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苗苗
摘 要 現階段,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在組織機構、研究團隊、科學研究、交流合作、社會服務等方面存在一些現實困境,通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引進培養專業人才,深入開展院校研究,深化對外交流合作,整合資源服務社會,將進一步提升研究所整體實力,充分發揮知識庫、人才庫、信息庫和思想庫作用,切實增強高等教育自我發展和服務社會的能力。
關鍵詞 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 現實困境 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7.003
The Realistic Difficultie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njiang Higher Education
TIAN Miaomiao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Department,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7)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njiang higher education has some realistic difficulties i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research teams, scientific research,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social services,etc.By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organization, introducing of train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in-depth research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epen the foreig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tegrating the resources to serve the society,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njiang higher education will be further enhanced on the overall strength, give full play to the talent pool, information database and think tank, dedica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serve the society.
Keywords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njiang higher education; realistic difficulties; development prospect
20世紀80 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陸續設立,部分高等學校開始設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嘗試通過高等教育研究為高等學校的領導者和管理部門提供信息服務和決策咨詢。高等教育研究對于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決策水平,準確提煉辦學理念,提升學校知名度和競爭力等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
通過中國知網CNKI文獻檢索,對于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研究主要集中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對于包含高等教育研究所在內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功能定位、學術研究風格、困境及出路的研究,如:周光禮《高等教育智庫及其學術研究風格-中國著名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學術轉型》、劉獻君等《在機構轉型中深化院校研究——基于對我國本科院校高教研究機構的調查》、王保華等《“智庫”與專業化——關于高教研究機構作用與發展道路的思考》、趙敏等《對大學高教研究機構功能定位的重新思考》等。另一方面是從院校研究視角分析高等教育研究所人才培養、發展模式、歷史沿革與發展等。如:張立新等《我國高校高教研究機構的發展現狀及趨勢預測——以哈工大為例》、趙向華《地方院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發展策略芻議——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為例》、劉贊英《科學定位 強化職能 整體發展——河北科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20 年的建設與發展》等。對新疆師范大學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現實困境及發展前景的研究將對研究所充分發揮知識庫、人才庫、信息庫和思想庫作用提供發展建議。
2013年4月,“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在新疆師范大學成立,和“發展規劃處”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校內外專家參與、專兼職相結合的運行機制。研究所主要致力于研究國內外高教發展問題,建立新疆高等教育發展數據庫,推動和組織高校高教研究活動,培養高等教育學科所需專業人才,為政府及社會服務機構提供教育信息咨詢,全面助力提高新疆高等教育質量,強化高校內涵建設,擴大開放辦學和國際化程度。
1 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現實困境
我國高教研究人員本應在推動高校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現代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大部分本科院校的高教研究機構經常處于“彷徨”之中,沒有找準發展的路徑,在學校的地位不高,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2]
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近四年時間,也存在高等教育研究與高等教育實踐嚴重脫節,“不學術不行政”、“有了不多,沒有也可以”的現實困境,組織機構有待進一步完善,研究團隊有待進一步充實,科學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有待進一步深化,社會服務有待進一步拓展。
(1)組織機構有待進一步完善。新疆師范大學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屬于典型的依附存在型,掛靠新疆師范大學發展規劃處,有獨立的編制,但是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成立之初,計劃實施校內外專家參與、專兼職相結合的運行機制,設所長1人,副所長2人,成員3至4名。下設高教政策研究室、院校發展研究室和高校信息中心3個內設機構。但是,研究所長期處于人員短缺狀況,組織機構有待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導致各項工作并未完全正常運轉起來。
(2)研究團隊有待進一步充實。高水平的研究團隊是一個研究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都缺乏足夠專業的、穩定的研究團隊,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也不例外。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掛靠在發展規劃處,工作人員多數是非科班出身,專業素養和專業理念有待進一步提升,難以產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同時,工作人員還要承擔大量的行政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開展對于高等教育的持續而深入的研究。
(3)科學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2016年,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設置招標課題8項,重點以新疆師范大學校情為基礎,充分挖掘教育學科優勢,針對高等教育熱點問題進行理論和政策研究,探索新疆高校特色化發展道路,切實為學校各項事業發展貢獻力量。研究所的科學研究工作剛剛起步,還沒有成效突出的科研成果,科學研究水平亟待進一步加強。
(4)交流合作有待進一步深化。研究所要發展必須“走出去”,進一步深化對外交流合作,盡量避免因地處西部偏遠地區的地理原因帶來的信息閉塞,效率不高等問題,與其他地方或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共同探討發展中存在的共同問題,探索解決方案,協同發展。
(5)社會服務有待進一步拓展。服務社會是高等學校的重要使命,高等學校研究機構是實現社會服務的重要載體和實施平臺。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重要功能之一即為政府及社會服務機構提供教育信息咨詢。但是,由于研究所各項工作推進緩慢,信息搜集、政策咨詢等各項基礎工作還處在探索過程中,有效實現社會服務的信息資源還未充分匯集,對外服務優勢尚未凸顯,社會服務功能有待進一步拓展。
2 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發展前景
通過借鑒國內外知名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所發展的先進經驗,分別從組織機構、人才隊伍、科學研究、交流合作、社會服務等方面為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發展前景提供思路。
2.1 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制定完善工作制度
為充分發揮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在新疆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作用,必須切實加強研究所的組織機構和工作制度建設。
建立以分管校領導為所長,發展規劃處處長、相關學院負責人或校外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專家為副所長,校內外高等教育研究專家學者為主要成員的組織機構,明確高教政策研究室、院校發展研究室和高校信息中心3個內設機構的研究人員和工作職能,形成結構合理、人員穩定、職責明晰的研究團隊。
制定和完善研究所規章制度,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員依規辦事。如制定研究所管理辦法、研究所中長期發展規劃、研究人員工作規范、研究工作的過程管理規章(招標課題過程管理、研究成果認定、評價及獎懲機制)、研究所經費管理與使用辦法等。
2.2 科學規劃,引進高端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復合人才
加強隊伍建設,匯集高水平研究人員。根據學校高水平人才引進的相關規定,聘請校外高等教育研究專家。主動匯集校內職能部門及學院從事高等教育相關研究的學者,充分調動學校辦公室、科研處、教務處、研究生處、相關研究機構的積極性。校內外專業研究人員的引進,將使研究所的師資力量進一步充實,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學術研究的科學規范性進一步強化,形成具有一定實力、相對穩定專業的教學研究團隊,助力提升研究所的總體實力和專業水平。
加強學科建設,培養高等教育專業人才。爭取高等教育學或相關學科的博(碩)士學位授予權,提升學校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設水平。大力推進研究所成為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的高層次、高素質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平臺。
加強校內聯動,協同培養復合創新人才。《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建設的意見》(教高會廳〔2004〕1號)中提出:加強高等教育研究的人才培養工作。在學校教師和干部的上崗培訓、崗位培訓以及繼續教育中,擔負起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管理和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培訓任務。積極參與大學生的學習指導、文化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等方面的任務。[3]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應主動加強與校內高師培訓中心、教師培訓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密切協作,發揮各自資源優勢,相互聯動,通力合作,為學校培養高質量的復合創新型人才貢獻力量。
2.3 立足區情,深入開展院校研究,充分拓展特色研究
鼓勵科研產出。設置招標課題和委托項目,申報重點學科、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學科平臺,并以項目和平臺為依托,大力支持和鼓勵科研工作人員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充分調動專兼職研究人員的研究積極性,營造學術氛圍濃厚的研究環境。如: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是中國第一個以高等教育學為研究對象的專門研究機構,擁有中國第一個高等教育學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唯一的高等教育研究的國家“985工程”創新基地,中國唯一的高等教育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始終保持著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的領先地位。[4]
開展院校研究。以單個院校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改進管理實踐為目的,具有自我研究、咨詢研究、行動研究為特征的院校研究,應該成為多數大學教育研究機構的主要任務。[5]大力開展院校研究,更符合建立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初衷。研究所應結合自治區、區內各高校及學校自身改革發展實際,積極關注學校改革發展實踐,探究學校的現存實際問題,提出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和“雙一流”建設的針對性建議,從而切實為學校發展提供決策咨詢。
探索特色研究。從宏觀層面,在進行高等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少數民族地區高等教育、師范類高校“雙一流”發展路徑等問題開展專題研究,積極探索新疆高校特色化發展道路,研究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創新發展路徑,推進高等教育強區建設進程。
2.4 借力借智,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全面實現資源共享
全力爭取高水平學術交流機會和平臺。積極申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或分會理事會成員單位,主動密切與國內29家省、直轄市、自治區高等教育學會、12家高校高等教育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部分分會、對口支援高校及國內知名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交流互訪,學習先進工作經驗,拓寬視野,搭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學習溝通平臺,共謀創新發展思路。疆內高校也有一些成功的探索實踐,如:2007年4月,新疆農業大學成為新疆唯一一所高校黨校教育研究分會理事會成員單位;2016年7月,中國高教學會高教管理分會在石河子大學召開2016年學術年會等。
借助對口支援高校優勢資源謀發展。充分借助對口支援、合作共建高校優勢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學術活動,設置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系列專題講座,定期邀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對口支援、合作共建、援疆干部派出高校,內地知名高校,兄弟院校,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知名學者專家來校開展專題講座、講學及短期集中授課等。校領導、各相關行政職能部門、學院、研究機構管理者,高等教育研究人員等廣泛地參與到常態化的學術專題講座活動中,共同思考學校發展道路。
積極參與或舉辦高水平學術會議。與對口支援高校及國內知名高校建立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經常性地“走出去”參與學術交流活動;與各兄弟院校合作舉辦區內外高等教育研究學術會議;與國內各少數民族地區師范類高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研討活動,分析少數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建議。
2.5 整合資源,主動承接專題研究,高效服務強區強國
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是區內重要的高等教育研究平臺之一,將助力構建和完善具有民族區域特色的高等教育體系,為實現教育強區建設目標發揮重要作用。如:面向政府和社會,主動積極承接國家、自治區、各相關高校及社會相關部門委托開展專題研究,發揮自身優勢,為各級各類機構提供教育咨詢服務,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
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所將全力為新疆高等教育研究搭建一個區域性、高水平、開放性的研究交流合作平臺,全面推進新疆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增強高等教育服務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能力,成為新疆師范大學、自治區和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智庫。
項目簡介:2016年度新疆師范大學管理服務項目(XJNUGF201611)
參考文獻
[1] 蔣華林,李華,楊忠.論高校高教研究機構的可持續發展[J].高等建筑教育,2002(12):74-76.
[2] 劉獻君,余東升,陳敏,張俊超,雷洪德,劉怡.高教研究轉型迫在眉睫[N].光明日報,2016-03-17(15).
[3]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建設的意見[Z].教高會廳[2004]1號文件.
[4]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E].http://ihe.xmu.edu.cn/html/yjygk_View_880.html,2013.
[5] 劉獻君.大學教育研究機構的主要任務是進行院校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5(4).