度地對圖像進行有效分析,提煉出地理事物的規律、特征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聯系的來龍去脈,準確把握內涵,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把讀圖貫穿始終,把地理事物落實在地圖上,使學生牢固樹立地理空間概念。最好能把一些空白地圖發給學生,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在地圖上表現出來,加強檢查與督促,使圖植根于學生的腦海,有利于學生準確快速地儲存和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學生思維敏捷性。
2、學會一圖多思一圖多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歸納性思維。地理事物及多種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聯系,可以通過地圖準確地反映出來。教師要對地理知識進行歸納、綜合,使學生學會一圖多思、一圖多用。每一副圖都可以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決“為什么?”,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使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思維程度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對同一地圖從多角度觀察和思考,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例如:“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這副圖我們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稠密區,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平原和工、農業比較發達的地方;但把它作為世界聚落的分布也是完全可以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在這一副圖上也可以歸納出世界人口和世界聚落的分布密集區。
3、繪制地理圖或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繪制圖表”要求學生能夠模仿、記憶、想像,做到眼、手、腦并用,有利于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在“降水和降水分布”的活動內容中,要求學生根據表中的數據,參照“繪制氣溫曲線圖”的步驟畫出某地降水柱狀圖,明白氣溫圖與降水圖的區別,氣溫圖是不斷變化的曲線,降水是高度的表示。通過學生的繪制,確實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4、圖文變換,提高讀圖分析能力。主要是數據表格與圖形之間的變換,通過變換培養讀圖能力,如針對人口、資源、氣象、工農業發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圖文變換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二、地圖教學措施
1、針對不同類型的地圖采取不同的方法,掌握不同的技巧。如政區圖、地形圖,最好能結合空白輪廓圖,邊學邊練,循序漸進,先掌握主要的高原、平原、山脈、河流、島嶼、主要國家和首都、我國省級行政單位。
2、熟練運用一些模式圖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比如,“全球海陸分布簡圖”、“我國主要地形分布簡圖”、“大洲分界線簡圖”等等。能夠熟練并快速地繪制這些簡圖去分析遇到的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張冠李戴。這樣,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提高了學習質量。例如,講解中國地形分布、黃河和長江等大江大河等內容時,用邊講邊繪板圖的方式,將諸多的知識匯總到一張簡略的板圖上,不但便于記憶,還在記憶過程中強化了聯想,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3、對地理課本中出現的一些示意圖,學生難以理解的可通過演示。如在講解地球自轉、公轉產生的意義時可轉動地球儀或圍繞講臺轉動,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十分直觀具體。此外,讀示意圖、剖面圖要注重概念、原理與規律。此類圖像旨在用直觀、形象、簡潔的圖來說明地理事物的本質屬性、演變規律及產生的原因,是用來解釋地理教學中“為什么這樣?”的知識。因此,在教學時注意采用觀察法、分解法、動態法等引導學生找出圖中有關地理概念的關鍵點或要素,并加以識別、理解,然后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深刻、準確理解圖像所表達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及規律。例如,七年級上冊第43頁讀圖題,讀“圖3.14六大板塊分布圖”,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圖中板塊塊運動的方向是擠壓還是,推測可能的發生的位置變化。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板塊張裂凹陷形成裂谷和海洋的過程,擠壓褶皺形成斷裂,山脈,高原等;并明確地殼運動帶來地震,火山等地質災害。
4、學習地理,地理教師更多地要去思考如何以生為本,展開師生雙邊活動。把講新課讀地圖讀課文做練習融為一體,對于塊狀特征突出的政區圖湖泊圖等我們可以裁剪地圖,采取以技能帶知識,以活動帶技能的方法可以將知識與技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有效地促進知識與能力的轉換。例如,在東南亞政區教學中,我用一張白紙套畫一副亞洲政區空白圖,海洋部分著藍色。東南亞國家形狀另外用硬紙按照比例裁剪,課堂上讓學生把國家拼貼到相應位置去。在教學“中國行政區劃”一節內容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硬紙片裁剪制作特殊的省級行政單位,并涂上不同的顏色加以識別。凡此種種,均已取得不錯的效果。
5、一幫一,一對紅,小組合作共進步。充分發揮小組的力量,讓好學生代替老師督促學生,檢查學生的作業,講解不會的知識,同時引進競爭機制,對每個小組進行定期考核打分,對表現最優秀,進步最快的小組進行表揚獎勵,對表現不好的小組給予相應的懲罰,促進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同學們學習的有動力、有激情、有干勁。
參考文獻
[1] 莊沁湧.初中地理學生讀圖能力培養探究[J].學周刊,2015(33):194.
[2] 曹雅瑋.如何有效運用初中地理課堂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J].時代報告(下半月),2013(11):102.
[3] 屈麗梅.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地理讀圖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5(22):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