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全球最大電子產品代工企業臺灣鴻海集團在美國“狂撒”100億美元投資讓人驚嘆不已,而后續巨額投資將在美國開拓純電動汽車的消息,在行業內引發廣泛關注。據《日本經濟新聞》5日報道,鴻海集團以追求低成本生產來主導IT產品降價,在美投資可能推動純電動汽車的全面普及。
百億投資只是剛剛開始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宣布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建立先進液晶面板制造工廠后,又被披露其在密歇根州也計劃投資,并且另有深意。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郭臺銘此前在鴻海旗下的富士康深圳總部與美國密歇根州州長斯奈德會談了近2個小時。郭臺銘稱,美國投資才剛剛開始,“我們肯定會和密歇根合作下一代汽車技術,比如車聯網和無人駕駛”。鴻海還計劃與2016年收購的夏普合作,在美國建設中小型液晶面板工廠,就是想充分利用夏普的技術能力,在美國構筑汽車電子零件產品供給網。
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地方媒體透露,鴻海選定位于該州奧克蘭縣兩個據點進行投資,面積各為154英畝(約合62.3公頃)和515英畝(208.4公頃)。有分析稱,密歇根州有良好的汽車工業經濟基礎,也是“汽車之都”底特律所在地,郭臺銘無疑是想把該州的無人駕駛技術吸收過來,把富士康精密磨具、自動化設備帶過去。
并非臨時起意
臺灣“中央社”稱,選擇密歇根州與鴻海集團瞄準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開發未來自動汽車市場有關,因為該州是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生產基地,汽車生產和研發條件優越。
香港東方日報網稱,借助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代工生產,鴻海曾實現快速增長,但由于最大客戶美國蘋果公司增長放緩,尋找新的增長領域成為鴻海當務之急,而被認為是增長火車頭之一的正是汽車業務。
《日本經濟新聞》稱,純電動車結構簡單,只要將電池、馬達和車身組裝起來即可,生產技術門檻較低。進入純電動汽車領域,并不是郭臺銘的臨時起意。谷歌、蘋果等與鴻海關系密切的美國IT巨頭紛紛致力于純電動汽車市場,鴻海認為這是一個良機。有消息稱,郭臺銘本人就有一輛美國特斯拉的純電動汽車,鴻海為其生產發動機罩等零部件。
生產難度不小
鴻海最早涉足汽車業務是在2005年,當時收購了臺灣的零部件廠商。2013年,鴻海整合汽車電子零件產品部門,新設了一個業務群。2014年年底,鴻海宣布通過子公司向中國大型高檔車銷售商和諧汽車控股出資約6.1億港元,成為第二大股東。和諧汽車是香港上市企業,在內地約有50個地點營運展廳等。除經銷德國寶馬等品牌外,還為美國純電動車企業特斯拉提供售后服務。有分析認為,鴻海攜手和諧汽車的意圖是積累高檔車服務的經驗。
2015年,郭臺銘又與騰訊控股等在純電動汽車的研發方面展開合作。今年3月,鴻海宣布向純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公司出資。不過,這些都主要在中國大陸地區進行。至于加速在美國投資,香港《南華早報》稱,郭臺銘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美國汽車開發仍比中國先進”。
鴻海的新動向受到不少關注。有汽車業內人士分析稱,如果純電動汽車實現普及,價格和品質將成為競爭核心,鴻海預計將通過純電動汽車再次取得在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上的成功,有可能動搖汽車產業多年來培育的汽車制造和價格體系。
不過島內分析稱,生產汽車相比智能手機的難度更高,配備發動機的汽車零部件數達到兩三萬個,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統計,純電動車的零部件數約為其2/3,但也相當于蘋果智能手機iPhone6零部件數量的10倍以上。此外,還將面臨整車發生事故時的訴訟風險等。因此,對于鴻海進入與目前完全不同領域的汽車產業,外界一部分觀點似乎正冷眼看待。▲
環球時報201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